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 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1

A.张某的人身利益

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二者都具有强制性

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 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2

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 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

D.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

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C)。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

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BD)。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 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

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

16. 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 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 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 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 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 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

3

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 A.该解释是个别性的司法解释 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 D.该规定表明,最高人民法院超越了其司法解释权 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 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

B.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 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 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 A.“惟仁者宜在高位”

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三、填空题

2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________。 法律原则

22.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________。 规范性解释

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__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分之二

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________。 法律调整方法

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________、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 四、名词解释

26.法的渊源: 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

27.法律原则: 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 28.确认性规范: 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

29.法的实施: 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五、问答题

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

(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

(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

(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 看论述情况,酌定

31.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

(1)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

5

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3)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申。

(4)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 看论述情况,酌定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