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51.判断研究的内在真实性如何,主要基于A.研究能避免随机误差的程度B.研究结果的净效应C.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统计分析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D.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E.研究结果的临床实用价值252.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253.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是A.多次暴露B.单次暴露C.持续暴露D.连续暴露E.所给资料不能判定254.开展智力训练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属于A.三级预防B.二级预防C.二~三级的综合措施D.慢病综合防治措施E.精神卫生措施255.医学研究都应遵循的\"Belmont原则\",不包括A.尊重人原则B.研究至上原则C.公正原则D.有利原则E.公平原则256.逻辑运算符又称布尔运算符,为提高文献查全率,可在检索策略中采用增加A.逻辑和\"AND\"B.逻辑或\"OR\"C.逻辑非\"NOT\"D.范围运算符\"=\"E.以上都不能257.在一家医院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更容易发生下列哪项偏倚A.志愿者偏倚B.入院率偏倚C.观察者偏倚D.回忆偏倚E.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偏倚258.上题中相对危险度的点估计值提示高脂摄入会导致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A.降低B.升高C.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E.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9.1992年我国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是A.流行性乙脑B.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C.流行性腮腺炎D.狂犬病疫苗E.乙型肝炎疫苗260.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途径有A.经注射器B.经手术C.经空气飞沫传播D.经生物媒介传播E.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261.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为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262.样本含量对误差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大B.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样本越大,标准误越大D.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小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63.请问上题中的病人患流感的传播途径是A.经血液及其制品传播B.经水、食物传播C.经空气飞沫传播D.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E.经生物媒介传播264.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65.满足\"P=I×D\"(P为患病率,I为发病率,D为病程)的条件是A.某地某病的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B.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C.某地某病的患病率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D.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E.某地人口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266.下列不属于疾病暴发的是A.生物恐怖B.性传播疾病C.麻疹流行D.急性血吸虫病E.登革热267.控制信息偏倚最好的方法是A.盲法B.随机化C.设置对照D.meta分析E.扩大样本量268.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怀孕期间其丈夫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被动吸烟与婴儿低出生率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A.横断面研究B.临床研究C.现场试验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269.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A.100B.200C.300D.400E.500270.某医生检查了2000人的HBsAg情况,结果发现300人阳性,该调查最适合的描述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感染率E.生存率271.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称为A.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C.随时消毒D.化学消毒E.终末消毒272.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失访偏倚E.回忆偏倚273.为排除某病应选择A.灵敏度高的试验B.特异度高的试验C.阳性预测值高的试验D.阴性预测值低的试验E.假阳性率低的试验274.下面关于流行病学病因概念的认识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流行病学研究中所谓的病因通常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B.当一个或多个病因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会随之下降C.病因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因素D.历史上的纯病因论忽视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E.历史上的特异病因论只强调外环境,而忽视了宿主因素275.有关排除标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只要制定纳入标准即可,不需要专门制定排除标准B.排除标准不是纳入标准的对立面,两者是互补的C.制定排除标准,可进一步提高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D.有试验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者应列入排除范围E.一般将孕妇列为新药评价试验的排除对象276.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是0.95~3.5,假设α=0.05,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B.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D.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升高患前列腺癌的危险E.尚不能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脂肪摄入水平之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277.一位胃出血病人,手术中输了医院提供的血液,输血后2个月出现肝区疼痛,转氨酶升高,HBsAg阳性,被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该患者的感染属于A.自身感染B.交叉感染C.院外感染D.医院感染E.带入传染278.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以下何种因素的影响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社会因素D.各组间的可比性E.以上都不是279.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后,选择适当模型计算合并后综合效应量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Mental-Haenszel法进行合并分析D.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和合并后的综合效应E.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ntal-Haenszel分层分析280.用于判断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测试真实性好坏的指标,不包括A.系统误差大小B.效标效度C.内容效度D.信躁比E.重测信度281.某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282.某病的病死率是指A.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B.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C.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D.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E.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283.采用平行试验可以A.较快的做出诊断B.提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C.降低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D.减少漏诊的发生E.以上都对284.下列疾病诊断的方法中,属于临床诊断标准的是A.肿瘤的病理学诊断B.行业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如类风湿病、脂肪肝等的诊断标准C.遗传性疾病(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分子生物学诊断D.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E.冠心病的影像学冠脉造影诊断285.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A.人群免疫性降低B.人群易感性升高C.人群易感性降低D.人群数量增加E.人群数量减少286.临床流行病学中主要研究类型,不包括A.病因学研究B.诊断性试验C.防治性研究D.预后研究E.人口普查287.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A.所有现患病例数B.新发病例数C.旧病例数D.现有感染的人数E.因其死亡的人数288.有关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B.均需设立对照组C.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D.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花费较大289.研究措施执行的可行性不应包括A.实验室条件B.人才队伍C.测试的指标一定要全面、过细D.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可接受性E.研究对象的依从性290.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E.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291.某项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5%和20%,则该试验的NNT是A.2B.7C.3D.5E.以上都不对292.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属于暴发调查程序中哪个环节A.暴发的核实B.组织准备C.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与分析D.现场调查E.确认暴发终止293.相对危险度的概念为A.病例组和非病例组暴露率的比值B.病例组和对照组病死率的比值C.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率的比值D.露组和非暴露组暴露率的比值E.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294.哪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水传播D.经虫媒传播E.日常生活接触295.有关随机对照试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如能采用盲法观察结果,可减少测量偏倚B.有严格诊断和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好C.前瞻性研究,论证能力强D.研究结果外推不受限制E.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入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可比性好296.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乳腺结节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累积发病率D.患病率E.罹患率297.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29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随时消毒B.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终末消毒C.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空气消毒D.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物理消毒E.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体表消毒299.下列哪项是系统误差的特征A.观察值的平均值围绕真实值波动B.通常可利用统计学方法来检验确定其大小或范围C.多次重复或样本量增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不变D.不能通过改善研究设计来减小或控制E.只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300.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受以下何种因素的影响A.随机误差B.误差C.物理因素D.样本量大小E.以上都不是301.某人因食用了带浓缩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而感染了甲型肝炎,那么认为毛蚶是A.传染源B.疫源地C.存储宿主D.传播途径E.易感动物302.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比前瞻性队列研究主要减少了哪种偏倚A.失访偏倚B.差异性错分C.回忆偏倚D.观察者偏倚E.混杂偏倚303.撰写临床科研设计计划书,估算样本含量时,考虑的要素不包括A.第一类错误概率αB.检验效能C.总体率πD.允许误差δ或差值E.中位数304.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A.单个大样本RCTB.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系统评价E.专家意见305.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A.随机对照试验B.病例-对照研究C.描述性研究D.临床实践指南E.病案报道306.为了避免误诊应采用A.特异度高的试验B.灵敏度高的试验C.符合率高的试验D.假阳性率低的试验E.阴性预测值高的试验307.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若存在混杂因素则应做A.X2检验B.t检验C.秩和检验D.分层分析E.趋势分折308.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A.非随机对照B.历史性对照C.随机同期对照D.不同医院的对照E.不同病种的对照309.科研标书通常不要求A.课题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效益B.研究的内容先进和目标明确C.先期研究成果有统计学意义D.学术思想新颖和立题依据充足E.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科学、可行310.在论文的引言中,不包括的内容是A.研究目的B.立题依据C.课题意义与重要性D.研究拟解决的问题E.主要结果311.对于匹配过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上的因素加以匹配B.将混杂因素进行匹配C.增加匹配难度D.增加工作量E.降低检验效率312.杀灭或消除传播因素上的病原体,使其无害化,称为A.控制B.消灭C.预防D.消除E.消毒313.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源传染力的大小314.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315.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不包括A.变异系数B.卡帕值C.约登指数D.符合率E.观察一致率31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317.下列可不署名为作者A.参与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者B.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C.起草或修改论文中重要和关键内容者D.论文评价者E.参与筹措研究经费或收集资料者318.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319.来源于医院的研究对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可包括门诊及住院病人B.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C.依从性好D.便于质量控制E.代表性强,不容易发生选择性偏倚320.如果中度心肌梗死的QALYs为0.7,轻度者为0.9,一个患者最近20年中,其中15年健康,3年伴有轻度心肌梗死,2年有中度心肌梗死发作,那么该患者总的QALYs为A.20.0B.15.2C.19.1D.18.9E.17.6321.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A.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B.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D.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E.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322.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C.描述陛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检验病因假设D.现况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323.下列何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A.需经一段时间随访才能发现病例B.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C.研究对象的暴露及其变化由研究者记录D.由果寻因E.可计算两组的发病率324.下列哪项不是临床疗效实验设计时应掌握的原则A.对照的原则B.随机化的原则C.随意化的原则D.盲法的原则E.重复的原则325.下列那一项方法不宜用来确定某项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A.流行病学研究确定的危险水平B.ROC曲线方法C.均数加减标准差的方法D.专家的建议E.百分位数法326.对诊断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影响最大的是A.灵敏度B.特异度C.患病率D.发病率E.病死率327.假阴性率又称为A.漏诊率B.误诊率C.灵敏度D.特异度E.约登指数328.病因研究中,建立病因假设使用的主要推理方法是A.一般演绎法B.循证医学的方法C.队列研究方法D.数学模拟方法E.逻辑推理方法(Mill准则)329.某广告声称:\"用金霉素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900名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A.正确B.不正确,因为不是根据率比较C.不正确,因为没有对照组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太少330.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强调的是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B.最佳的研究证据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331.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最大缺点是A.需要样本量大B.试验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可比性差C.有伦理学问题D.纳入标准严格E.研究持续时间长332.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B.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D.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E.包括病因链交错连接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333.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可使用的指标是A.RRB.ARC.PARD.AR%E.死亡比例334.对疾病进行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A.血清流行病学B.分子流行病学C.遗传流行病学D.移民流行病学E.理论流行病学335.欲比较中西医两种疗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某研究者作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如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作者想分析上述资料,请问正确的方法是A.t检验B.单因素方差分析C.秩和检验D.X2检验E.Kappa分析336.评价有关治疗性研究文章,应注意的原则中要除外A.是否报告了随机化方法B.是否列出随机分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比较C.是否报告盲法D.是否报告随访的完整性,并采用了意向治疗分析E.研究对象是否包括了临床应用的目标人群337.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B.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C.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D.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E.层间变异大的资料适合于分层抽样338.临床研究的选题依据是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B.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疾病负担重的问题C.以国外正在或已经开展的研究为依据D.根据上级的指派来立题E.与国际接轨339.下面关于Mill准则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求同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相同B.差异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暴露而其他特征不同C.同异共用法是指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和其他特征都不相同D.共变法是指疾病与暴露因素受共同因素的影响E.剩余(排除)法是可以看成是差异法的特例340.系统误差的来源不包括A.测量工具基线的漂移B.研究对象随时间或生理状态出现的规律性改变C.研究对象个体间的遗传变异D.研究对象的主观偏差E.随机抽样341.根据下列哪个因素确定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期A.潜伏期B.传染期C.临床症状轻重D.带菌期E.带毒期342.评价一篇介绍新的诊断试验的文章,最重要的原则是A.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独立、盲法比较B.试剂是否都来自国外的著名公司C.作者是否为有名望的专家D.是否经统计学处理E.病人的依从性是否高343.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344.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在(12~22)/10万之间,今年该市流脑的发病率为18/10万,那么该市流脑的流行强度为A.流行B.暴发C.大流行D.散发E.周期性345.白血病病人依次记录有如下几个日期①住院日期;②开始治疗日期;③缓解日期;④复发日期;⑤死亡日期。研究这种疗法的缓解率应该使用A.起始日期为②终止日期为③B.起始日期为②终止日期为④C.起始日期为③终止日期为④D.起始日期为③终止日期为⑤E.起始日期为①终止日期为③346.混杂偏倚的概念包括A.有混杂因子的存在B.大暴露与疾病的关联C.掩盖暴露与疾病的关系D.可以用分层分析的方法消除E.以上都是347.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348.在临床疗效评价中,同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最终作出疗效结论,该项研究属于A.前后对照研究B.随机对照试验C.交叉对照试验D.平行对照试验E.序贯试验349.论文材料和方法中,不应包括的内容是A.样本来源B.诊断标准C.研究场所D.讨论E.纳入与排除标准350.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请问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A.0.05B.0.75C.1.0D.1.5E.2.0351.关于疾病预后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预后因素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B.预后因素是指作用于健康人,能使其增加患病危险性的因素C.早期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预后D.医疗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病人的病程等会影响预后E.患者身体的素质是项综合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影响预后352.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不包括A.专著B.科技期刊C.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D.医生口述资料E.电子出版物353.下列医学文献信息源中,哪些可以获取全文文献A.MEDLINEB.EMBASE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Cochrane图书馆E.科学引文索引(SCI)354.关于病因网络模型的具体所指,正确的是A.包括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B.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D.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E.包括病因链交错连接的直接和间接病因356.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357.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猩红热重型病例多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临床上大都为轻型患者,几乎无死亡病例。这是疾病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的A.短期波动B.季节性升高C.严格的季节性D.周期性E.长期趋势358.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A.促进健康B.预防疾病C.预测疾病D.康复服务E.治疗疾病359.对于临床研究立题的质量评价,不正确的评价是A.是否为国家或地区性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B.研究重点是否明确C.是否掌握了本研究涉及的最新科技信息D.是否可行E.是否\"追新\",并与国际\"接轨\"360.队列研究时,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疾病频率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361.关于循证医学,下面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循证医学就是系统评价B.循证医学等于meta分析C.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D.循证医学就是查找证据的医学E.循证医学是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362.某研究者收集了某省范围内50个县、市的年人均食盐销售量与高血压患病率资料,然后加以分析,以探索食盐销售量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属于A.分析性研究B.横断面研究C.生态比较研究D.实验性研究E.个案调查363.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说法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B.均属于观察法C.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E.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36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365.在临床疗效实验中,所需样本量的计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P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B.P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C.所需样本量的大小与P无关D.α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E.β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366.下列哪项说法违背了诊断性试验的基本原则A.应确定某疾病诊断试验的金标准诊断B.应纳入足够的样本量C.采用非盲法的比较和评估并不影响结果真实性D.诊断性试验和金标准诊断同期进行E.受试对象应有广泛的代表性367.疾病分布是指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368.下列临床研究中有关统计分析结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应同时报告P值与95%可信区间B.只需报告95%可信区间C.只需报道P值就已足够说明问题D.只需报告阳性结果(P<0.05)E.以上都不是369.有关临床科研计划书,不正确的说法是A.只要把立题依据写好,就是一份好的科研计划书B.完整的科研计划书是保证研究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C.科研计划书是同行专家评议的主要依据D.科研计划书的撰写应越详细越好E.科研计划书要符合投标要求370.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其目的是A.使试验更有代表性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C.使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D.使非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E.以上都不是37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其主导措施是A.早期隔离患者B.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372.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373.根据3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74.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入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B.高估OR值C.低估RR值D.低估OR值E.对结果影响不大375.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不包括A.预测值B.灵敏度C.特异度D.卡帕值E.似然比376.有关叙述性文献综述,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A.收集支持各种观点的研究文献B.综述者不能只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参考文献C.能够进行定量统计分析D.应该对引用文献进行严格评价E.公正归纳总结各种学派意见377.关于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不正确的说法是A.混杂因素在两组应均衡B.如果设计合理,失访率大于30%,仍可以接受C.队列研究中,对起始点应有明确的标准D.研究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应采用随机分组E.队列研究设计成为首选378.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试范围A.生理功能状态B.心理功能状态C.社会功能状态D.收入与环境E.疾病379.关于多中心临床试验,不正确的说法是A.完成临床试验的时间较短B.获得结论适用面广C.失访比例一般控制在20%以内D.由多个中心各自独立完成E.研究管理及执行比较复杂380.进行疾病发生危险的研究时,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越性在于A.适宜进行多种疾病的同时研究B.适宜进行暴露比例较低的因素研究C.暴露与疾病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明确D.能直接估计暴露人群的危险性E.能快速得出初步的结论38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382.对科研论文来说,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论文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B.文字精练、简洁,语言通顺流畅C.艺术加工,文字优美,形象生动D.文章中用词要准确,学术性E.清晰的图表383.从临床研究角度,\"qualityoflife\"的中文翻译是A.生活满意度B.幸福感C.生命质量D.生存质量E.生活质量384.约登指数越大,试验的A.灵敏度越大B.特异度越大C.真实性越大D.可靠性越大E.阳性预测值越大385.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标准设计方案B.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干预组C.适合于任何类型临床问题的研究D.可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估E.可用于动物试验386.下列哪项不属于选择偏倚A.领先时间偏倚B.生存偏倚C.检测征候偏倚D.检测者偏倚E.抽样偏倚387.提高阅读医学文献效率的方法A.明确阅读目的B.快速浏览文献C.只阅读感兴趣和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文献D.集中阅读文献的某一部分来选择性地阅读文献E.将以上内容结合起来可提高阅读效率388.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病死率E.生存率389.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临床症状期E.恢复期390.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391.关于混杂偏倚,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在实验研究中,最好的控制方法是随机分组B.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偏倚的效果与样本量无关C.一般不宜通过过多的限制条件来控制混杂偏倚D.在分析阶段可通过率的标准化来控制E.分层分析也可用于队列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的控制392.因果关联是指A.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B.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C.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D.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E.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直接关联393.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A.研究组接受新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分组情况C.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D.研究对象既不知道所属组别,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E.研究者既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394.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检验病因假说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395.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A.回顾性研究B.前瞻性研究C.横断面研究D.描述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396.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B.只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制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397.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用于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采用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累积发病率D.SMRE.患病率398.医学检验或留验的期限是根据疾病的A.潜伏期B.传染期C.恢复期D.带菌期E.排毒期399.在600名慢性呼吸道患者中接触粉尘者为200名,占33%,而对照组的5400名对象接触粉尘者有1800人,占33%,cOR为1.00。将研究对象分为小于50岁和大于50岁两组进行分层分析,OR值分别为1.94和3.13,说明A.cOR应该为0.33B.年龄起正混杂作用C.年龄起负混杂作用D.按照年龄分层起混杂作用E.cOR应该为两组OR的平均值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D.时间、地区和人群E.家庭、社会、国家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B.年龄、性别、职业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患病率E.罹患率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E.排菌量的大小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D.儿童多发E.以上都是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A.年龄不同B.性别不同C.目标人群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观察指标不同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A.临床试验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现况研究A.临床试验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现况研究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A.需要的样本较小B.保密性问题较少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D.费用较低E.便于发现病例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A.疾病B.病人C.健康人D.人群E.亚临床型病人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E.以上都不是15.下列疾病病因的判断标准,哪一条欠妥:(E)A.联系的强度大B.可重复性与特异性C.因素与疾病分布一致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实验证据只供参考1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患病率E.罹患率17.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RR=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B)A.该R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该R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C.该R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R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19.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B)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病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2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E.消灭传染源2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E)A.爱滋病B.病毒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炭疽病E.霍乱22.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E.排菌量的大小2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选用:(E)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特异危险度2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х2=12.36,P<0.05,RR=3.3,正确的结论为:(E)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25.下列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是一级预防:(D)A.预防接种B.保护环境C.合理营养D.定期复查E.消除病因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A.疾病B.病人C.健康人D.人群E.亚临床型病人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E.以上都不是5.下列疾病病因的判断标准,哪一条欠妥:(E)A.联系的强度大B.可重复性与特异性C.因素与疾病分布一致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实验证据只供参考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患病率E.罹患率7.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RR=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B)A.该R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该R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C.该R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R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8.在队列研究中(D)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9.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B)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病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1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E.消灭传染源1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E)A.爱滋病B.病毒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炭疽病E.霍乱12.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E.排菌量的大小1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选用:(E)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特异危险度1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х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E)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15..下列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是一级预防:(D)A.预防接种B.保护环境C.合理营养D.定期复查E.消除病因一、单选题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多级抽样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失访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散发、流行和爆发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outbreak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某个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混杂偏倚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二级预防措施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D、1000/10万10.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病死率为:C、60/70011.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哨点监测1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13.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4.疫苗的预防效果的评价用下列哪种方法?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15.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万。请问:重度吸烟者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多少?D、2016.上题中,英国医生因吸烟所致肺癌的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是多少?A、90%17.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为2.9-5.6kPa,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为1.9-3.5kPa,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2.9kPa升高到>3.5kPa,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B、特异度升高18.传播途径是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9.下列哪一项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指标A、保护率20.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C、incidencerate21.能够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B、新生儿增加22.在一项队列研究中,RR值95%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研究因素可能是疾病的:(D)无关因素23.下列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E、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24.给人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属于:D、人工被动免疫2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E、准确计算发病率26.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高,饮水中碘含量低;而平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低,饮水中碘含量高,由此推断,饮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这种病因推断方法属于:(B、求异法27.Doll和Hill对英国35岁以上的开业医生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吸烟情况将其分成不吸烟和每日吸不同支数的几组,追踪4年5个月,收集死亡资料。请问这种方法属于:A、cohortstudy28.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种类包括:E、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29.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哪项指标E、发病密度30.下列哪一项关于筛检的说法是正确的?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二、多选题1.流行病研究的用途是(ABCE)A、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B、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的效果C、疾病监测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2.队列研究中,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CDE)A、RRC、ARD、PARE、PARP3.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最好选择:(ABCDE)A、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B、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C、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D、能坚持实验的人群E、依从性好的人群4.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有:(ABD)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B、早期发现病人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AE)A、甲型肝炎E、戊型肝炎6.慢性非传染性病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ABCDE)A、吸烟与饮酒B、膳食因素和肥胖C、缺少体力活动D、病原体感染E、遗传与基因因素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ABD)A、母婴传播B、血液传播D、性传播8.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包括:(CE)C、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9.分子流行病学中的生物标志包括:(ABD)A、暴露标志B、效应标志D、易感标志10.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方法有:(ABE)A、多因素分析B、分层分析E、匹配三、是非改错题(√)1.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2.统计学检验的P值越小,则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OR值或者RR值越大,则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3.一种疾病有家庭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一种疾病有家庭聚集性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生物因素在起作用。(×)4.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队列研究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例对照研究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5.移民流行病学可以对三间分布进行综合描述。(√)6.理论流行病学可以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病规律。(√)7.计划免疫属于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8.PYLL是伤害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9.病例对照研究中,首选新病例作为病例组。(×)10.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需要随机分组。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需要随机分组。五、问答题(15分)1.为了研究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学者选取63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和63例非子宫内膜癌病人(与子宫内膜癌病人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了解她们既往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的情况。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病人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均服用过雌激素为27对,均未服用过雌激素为4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为29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为3对。请问:(1)这属于什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请计算相关指标,说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提示:用校正公式)(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哪些证据?参考答案:(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2分)(2)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表格:第一行:对照、病例(下面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第二行:有暴露史、27、3、30.第三行:无暴露史、29、4、33.第四行:对子数、56、7、63.①计算χ2:因为四格表中有理论数<5,b=3.33,因此采用校正公式(2分)χ2=(|b-c|-1)2/(b+c)=19.53,P<0.01②计算OR、OR=c/b=29/3=9.67(1分)③计算OR95%可信区间(2分)OR(1±1.96√χ2)=(3.54,26.45)④服用过雌激素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未服用者的9.67倍。(2分)(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提供以下证据:(6分)①联系的一致性;②关联的特异性;③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④剂量反应关系;⑤实验证据;⑥生物学合理性。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时间、地区和人群D.国家、地区和城乡E.家庭、社会、国家【答案】C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B.年龄、性别、职业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答案】C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答案】C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患病率E.罹患率【答案】D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E.排菌量的大小【答案】A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D.儿童多发E.以上都是【答案】E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A.年龄不同B.性别不同C.目标人群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观察指标不同【答案】D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A.临床试验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现况研究【答案】D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A.临床试验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现况研究【答案】C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A.需要的样本较小B.保密性问题较少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D.费用较低E.便于发现病例【答案】C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疾病B.病人C.健康人D.人群E.亚临床型病人【答案】D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答案】B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答案】C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E.以上都不是【答案】B15.下列疾病病因的判断标准,哪一条欠妥:()A.联系的强度大B.可重复性与特异性C.因素与疾病分布一致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实验证据只供参考【答案】E1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患病率E.罹患率【答案】D17.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RR=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A.该R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该R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C.该R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R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答案】B18.在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答案】D19.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病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答案】B2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E.消灭传染源【答案】A2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爱滋病B.病毒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炭疽病E.霍乱【答案】E22.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E.排菌量的大小【答案】A2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选用:()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特异危险度【答案】E2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х2=12.36,P<0.05,R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答案】E25.下列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是一级预防:()A.预防接种B.保护环境C.合理营养D.定期复查E.消除病因【答案】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