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年抗击9。19特大洪灾工作调研材料稿

来源:榕意旅游网


群策群力战洪魔 励精图治创新业

——广安市抗击2011年“9·19”特大洪灾取得决定性胜利

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

受渠江上游和广安市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影响,9月19日,渠江广安段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广安市超前启动防洪抢险工作预案,奋力抗击洪涝和暴雨灾害的双重袭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取得的突出成效

“9·19”特大洪灾洪水高程达到238.47米,绝对涨幅达到26.1米,比2010年“7·17”洪峰水位高出0.3米,突破1847年以来水文记录,创历史极值。全市有141个乡镇、119.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为广安建地设市以来受灾人口最多、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与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

(一)创造了“无一人死亡”的奇迹。“9·19”特大洪水使渠江沿岸26个场镇进水或被淹,广安老城区56条街道(巷)全部进水。由于及时启动了Ⅰ级防汛应急响应,提前10个小时将警戒线以下的厂矿停业、学校停课、市场停售,提前6个小时将洪峰水位以下的40.2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尽管洪水来得猛、涨幅高、进水深,但未因灾死亡一人。

1

(二)实现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目标。及时发出预警,从16日开始就组织动员沿江干部群众转移物资财产,抢收蔬菜8.25万亩、2.36万吨,抢运粮油1.21万吨,转移畜禽40.32万头(只),搬运家具家电70.21万台(套),加固房舍8.52万间;抢搬机械设备1.24万台(套),转移工业成品半成品2.13万吨;转运超市、门市、农家店、农(商)贸市场 1.85万个。在洪水消退时即发起了清淤防疫攻坚战,出动人员1.3万人,清理淤泥和垃圾10万余吨;出动防疫人员1500多人,及时进行消毒杀菌。9月22日,受灾的所有商铺、工矿企业基本恢复生产经营,广大农村全面转入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

(三)达到了“让群众满意”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视灾情为命令,视时间为生命,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发出预警预报,以最快的速度转移群众,以最快的速度安置灾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市、区市县财政紧急调拨资金5000万余元用于抗洪抢险,安排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全市共落实集中安置点227个,帐蓬543顶。对集中安置的群众由政府统一设伙食团、医疗站、治安室和物资供应站等;对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的群众由政府统一补助食粮或现金,灾民生活实现了“九有两无一能”,即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水喝、有医疗、有照明、有通信、有电视、有应急措施,无重大疫情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能安全出行,灾民情绪稳定,精神状态良好。

二、积累的宝贵经验

一场灾害就是一次考验,每经受一次考验都会积累一笔宝贵财富。从预警到抗灾避灾救灾,全市上下到处展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战胜洪灾的壮丽画卷。回顾本次抗洪斗争,广

2

安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胜利,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经验和体会:

(一)党政重视、靠前指挥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首要前提。市委、市政府超前部署、果断决策、科学调度。9月18日下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警醒,立即进入作战状态,全面做好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准备。党政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市防汛指挥部于9月18日下午召开渠江流域防汛抢险工作紧急会议,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市委组织部、直工委、团市委也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各级党团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勇当先锋。19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和成员的广安市抗击“9·19”特大洪灾指挥部,并逐一明确市级领导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对广安区、华蓥市和岳池县三个重灾区分别落实了市级领导和联系部门予以前线指导。实践证明,只要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组织保障作用,就一定能够凝心聚力,勇担重任,铁肩担道义,汗水铸忠诚,保证抗洪救灾工作及时有序地进行。

(二)科学研判、把握规律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先决条件。从9月16日开始,我们主动与省气象、水文等部门,与达州、巴中、南充、广元等毗邻市州及市内各区市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会商、测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9月18日,市防汛指挥部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连续发出1、2、3号洪水通告,将洪水涨水情况及时通报给渠江沿途广大群众,要求各级各部门及广大群众按特大洪水防御方案,认真做好应对工作,并务必在进水前5小时完成撤离工作。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及时、准确了解本次洪水雨情、水情、汛

3

情及防总最新指令等最新信息,我们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互联网和广安日报等新闻媒介流动轮番播报的同时,还通过电信运营商、气象121短信平台等发出汛情约50万余条,动用宣传车(船)沿江河流域、沿城镇街道广泛宣传动员,使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宣传覆盖率达100%,为群众撤离赢得了时间,使洪水警戒线以下的群众安全转移率达100%。广安城区在19日凌晨1时开始进水前8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撤离工作,为有效抗洪抢险救灾赢得了主动。可以说,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切合实际、具有高度预见性的科学决策,保证了抗洪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抗避并举、主动出击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关键所在。这次抗洪救灾,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准备充分,反应及时,主动出击。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就主动落实避险措施,妥善转移安置群众,严格按照预案,落实领导包片、部门包点、乡镇包村组、街道包社区、村组包院落责任制,组织各方力量村帮村、邻帮邻、户帮户、人帮人,一方面投亲靠友或集中安置,及时安全转移、妥善安置群众和物资,一方面按照水退人进的要求,及时冲洗街道、房屋、机器设备、家具柜台,清运淤泥和洪灾垃圾,并同时进行消毒防疫。为确保抗灾必胜,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18日下午18时,所有抢险避灾队伍、人员、车辆、船只、机械设备、食品物资等全部到岗到位,共组织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公安干警3270名、民兵预备役30450名、基层干部55360名,青年志愿者12000名参与抗灾抢险。市防汛指挥部调集冲锋舟36艘、橡皮艇54艘、船只580艘、救生衣7436件、救生圈6250个、救生浮具8000个、编织袋和麻袋14.6万条、照明设施4320余件、雨具80000余件,以及充足的药品、干粮、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为严防次生灾害,我们在加强渠江抗洪抢险的同时,高度关注嘉陵江流域安全,及时排查和处置水库险情,千方百计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对危桥、危房、船只、危险路段、山地

4

灾害隐患点实行拉网式监测、管制,设立警示标志,确保了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全。正是由于防避在前,准备充分,才牢牢把握了抗洪救灾的主动权。

(四)党员带头、勇当先锋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大灾面前、危难之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挺身而出、身先士卒,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做到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为党分忧,生死关头冲得上去为民解难,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特别是灾区基层的很多党员干部,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用心血、汗水和指挥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怀。岳池县罗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伍红英不顾自己正处在癌症晚期手术后化疗期,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几次晕倒在群众安置现场。华蓥市明月镇三河村党支部书记雷建辉从灾情发生以来,带头组织青壮年帮助缺劳户转移粮食126吨、牲畜1512只、家电等贵重物品336件,却无暇顾及自家物资转移。正是有了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使受灾群众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惊慌失措,在失去家园的时候没有悲观消沉,始终相信党、相信政府,始终能够直面困难,以大无畏的昂扬斗志迎战洪水,积极想办法开展抗灾自救,为夺取抗洪抢险斗争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坚实基础。洪水袭来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奋力开展防避、抗击、自救、互助,用力量传递力量,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坚强铸就坚强,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生命的尊严与人性的光辉。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与各级各部门同呼吸、共命运、心联心,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纷纷伸出援手,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广大新闻工作者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全面报道抗洪一线真实情况,成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重要方面军。

5

交通部门加强对危险路段的巡查、管制和疏导,及时对渠江实施禁航,确保了群众安全出行。供电部门加强输变电设施设备维护工作,排查电力设施隐患,畅通电力输送渠道,保障了企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电所需。供水部门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网维护,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商务、民政等部门搞好市场供应,及时向灾区群众提供食品、衣物、帐篷等生活必需品。卫生医疗部门及时组织医疗服务队,深入灾区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确保了群众有病即治。公安等部门落实专人摸排不稳定因素,切实理顺群众情绪,有效化解群众纠纷,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农业部门及时发出了“9.19”洪涝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工作方案,并派出5个工作组到区市县指导帮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解放军驻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干警等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舍生忘死,勇挑重担,用赤胆忠心、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广安人民遭受特大洪灾袭击的关键时刻,绵阳、南充等地200名武警赶赴灾区,增援抗洪。正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汇聚成无穷的力量,奠定了夺取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的坚实基础。

三、引起的深刻反思

“9.19”特大洪灾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灾也引起了我们的大反思,务必立足于防,着远于避,选择于抗。

(一)渠江水利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渠江多次发生洪灾,一方面是环境气候变化所致,另一方面也有水利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渠江历次涨水,水位陡涨慢消,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市境内应加强河道整治,搞好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上游的巴河、州河等集雨流域

6

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大型蓄水工程,提高“削峰填谷”能力。

(二)部分沿江场镇、农房要逐步搬迁。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街道、房屋临江而建,位置偏低,导致年年涨水年年淹。对这部分街道和房屋,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引导群众逐步搬迁。在加强水文资料收集和行洪论证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村镇建设用地,避免在灾害易发地新建村镇和农房,远离水患和山地灾害。

(三)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从“9.19”洪灾的损失来看,既有农业的,也有工业和三产业的,这就说明我们的产业布局选址还不够合理。我们必须从广安洪灾多发、重发的实际出发,立足防大灾、抗大险,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在最高行洪线以下区域不能再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布局工矿企业;不能再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果业,不能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在洪灾易发地要选择耐涝农作物,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联系人:中共广安市委政研室 罗卫平)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