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内容提要:

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 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

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型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的

1. 分析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内涵和要求;

2. 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4. 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

1. 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内涵和要求: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要求,明确其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如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实证研究:选取典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案例,运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4. 实际操作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设计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四、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和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案例,分析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3. 实证研究法:运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4. 访谈法: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提供实际操作建议提供依据。

五、课题研究意义

1.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高中历史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 对于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六、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献调查与分析(2个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要求,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6个月):选取典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案例,运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总结报告撰写与成果推广(2个月):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推广至高中历史教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育领域。

七、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理论研究报告;

2. 提出一套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4. 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5. 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八、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1. 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内涵和要求;

2. 提出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

3. 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本课题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文献调查的范围和深度还有待加强,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2. 案例选取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3. 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完善,以更好地评估教学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九、课题研究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为高中历史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并有望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促进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2.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有效的学习体验,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题设计论证提纲

一、选题依据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2、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学术价值 3、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2、总体框架 3、重点难点 4、主要目标 三、思路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4、可行性分析 四、创新之处

1、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创新 2、学术观点的特色和创新 3、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五、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 2、成果使用去向 3、预期社会效益 六、参考文献

课题设计论证通用模板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一)研究思路

本项目遵循“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提出方案”的研究逻辑,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本课题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为起点,研究我国课题现状及现有模式,探寻其课题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经验,构建出本课题新机制,以此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及其自身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在选题确定和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超星期刊网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网站、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渠道,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深入了解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拟突破的重难点,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2、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本课题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本课题提出可借鉴的对策。

3、专家访谈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职业院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基本看法,建立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的基本做法等,分析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4、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在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面向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开展线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进行问题梳理总结和原因分析。

5、综合评价法

对本课题效果运用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首先将没有可比性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其处于相同的数量级别,然后与指标体系相乘后求和并逐级计算。

6、实证研究法

本课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本学院为个案,总结分析该校近年来在推进本课题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建立本课题实现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有效验证本课题的研究结论,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三)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24个月)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3个月)

1、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工作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2、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组织课题申报; 3、开展理论学习,撰写开题报告,按时组织开题; 4、搜集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现状,细化研究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调研阶段(6个月) 1、设计访谈提纲,咨询业内专家; 2、拟定调研计划,开展问卷调查; 3、运用网络工具,扩大调研范围; 4、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分析阶段(9个月) 1、分析调研样本,统计调研数据; 2、整理调研资料,组织课题研讨; 3、撰写分析报告,发表研究论文; 4、做好阶段小结,接受中期检查; 5、邀请同行专家,组织学术研讨。 第四阶段:申报结题阶段(6个月) 1、综合理论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材料装订成册; 3、整理电子文档,进行分类汇总; 4、组织评审验收,进行成果认定; 5、整理研究资料,申报项目结题; 6、分享研究成果,做好应用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