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胸膜活检针对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术。结果:12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术148次,确诊结核性胸膜炎33例,肺癌胸膜转移72例,其它15例,活检阳性率88%。结论:胸膜活检操作简单,对胸膜病变阳性率高,可获得病理诊断,并发症少,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有主要价值。
【关键词】胸膜活检;胸腔积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接受胸膜活检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均系我院1995~2006年内科住院患者,年龄19~85岁。患者均有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其中单侧胸水93例,双侧胸水27例。
1.2 方法:采用Abran活检针,按胸腔穿刺常规操作,在抽液前切割胸膜组织2~4块。标本置于10%甲醛或95%的酒精中送病理检查。取完胸膜组织后行抽液并常规送检胸水常规和脱落细胞检查。
2 结果
2.1 120例患者做胸膜活检共148次,每例最少一次取得足量的胸膜组织送检。120例胸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39例,良性积液(非肿瘤)81例;其中结核18例、结缔组织病3例(后确诊为红斑痕疮)、非特异性炎症30例(后确诊为结核6例,恶性肿瘤18例,脓胸6例)和正常胸膜组织30例(后确诊为恶性肿瘤15例,结核9例,感染6例)、胸液中查到癌细胸39例(其中18例胸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肿瘤)。
2.2 并发症:胸膜活检术后少量气胸4例,少量血胸2例,6个月后发现肿瘤在穿刺口皮下种植1例。
3 讨论
(1)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单凭影像学及临床经验难以定性,该病病因比较复杂,常见为胸膜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对胸膜病变定性,多数能取得病理依据,在诊断上起决定性作用。(2)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可见于胸膜本身病变,也可继发于胸膜以外其它病变。原因极为复杂,按病因之不同可见于一般炎症、结核、肿瘤、变态反应及心肺肾功能不全等。一般而言,良性胸腔积液以结核病最常见,而恶性胸腔积液以肺癌胸膜转移多见。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和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部分患者虽然根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及胸片、CT、超声、胸膜活检、胸水细菌学、病理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仍不能确诊,及时准确地诊断在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3)胸膜活检虽然不能像胸腔镜在直视下进行,但可以在胸膜病变中取材,客观反映胸膜本身的病变性质,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为确诊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平均阳性率为34%~88%,若操作准确,病例选择得当,癌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之胸膜活检阳性率一般在75%以上。胸膜活检对结核性胸膜炎确诊要点即发现干酪性坏死及结核性肉芽肿或有抗酸杆菌的存在就能基本确诊。癌性胸腔积液胸膜病变往往是弥漫性或灶性分布,多次多部位活检可提高阳性率。腺鳞癌检出率较高,而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低,可能与腺鳞癌向胸膜直接蔓延快,发生率高,而小细胞癌主要是浸润性生长,向淋巴血管转移有关,通过胸膜活检可以做出诊断。(4)本组最后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的72例中,胸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肿瘤39例,相符合率为54%,比国内外文献报道65%~93%低。最后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3例中,胸膜活检诊断为结核18例,相符合率54%,接近国内文献报道的59%,胸膜活检联合胸液细胞学检查可提高病理诊断率,本组为88%(60/72)。(5)本组在胸膜活检阴性的患者中,仍有一部分最后被证实为肿瘤或结核,说明胸膜活检为非特异性变化者并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或结核的诊断。(6)影响胸膜活检的阳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技术性因素外,因肿瘤或结核病变在胸膜上常呈灶性分布,且胸膜活检的盲目性较大,以致一次活检不一定能获得阳性结果,而多次多部位穿刺活检并结合胸液细胞学检查才能提高阳性率。且作者多主张穿刺应选择在每次抽胸水前,这样更安全且并发症少。(7)胸膜活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少,无严重并发症,而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较易接受,对胸液的病因起定性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