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
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邂逅: (2)讳莫如深: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5.写出三句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句及作者。
植 物 供 血
据统计,我国年需供血400余万人次,约800吨,并且以每年7%~10%的速度递增。为了缓解血液需求的压力,在鼓励社会献血的同时,有人异想天开地提出让植物为人类献血。
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了一点植物的固有血型;桃叶等为A型血;扶芳藤、大黄杨等为B型血;山茶、芜菁等为O型血;荞麦、李子等为AB型血。人和
一些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血液里含有大量的红色细胞。植物没有红色细胞,但它却有类似于人体内在细胞表面的血液特质的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决定了不同的血型。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法国科学家发现,在玉米、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所以具有输氧功能。因此,如果这项试验成功,将会出现一个惊人的奇迹——利用植物来制造人体的血液。这样一来,自然界繁茂的植物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源。更令人欣慰的是,植物给人类供血不仅不会是因血型的不同而出现免疫系统的排异性问题,而且不会使输血者染上血液传染病,真是一举多得。 轻松一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递增:A.传送,传达( ) B.顺着次序( )
2)缓解:A慢( ) B.延迟( ) C.苏醒,恢复( ) 3)异想天开:A.不同( ) B.分开( ) C.奇怪( ) 4)取之不尽:A.完( ) B.全部用出( )C.都,全( ) 2.读第2自然段,填空。
人类的血型是由 ________决定的,而植物的血型是由___________ 决定的。
3. 让植物给人类供血,有哪三方面的好处?
4.1)找出文中一采用“举例”说明的句子。
2)找出文中一个采用“数据”说明的句子。
3)找出文中一个采用“比较”说明的句子。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3分) 2.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答:
3.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3分)
答:
爆竹燃放后“膨”“啪”两响的原因
我们常见的爆竹燃放后总会听到“膨”“啪”两响,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一个一般型号的爆竹,它圆柱形,直径有4厘米多,高约18厘米,四周裹着厚厚的纸,两端各有粘土堵塞着,下端的粘土比上端的薄,比四周纸壳的强度小。在圆柱体内部的中间也有一层粘土,约2厘米厚。这样,圆柱体就被分成两层,里面装满了黑色的火药,上层火药密度小,下层火药密度大。在这中间,有一引火线穿过隔开它们的粘土层。另有一根引火线在下层通出体外。 当我们点燃下层引火线后,下层火药受热燃烧,就产生了固体残渣硫化钾、气体二氧化碳与氮气。这二氧化碳和氮气的体积比爆竹内部下层火药库体积大1685倍呢!一个小小的药库岂能容纳如此庞大的气体?于是,气体被逼寻找出路,它的上层粘土和四周纸壳的强度较大,只有底层粘土强度小,是个薄弱环节,因此,气体立刻冲破底层粘土,一拥而出。刚冲出纸壳的气体压强很大,所以周围空气受到剧烈振动,就发出第一声巨响“嘭’。同时,在气体向下涌出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把爆竹送上了天空。飞到空中的爆竹,由于下层火药的燃烧,点着了夹在中间的引火线,它又燃着了上层火药。上层火药由于松装,燃烧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受燃后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由于上下周围的强度差不多一样大,因此气体只好破壳而出,再一次造成空气的振动,发出清脆的巨响——“啪”!
1、.第二节后面的代词“这”指代___________,“它们”指代_______________。(2分)
2、这三节文字说明的是爆竹能发出“嘭’“啪”两声的原因,其中第二节说明爆竹的______,第三节说明爆竹发两响的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后一格不能填“原因”这个词)(2分)
3、第二节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第三节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5、如果把第三节分成两层的话,应该分在哪里?用“//”在文中标示。(2分)
教 室
我每次跨进教室,总感到它是那么温暖亲切。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是很好的学习环境。走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的黑板。它长3米,宽1米,油漆得乌黑发亮,好像是无边无际的海洋,闪烁着知识的光芒。每天,黑板上那一道道习题、一个个字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黑板的下沿上,是一道长长的粉笔槽,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老师们每天就是用这些彩笔为我们描出知识的彩丝,让我们编织理想的锦缎。 在侧墙上镶嵌着两扇窗户。窗户上面的墙上挂着正方体的有线广播喇叭。它小巧玲珑,正面的五角星鲜红耀眼。小广播每天向我们报告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报告学校的好人好事,还播讲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及其他文艺节目。它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伙伴。
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个《知识的海洋》栏,内容丰富多彩。有国际时事、趣味习题,有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有古代科学家废寝忘食学习的小故事,有“以实际行动迎香港回归祖国”活动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它真像一个百花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
教室中间是整齐的桌凳。桌凳摆成三行,六排。未来四化建设者就在这里丰富自己的知识,茁壮成长。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是老师的讲台。讲台上,有供老师用的幻灯仪器和书籍。每当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走上讲台,娓(wěi)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课。
教室,是苗圃(pǔ)。在这温暖的苗圃里,我一天天长大,将成为“四化”建设的人才。
1)作者写教室,是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的。 ( )—→( )—→( )—→( )
2)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和_____,写得比较详细。
3)仔细读读第2、3、4节的内容,分辨一下哪些是“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我”看到了这些事物以后的回忆和感想。用“——”划出看到的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用“ ”划出写回忆和感想的句子。
4)“它真像一个百花园,吸引着我们去采蜜”,这句话中的“它”指__________,用“采蜜”这个词就是把_________比作蜜蜂。
圆 的 魅 力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其中既有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雕细刻的得意作品,也有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杰作。
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圆——最简单的形状之一,不仅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现代文明所离不开的。圆,弥撒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整个宇宙到处都有它的形迹。
③静态的,如锅、碗、瓢、盆、杯、碟、缸、桶都是圆的,顺手拿出几个硬币,又是圆的;头痛脑热服几片药片吧,好几个“圆”也被吞进肚子里;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地球、太阳和宇宙天体,无一不与圆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④动态的,如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把整个世界活动统一在有序的和谐之中。车轮的飞转,把我们从这里运送到那里。时针的转动度量着时光的流逝。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电子的运动,泄露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无处不见的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体。
⑤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博得整个宇宙和万物万灵宠爱呢?这是因为圆的本身有着其它形状无法比拟的特性。
⑥善于思考的数学家总结:在周长一定的任意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这句话反过来就成了:面积为一定的所有平面几何图形中,以圆的周长为最小。
⑦推而广之,将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球。而圆所具有的特性,圆球也具有,这就是说,当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者,当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⑧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收益,不仅是大自然的宗旨,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许多制品以圆为基本形状的原因。 1、指出①②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
2、下面指出了③④两个自然段对圆进行分类的角度。选择正确的一项( ) A.存在方式 B.相对特性 C.功能作用 D.外在形状 3、.⑥⑦两段概括了圆的什么特性?
我的唐老鸭玩具
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唐老鸭,那是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这个唐老鸭的脸圆圆的,是白色的,脸上有双又黑又大眼睛,眼睛下是一张黄色大嘴,瞧,它正咧开嘴咯咯笑呢。它的眼睛盯着手上的宝剑,它的头上戴着圆的、大大的帽子,把它的头都给遮了一大半。它的身上穿着红色的衬衣,外面还套着兰色的外套。它的手上拿着一把剑,另一只手握着拳头,威风凛凛,它翘着高高的屁股,黄黄的小脚像两把蒲扇,稳稳地站着。它多么可爱啊! 它手上那把剑杆是一支淡绿色的蜡笔,轻轻一按,底下的剑筒就会发光,真神奇!这蜡笔还可以画画。唐老鸭脚下有一个紫色的宝盒,把底部长方形的盖子打开,就露出了米老鼠的红色的印章。它在我玩游戏的时候用。有一次,停了很长时间的电,一直到晚上都没有来电,家里的蜡烛都快烧完了。我突然想起了唐老鸭。于是我跑去把它拿来,把蜡笔插进剑筒里,灯就亮了。我对爸爸妈妈说:“家里又多了一根烧不完的蜡烛。”爸爸妈妈都笑了。 我喜爱我的唐老鸭。
青 瓜 的 自 述
我叫青瓜,是五彩缤纷的蔬菜王国里的一位公民卅么?你说我和黄瓜有点像?当然啦,本来我俩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子嘛。不瞒您说,黄瓜是我的老前辈。我是黄瓜的改良品种。
其实我和黄瓜还是有蛮大区别的,起码形象上我就比它酷得多:黄瓜常年身穿一件土里土气脑外衣,色彩暗淡不说,还没型没款,上面光溜溜的一点装饰品都没有;你再看我青瓜吧,一身充满前卫风格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绿风衣,上面“钉”满许多可爱的小刺儿。别担心,这小刺儿绝没有仙人掌那样凶,不会造成流血事件。我的脾气也比黄瓜牛得多,黄瓜早早地在春天就迫不及待上市了,而我总要
坚守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才心甘情愿地下架。不过,若是在大棚里,我的性格就“随和”多了,一年四季,你哪个时候需要我,我就哪个时候熟给你看。当然脾气大是有道理的——我的块头比黄瓜壮得多,精便捡起一条来就有一斤多重! 别看我长得不怎么样,但瓜不可貌相,我注重的是“内在美”。我的营养十分丰富,据说在蔬菜维生素C含量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人们喜欢我,各有理由。有的说:青瓜生吃清脆爽口,若是将其切片再放点酸醋、白糖、辣椒、姜美饰一下,那就更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有的说:青瓜熟吃更是美味可口,不论爆炒,做汤,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可与山珍海味媲美!还有爱美人士竖起大拇指极力夸赞我。青瓜是正宗地道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有美白之奇效,若常以青瓜片贴脸。别说可以去掉脸上个创斑点暇疵,就算你是黑旋风也可以把你变成白旋风。
啊!我有这么大本事吗?默默地喜欢我就得了,别这么张扬嘛,免得我青瓜就要变红瓜了一一脸红了嘛。
温馨提示: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写好批注。建议可以从这些方面写批注:题目有何特点?首尾是否照应?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事物的特点?详写的部分是什么?略写的部分是什么?采用了哪些方法将事物写具体的?运用了说明方法吗?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