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代码: 004 学院名称:文学院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354汉语基础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本专业不设参考书目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 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 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 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 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 汉语语言 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语言学基础 2. 汉语概况 3. 现代汉语语音 4. 现代汉语词汇 5. 现代汉语语法 6. 汉字 7. 古代汉语
(二)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辨音和标音能力
1
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 3. 词汇、语法规范 4. 文言文阅读理解
(三)汉语语言分析 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
容: 1. 语音分析 2. 词义分析 3. 语法分析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80分,汉语应用能力 40分,汉语语言 分析 3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1. 简答题(共 30分) 2. 论述题(共 60分) 3. 能力应用题(共 60分)
汉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是由汉语 国
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 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 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 教育学、心理
2
—
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教育学、 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2.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3.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教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语言教学基础 (三)材料分析写作
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分析与实践能力 2. 论文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中
3
—
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80分,教育、心理及语言 教学基础知识 30分,材料分析写作 4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1. 简答题(共 30分) 2. 论述题(共 60分) 3. 能力应用题(共 60分)
复试科目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本专业不设参考书目
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复试考试科目, 由教育部授权的各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 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对外汉 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素养。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 要求考生具有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法,能用其指导语言教学实践。 三、考试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由“对外汉语教学概说”,“对外汉语教学法”,“教 案撰写”三部分组成。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说基础理论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概说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知识
—4—
2.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3.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阶段、课型等 4.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基础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法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2.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发展趋势 3.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运用
(三)教案撰写 教案撰写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教案撰写的基本规范 2. 运用与实践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00分。其中对外汉语教学概说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约占 80%,教案撰 写占20%。 (四)试卷题型比例
简答题: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
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60分 教案撰写: 1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20分
加试科目名称: 1. 写作 2. 文学知识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本专业不设参考书目 Ⅰ写作考试大纲 考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 已确
—5—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研究生考试应有较高 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二、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写作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写作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及其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识写作的本质特征 和写作规律;培养写作主体的素养和能力;熟悉写作活动过程,掌握文章写作构成 要素、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与技巧,正确地表情达意,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 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以及整体文化素质。 第一章 绪论 1、考试内容
⑴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⑵现代写作的特性。 ⑶写作学的研究方法。
⒉考试要求
掌握写作学概念。
⑵理解现代写作的含义、特性和作用。 ⑶认识写作学和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⒈考试内容
⑴写作主体的素质。 ⑵写作主体的能力。 ⑶写作客体的构成。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⒉考试要求 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⑵写作客体的构成要素。 ⑶掌握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⒈考试内容、
6
—
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主题)。 写作载体的外形(结构、语言)。 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材料、主题、结构、语言等基本概念。
⑵掌握写作载体的内质、外形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以及受体与载体之间的关系 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⑶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⒈ 考试内容
⑴写作感知。 ⑵写作运思。 ⑶写作行文。
⒉ 考试要求
⑴了解感知、运思、行文的交叉递变过程。
⑵辨识感知与采集、运思与构思、行文与表述三组概念。 ⑶认识写作行为过程是认识和表达的矛盾统一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
⒈ 考试内容
⑴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⑵描写的类别与要求。 ⑶抒情的方式与要求。 ⑷议论的要素与方法。 ⑸说明的分类与方法。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叙述的含义、作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特点,顺序、倒叙、插叙、 分叙、和叙、具体叙述和概括叙述的特点,叙述的要求。
⑵描写的作用,对描写对象(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 境描
7
—
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理解,对描写方法 ( 白描、工笔、直接描写、间 接描写 ) 的理解,描写的要求。
⑶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抒情的要求。
⑷议论的三要素及其作用,立论的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对说明的方法(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的理解,说明的要求。
第六章 文章的修改 考试内容
⑴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 ⑵文章修改的内容。 ⑶文章修改的方法。 考试要求
⑴掌握文章修改的相关知识和格式规范 常见的文章修改方法
三、考试形式 闭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四、试卷题型比 简答或分析题:约占 40%; 作作文题: 60%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