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 理论与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陈伟国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 摘要:从职教原理看,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蓝图中, 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 征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GDP进入l000美元~3000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职业教育-9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并且在构建和谐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职 社会中大有可为。从职教历史发展来看.构建和谐社 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 教原理看,在和谐社会的发 会是职业教育的初衷:从教育目的论来看,职教目的 国已进入人均GDPl0o0美 展蓝图中.职业教育与构建 与和谐社会的哲学属性是相吻合的:从发展背景看, 元的关键发展阶段。构建和 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并且在构 谐社会理论的适时提出有利 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都是社会发 于维护社会稳定.调整社会 职业教育与构建 展的必然要求。要从受教育机会方面拓展职业教育在 关系,化解各类矛盾.形成社 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中的发展空f,1.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目 会合力,巩固改革发展的成 首先.从职教历史发展 标;要从保障机制方面落实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 果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职业 战略地位,以实现和谐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展。 教育的初衷从职业教育的 缘起来看,无论是古代东西 关键词:和谐社会:职业教育:关系:作用和策略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也正 处在各类深层次矛盾并存和 方以家庭形式或学徒制形式 亟需大力发展的关键历史阶 出现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教育,还是近代萌芽形态的 段。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其发 职业教育,都带有一定的济贫性.并大多着眼于教育机会均等、 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的 社会公正等角度。这也体现了统治者或有识之士倡导“大同”社 规模、结构、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时代和社会 会或和谐社会的初衷。如莫尔 的《乌托邦》、柏拉图 的《理想 发展进程表明,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 国》、裴斯泰洛齐④的“新庄”、欧文@的“新和谐”共产主义实验区 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 的美妙设想都是以开展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为其构 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适时强调大 建理想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欧美的技工讲习所、教会学 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是融入和谐社会发 校、贫儿讲习所或少数的企业培训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救助弱 展理念之中的。 势群体,使社会更“安定有序”。 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作用和策略 从世界职教发展趋势来看,在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社 首先,要从受教育机会方面拓展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 会,世界各国都逐步将职业教育发展列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 发展空间,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1标公平从教育语义而言, 略重点。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在于直接提高国民的职业技术 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平等。“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 水平和素质,培养适应岗位(群)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前就被提出 但由于教育结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尚不 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腾飞、社会 完善和历史性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客观问题 文明进步都与其重视职教发展密不可分。而国家富强、民众素 的存在,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相对于学术本 质提高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可见,职教功能的充分 位的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 发挥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是面向多数职业和多数人群的大众化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体现 其次.从教育!/1的论来看,职教目的与和谐社会的哲学属 教育公平与公正是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每一个公民而 性是相吻合的 在教育目的论上,经历过以卢梭 为代表的个 言,接受公平的教育,是实现“完人”目标和职业理想的追求;对 人本位论和以涂尔于⑧、孔德⑦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及凯兴斯泰 政府而言,增加教育机会,有利于缩小社会两极分化,维护社会 纳@的国家主义色彩的社会本位论的流派分歧后,现代学者普 “安定有序”和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支出。 遍认为教育是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统一;作为教育类型之一 为此,我们有必要大力拓展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发展 的职业教育目的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其终极目标是达到 空间,从经费上、制度上、形式上保证职业教育能为民众提供更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如果只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顾 多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社会需求.这种职业教育显然是没有市场和生命力的。但过于 1.在经费上.要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提高经费的使 强调社会本位.则有功利主义之嫌,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哲 用效率。最近有“两会”代表指出。目前在我国供养一个大学生, 学上说,和谐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 按平均水平计算,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年多的纯收入,一个农 会既有统一性——要求其社会成员具有发展目标的统一性、价 民l3年左右纯收入。在这样的教育消费态势下.如果政府和社 值取向的大体相近性.差异较小.体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会力量不介入.与和谐社会的公平理念必然是相悖的。由于我 同时和谐社会也要具有包容性.可以求同存异,但各种差异性 国职业教育面向的群体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该切实加大对 是以统一性为前提而被包容的。 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支持。落实城市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政 从这个层面看.职教的共性和个性统一与和谐社会的统一 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补贴和投 性与包容性的哲学属性是相吻合的。当前世界职教改革出现了 入.鼓励社会资助和捐赠.合理确定职业教育院校的学费;同时 普职融合、注重学习者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趋势,这也是对正 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确的职业教育目的的积极回归,有利于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和谐 2.在制度上.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通过助学 发展。 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生和艰苦行业的学生 再次。从发展背景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进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使其有能力完成学业。 理念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发达国家 3.在形式上.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理论与应用研究 培训资源。如政府提出的“四大工程”就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从 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 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方面对教育和培训的对 象、手段、方式作出了相应规定,而抓好“四大计划”,加强职业 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举措无疑从基地建设、职教中心、示范性 院校、教师素质等软、硬件建设方面丰富了职教资源,有利于提 创业能力,增进其发展活力。终身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 人生的某一阶段,而应贯彻人的一生。现代职业教育涵盖了职业 陶冶一职业准备教育一就业培训一岗位培训一转岗和再就业培 训等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因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 以说,职业教育是更贴近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教育类型。“回归 教育”、“生计教育”、“网络教育”、“教育超市”等职业教育思潮的 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体终身学习的需求,同时从各方 面增进了社会的发展后劲。法学家认为真正意义的劳动权必须 以劳动者劳动自由的存在为基础和前提。而劳动自由的实现又 必然有赖于劳动者的自身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因此,构建一个 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的职业人培养机制,有利于社会成员的 自由和谐发展,这也是和谐社会的终极关怀所在。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功能、教育目的、发展背景与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关系密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中职 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还可实现多样化的学 制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推进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对口支援工作,多形式、多途径地 丰富职业教育资源,方可让职业教育面向更基层、面向更广大 的民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从保障机制方面落实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战 略地位,以实现和谐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中的各类 社会组织都应该体现出管理有序的特征,同时又要充满活力且 富有创造性。从当前职教发展状况看,体制性障碍是发展职教 的主要问题,外部保障机制也不到位。 1.要加强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组织 方面的保证。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 大事,纳入发展规划中,要发挥好以教育部为主的部际联席会 议作用,层层搭建好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体制平台:在办学体 制上允许多元化,整合职教资源,鼓励公私立并举.产学研结 合,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一些长期突出的问 题和矛盾,如企业的职工培训力度,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 习和教师实践的办法等。在学校管理体制上要推动公立学校深 化以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全员聘用 制和岗位责任制,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和课堂管理的方式方法. 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尽 量使学校这个组织成为教师乐业、学生乐学并达成毕业后“有 业、乐业”目标的服务性组织。 2.要发挥外部保障机制的作用,在和谐社会中创造职业教 育发展的和谐环境。如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 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培训一就业机制;建立部际联 系会议制、职业教育定期巡视检查制度、职业教育研究制度、社 会中介评价制度等职业教育支撑体系,还要发挥社会舆论机制 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这样也有利于发挥和 谐社会中的各种机制的协调作用。 再次,要围绕职教方针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业教育的 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活力,以提高和谐社会中的国民素质 孔 子曾视“庶、富、教”为社会“大同”的三个要素。在我们的社会有 了“庶”(人口的生存发展)和一定的“富”之后,加快发展“教”, 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举措。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人民性”的特征及 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它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 切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把我们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 人力资源优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并提高 其素质和职业技能及其就业、创业能力,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和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和谐社会中“庶、富、教”三 要素良性循环的切人点,职业教育发展了有利于提高大众(而 非仅是精英者)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 济发展,经济发展了就能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教” 在职业教育中一般包含两个维度:面向预备劳动力的学校职业 教育和面向就业或失业人员的社会培训.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 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提高这两个维度的人才培养质量。 l、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方针.深 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应在于建立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养模式,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结构、课程和教材体系 及教学方式,增进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 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 育,以有利于其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 谐相处。 2.要围绕终身学习理念,整合职教资源,构建职前、职后连 贯相通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职业人”的就业、转岗、再就业及 教在教育机会均等、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可以 大有作为。所有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教学人员、学校管理 专家、教育行政官员、教育研究者、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都理应 正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的紧迫性.并从各方协力共进,撑起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天地。 注释: ①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7~1535)英国人,是欧洲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 册。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 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是最早重视生产劳动教育的政治家之 一0 ②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希腊古代大哲学 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 著作。 ⑧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Henfich Pestalozzi. 1746~1827)瑞士大教育家 (璺)罗伯特・欧: ̄-(Robea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 义者,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家 ⑤让・雅克・卢梭(Jean J.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杰出 的思想家、文学家,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 ⑥涂尔干(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 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⑦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 1857)法国著名的 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 ⑧凯兴斯泰纳(G.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1g.思危.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N】.人民日报,2005 —10-10. 【4J王伟光.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EB/OLI. (2005—2—24).新华网. 【5】谢维和.拓展和谐社会建设中教育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 育报,2005-5-17(3). 【6】陈中永,韩彦斌.高等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fJJ.国家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作者简介: 陈伟国(1948一),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 向为学校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李亚平) 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 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肆无窳器.市无游 民;因之而社会国家秩序于以大宁,基础于以确立。 ——黄炎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