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新闻采访对象互动关系探析
石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峭哈尔滨
150090)
【摘要】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访对象;人际互动心理
新
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与关键,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需要建立一定的沟通渠道,
优化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比如在一些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采访对象可能会抵触或者排斥新闻记者,继而通过胡编乱造、歪曲事实、推卸责任等方式来故意诱导新闻记者走向错误。但通过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有价值的人际互动,便于新闻记者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进而引导他们说真实情况,诉实际诉求。特别是在自媒体、网络媒体等不断兴起的今天,基于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便于新闻记者转换视角,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体会他们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真实诉求,以便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此外,在新闻采访中,基于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互动心理,能够整体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丰富新闻报道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在电视新闻报道时,观众通过观看这种人际互动心理充沛的画面,更能够感受其中的真实表达以及真实情感,也更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运用前提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何优化这种人际心理互动的作用,全方位为新闻采访以及新闻报道服务,需要新闻记者充分认识对象,在认识的基础上继而应用人际互动心理。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应该科学分析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程度,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采访对象的说法具不具备代表性。部分新闻记者,尤其是年轻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盲目选择采访对象,不仅无法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同时也难以优化新闻采访的效率。虽然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人际互动心理,获得了较大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能为新闻报道服务。基
新闻记者通过提问题来引导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继而建立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关系。新闻采访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互动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充分挖掘新闻事件中的隐性因素。但新闻记者在采访实践中,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对象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都会影响新闻采访的进度和质量。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主体和发动者,需要明确自身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才能真正优化新闻采访的效率。
一、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的价值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有价值的互动与交流,这种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不仅能够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提升新闻采访的效率,确保新闻记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新闻内容。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用人际互动心理能够吸引读者与观众的注意与关注。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是观众或者读者,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闻采访的高效与否。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精准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积极与采访对象展开心理上的交流与互动,能够更贴近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的新闻报道语言会更符合观众或者读者的认知,确保新闻内容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引发观众与受众的共鸣。另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有价值的心理互动,能够引导采访对象真实全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继而提升整个新闻内容的质量,全面
【作者简介】石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
872019.5News新闻传播Dissemination于此,当新闻记者接到采访任务或者抵达新闻现场时,应该在全面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精准查找采访对象,这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互动心理应用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记者应该明确采访对象愿意接受采访的目的。无论是在正面宣传,还是在负面曝光中,部分采访对象的表达意愿特别积极,新闻记者在应用人际互动心理进行深入互动前,必须明确采访对象愿意表达的动机和目的。比如在商场欺客的新闻曝光中,商场负责人作为采访对象,他表达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可能是推卸责任,可能是为自己开脱,也可能是负面营销。新闻记者只有明确采访对象的诉求以及表达目的,才能真正把握他们的心理,也才能真正判断他们提供的内容可信程度。新闻报道的原则是真实全面客观,新闻记者绝不能在未筛选采访对象的前提下,自以为通过情感诱导、心理互动等获得比较全面的新闻内容,在未经核实的基础上盲目进行新闻报道。
三、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互动心理的科学方法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建立一种沟通交流的机制,通过科学的人际互动心理应用,便于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强交流”,也便于新闻记者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新闻记者作为人际互动心理的主体,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来整体提升新闻采访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新闻报道服务。
(一)重视互动中的情感吸引心理
不同的新闻采访对象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他们的生活阅历、实践经验、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价值观等都存在不同。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实践中,必须结合采访对象的差异化特质,结合新闻事件的实质特点等,精准把握采访对象的特点,通过情感吸引心理来诱导采访对象畅所欲言,正确且全面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想法。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往往携带着一种“自我优越感”,自上而下地审视和看待采访对象,这是一种身份、情感、心理上的不平衡。正是因为这种“失衡”,使得采访对象不敢说真话,不敢表达真实想法,甚至怯于接受采访。基于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注重运用情感吸引的方式来引导采访对象敢于表达。一方面,新闻记者应该判断采访对象的特点,精准把握采访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养,继而找到一种情感吸引的方式来引导采访对象敢于表达。因此,当新闻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绝不能“贪多嚼不烂”,而应该对采访对象进行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同时,在初步采访的过程中,快速分析采访对象的特点,结合采访提纲及时调整采访视角、采访语言等。另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应用,还要求新闻记者要采用差异化的采访语言和动作,甚至微表情来体现情感吸引。比如当新闻记者
88新闻实践
面对农忙时的农民时,可以同农民朋友席地而坐来开始采访。当新闻记者面对大学教授时,在新闻采访语言的设计上则要体现专业性。当新闻记者面对羞涩的采访对象时,要善于运用鼓励、激发等微表情来辅助采访工作。
(二)充分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在新闻采访中,无论记者面对哪一类采访对象,都切忌运用冷冰冰的语言或者“面不改色”的神态表情,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隔离了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联性,给采访对象造成一种天然的疏离感。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积极应用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互动心理,全面优化新闻采访的整体质量与成效,需要新闻记者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虽然这一说辞是表演学派的专业术语,但同样适用于新闻采访工作。当新闻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若无法让对方感受到自身的真情实感,若无法让对方感受到自身的真挚朴实,那么采访对象势必会与记者产生距离感。因此,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记者应该将自己当成普通人,当成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积极将自身的真情实感传递给采访对象,科学建立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
(三)以共同话题切入采访
在新闻采访前,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陌生人的关系,如何快速切入新闻采访,如何快速引导采访对象表达诉求,需要新闻记者寻求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共同话题,快速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不能为了赶时间而直接切入采访提纲,将问题逐条抛给采访对象,而应该按照新闻事件的性质等,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渗透采访。事实上,很多高级采访往往并没有采访的形式,而是在平等对话,甚至是聊天过程中进行的。比如在交通事故的采访中,采访对象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此时他的心理起伏比较大,很难冷静下来接受采访,即便与记者进行交流,也可能是只言片语,无法满足新闻采访的需求。此时,记者可以寻求共同话题,稳定采访对象的情绪,继而开展新闻采访工作。
结语
在新闻采访中,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作为新闻采访的主体,如何引导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积极表达真实想法,需要记者把握自身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互动心理,运用科学的采访方式方法来提升新闻采访质量,优化新闻采访效率。■参考文献:
[1]敖盛良.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J].科技传播,2010(15):4,11.
[2]王晋宁.刍议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心理互动[J].新闻世界,2012(3):28-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