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陆建瀛年谱及作品系年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41卷第3期No. 3 Vol. 41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2020年3月Mar. 2020陆建瀛年谱及作品系年屈]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陆建瀛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名臣,在盐政改革方面颇有成就。陆建瀛个人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 主要保存在《陆文节公遗集》中。现存四卷本《陆文节公遗集》由其曾孙陆开钧校勘,收录敕撰文、贺寿文及数

篇序跋,并有列传、墓志铭和神道碑。依据《清实录》《清史稿》等史料及相关一手资料,考证陆建瀛生平,形成

年谱,并将《陆文节公遗集》所收录的部分文章进行系年。关键词:陆建瀛;年谱;《陆文节公遗集》;作品系年中图分类号:I206.2;K820.9 收稿日期:2019-11 -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1331 (2020)03 -0020 -08作者简介:屈研究。u明(1995 -),女,河南三门峡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

陆建瀛(1792—1853 ),字立夫,湖北沔阳州

《神道碑》)国家图书馆藏本保存较好,且有函套” 该版本为四卷本(首卷一卷,散体文一卷,骈体文 一卷,附录一卷),铅印黄纸本,13行37字,四周双 边,有界栏,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部题“陆文节

(今仙桃)人。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二甲第

七名[1](P817),后入翰林院,授编修。道光十二年

(1832) 丁母忧,十六年(1836) 丁父忧,两次去官回 乡。入仕前期在翰林院供职,多次担任乡试、会试

公遗集”,正文首卷卷端题“曾孙陆开钧敬校” ”卷前有邓继椿序,述陆建瀛击太平军殉国事。

考官。后任地方行政长官,历任云南、江苏两地巡 抚及两江总督等职。咸丰三年(1853),陆建瀛与 太平军遇于九江,不战而退,守江宁,与太平军战, 后城破身亡。邓序题甲寅,又“同里后学邓继椿撰”按邓氏曾 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乡试,时年三十二岁,

陆建瀛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在文化方面亦 小有成就。据王柏心《皇清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

则邓氏生于1871年,所题“甲寅”当为1914年(民 国二年)。首卷收奏、谕。卷二收散体文,按传、柬、序

臣兵部尚书兼督查院右都御史两江总督陆公神道 碑》(下简称《神道碑》),陆氏曾经校勘数种经部 文献并刊刻。其文云:“校刊《尔雅义疏》《仪礼正

(自叙)、辞、记、议、论、策等文体分类。骈体文卷

收敕撰文、祭文、寿文三类。附录收陆建瀛子陆钟

汉、孙陆光祖所作奏、书,多与陆建瀛江宁失陷之 事有关。另有陆光祖《先光禄公殉难节略》一文, 详细记录了陆建瀛与太平军交战及身亡始末。义》《求古录》《江氏韵书三种》、童内方、毛春门两 先生集,行于世。”(王柏心《柏柱堂全集》)陆氏亦 有诗文,但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现存《陆文节公

附录卷还收录了列传、神道碑及墓志铭等文,

奏议》五卷、《陆文节公遗集》四卷”《陆文节公遗 集》保存了陆建瀛的部分奏疏、敕撰文、序跋,以及

详述陆建瀛生平。《陆建瀛列传》为清代国史馆 稿,与《清史稿》本传对比,记述陆氏迁转经历、盐 政改革和击太平军等事更加详细。另有王闿运

一些与陆氏生平相关的史料。事实上,陆氏生平

所作远不止这些,但“所著诗文遭乱皆散佚,惟木 犀香馆赋、初学导先集尚存刊本而已。”(王柏心

《陆建瀛传》、薛福成《书沔阳陆帅失陷江宁事》

(末题庚寅年,按薛氏生于1838年,卒于1894年,-20 -故此文作于1890年)、王柏心《神道碑》、彭U毓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兼督查院

右都御史两江总督陆公墓志铭并序》、张寅《致陆 东渔书》(书中称陆建瀛为“尊大人”,疑陆东渔即 陆钟汉)。陆建瀛“资禀绝人,承过庭之训,属文敏赡”

(王柏心《神道碑》),于《清史稿》有传,《清实录》

中也有多次记载。《陆文节公遗集》保留了许多陆 建瀛的文章。考定具体的写作时间,可以更好地 把握文章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并对陆建瀛的生平 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兹将其年谱及作品系年列举

如下:乾隆五十七年【(1792) ,1岁①年谱】生于湖北沔阳州。王柏心《神道碑》:“咸丰三年二月十一日事

也。没时年六十有二。”咸丰三年为1853年,则陆 氏生于1792年”嘉庆十六年【(1811),20岁年谱】补弟子员第一”王柏心《神道碑》:“弱冠,补弟子员第一,鲍觉 生先生亟赏之。”嘉庆十九年【(1814),23岁本年作品】冬,作《止轩记》。按文中有“甲戌冬,余以止 轩颜斯室……遂署其后”之语,故系于此。嘉庆二十一年【(1816),25岁年谱】举于乡。王柏 《 道碑》。嘉庆二十四年【(1819),28岁本年作品】作《杨澹渲先生七十寿序(代萧荆江作)》。 按序云“己卯秋七月,澹渲夫子七十揆览”,陆建瀛 生于1792年,卒于1853年,故此“己卯”当为1819

年,即嘉庆二十四年。此序有缺。陆氏另有《萧荆 江同年六十寿序》,据《清朝进士题名录》,萧荆江 即萧韶鸣,道光二年壬午恩科三甲第二十九名,贵 州遵义府遵义县人O[I](P82I)道光二年(1822 ),31岁【年谱】三月,参加会试。《清实录•宣宗实录》:“(道光二年壬午,三

月)戊辰……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湖北, 取中十名。”⑨P558)闰三月,于保和殿参加殿试,中壬午恩科二甲 名”《清实录•宣宗实录》:“(道光二年壬午,闰

三月)丙申,策试天下贡士吕龙光等二百二十三人

于保和殿……己亥,上御乾清宫,召读卷官入,亲 阅定进呈十卷甲第……庚子,赐一甲戴兰芬、郑秉

恬、罗文俊三人进士及第,二甲陈嘉树等一百人进 士出身,三甲郭彬图等一百十九人同进士 出身 ” [2](P578 -P581)《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陆建瀛,湖北沔 阳州人。道光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据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中道光二年壬 午恩科二甲第七名o[1](P817), 翰林 庶 士”《清实录•宣宗实录》:“(道光二年壬午夏四

月)引见新科进士,得旨……陈嘉树、曾元海、翁心

存、岳镇南、李儒郊、陆建瀛……俱著改为翰林院 庶吉士 ” [2](P590 -P591)【本年作品】七月(公历8月中旬-9月中旬),作《祭张氏 姊文》。按文中有“壬午孟秋,书来沔水,三千余

里,望断乡关”等语,此时陆氏已中进士,身在京” 系于此”作《王母费宜人七十寿序(代作)》。按序云 “道光纪元之二年壬午”,即公历1822年。作《张莲涛师瞻咕慎行图跋》按跋云“壬午,

建瀛赴礼部试,先生命补图之,此图是也则此文 当作于陆氏高中后”姑系于此。道光三年【(1823),32岁本年作品】作《陈金门先暨德配周宜人七十双寿序》。按

标题下小字云“道光癸未代作” ”道光四年(1824),33岁① 本系年表中中西历换算均参考陈垣《中西回史日历》(中华书局

1962年版),下不再出注。本部分为年谱及作品系年合编,先列陆建瀛生平

及相关史料证据,再列本年作品。所弓I王柏心《神道碑》及陆氏作品原文均 据《陆文节公遗集》21宣【年谱】八月,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接受考核,列三

等,罚俸一年。《清实录•宣宗实录》:“道光四年甲申,八月 ……癸亥,大考翰林院詹事府各官于圆明园正大

光明殿。”[3](P148)又:“谕内阁,此次考试翰詹各员, 经阅卷大臣等校阅进呈,朕复详加披览,亲定等第

……编修顾y、陆建瀛、张曾,以上三名”俱著各 罚俸一年”,旧(叱2)【本年作品】正月(公历1月),作《范植三先生七十寿序》”

按序云“道光壬午春(建瀛)将赴礼部试……越二

年,甲申正月人日为先生七十生辰。”道光壬午即 道光二年(1822年),甲申即道光四年(1824),正 月人日即正月初七(道光四年正月初七在公历

1924年1月7日)。作《梁濬山丈暨金孺人七十双寿序》。按序云

“道光纪元之四年,岁在甲申,余子登瀛以其妇翁 梁丈濬山与厥配金孺人同开七十请一言以为寿。” 按:“余子登瀛”当为“余兄登瀛”。据王柏心《神 道碑》,陆建瀛先后配三位夫人,有五子六女,其子

均以“钟”为辈,无名“登瀛”者。陆登瀛当为陆建 瀛长兄,左宗棠《查抄已革两江总督陆建瀛原籍产

业片》云:“该革员(陆建瀛)兄弟四人,长登瀛,官 内阁中书;次即该革员;三晋瀛,四萃瀛,俱早故 ……萃瀛抚该革员次子钟江为嗣,现在江南

任所。”⑷(叽道光五年【(1825),34岁年谱】散馆,授编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三年散馆,授 编 ”道光六年【(1826),35岁本年作品】十一月(公历12月),作《汪瑟庵师七十寿 序》”按序 “ 道光六年十有

日 , 为相国山阳夫子七十揽揆之辰先期,门弟子相聚而 咨曰……”,则序必作于此日或此日后”道光六年 十一月七日为公历1826年12月5日,姑系于此。道光七年【(1827.1 -1828.2) ,36 岁年谱】保和殿考御史,列第十五名。22宣《恒以一德论》《直省督抚举核属员务要秉公

据实不可以空言定人贤否策》标题下小字云“道光 丁亥考御史”。《直省督抚举核属员务要秉公据实 不可以空言定人贤否策》后陆氏自注云:“道光丁

亥十一月二十七日,奉旨在保和殿考试,钦派军机 大臣阅卷,余列第十五名。”【本年作品】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历1828年1月13日),

作《恒以一德论》》直省督抚举核属员务要秉公据 实不可以空言定人贤否策》。按二文标题下小字 均云“道光丁亥考御史”。道光丁亥即道光七年,

此年正月在公历1827年1月末,十二月在1828年

1月中旬-2月中旬。《直省督抚举核属员务要秉

公据实不可以空言定人贤否策》后陆氏自注云:

“ 道光丁亥十 二十 日 , 在 和殿考试, 钦派军机大臣阅卷,余列第十五名。”故系于此。道光九年【(1829),38岁年谱】充会试同考官”《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九年,充会试同 考 ”【本年作品】五月(公历1829年6月),作《孝穆皇后神牌

奉移告祭文》。按《清史稿•宣宗本纪》云:“道光

九年……五月丁酉,移孝穆皇后梓宫于宝华峪正 殿,神牌于东配殿O,,[5](P646)则此祭文作于道光九 年”作《柬云南臬司翟云庄前辈》。按文中称“夫

子近掌聚奎书院,虽腰痛时发而精神矍铢如常,惟 去年秋师母仙去,不免悼伤耳……某奉职春明,无 可告慰,七年铅篥,厕史馆而愧前贤。”按翟云庄即 翟锦观,嘉庆十六年(1811) 丁母忧,为贵山书院所 聘,则翟氏调云南按察使当在嘉庆十九年(1814)

年后。且陆氏称“奉职春明”,则此时陆氏身在京

师①铅篥”本是古人写作所用的工具,可引申 为校勘。陆氏于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入翰林 院,经历“七年铅篥”后当为道光九年(1829),故 系 于此”①按,除4容春光明媚外,\"春明”有二解。其一,指仕宦,如钱谦益 《寄长安诸公书》:“春明之孟已残,京华之书久绝。”其二,指唐都长安春明

门,代指京都。顾炎武《与苏易公》:“即至春明,料必上陈情之表。”结合文

献用例来看,这里当从后者。道光十年【(1830 ),39岁年谱】充文渊阁校理。《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年,充文渊阁

校理。”【本年作品】二月(公历2月下旬-3月下旬),作《李巽菴 年丈六十寿序》”按序云“岁庚寅二月初吉为巽菴 年丈六十揽癸之辰”,陆建瀛生于1792年,卒于

1853年,序所称“庚寅”当指1830年,即道光十年”

二月初吉即二月初一(道光十年二月初一在公历

1830年2月23日)”道光十一年【(1831),40岁本年作品】二月(公历3月中旬-4月中旬),作《皇清敕 授文林郎张公莲涛墓志铭》”按文中“先生以道光 十年月日卒,年八十”,“十一年二月某日卜葬于直

步里岭南院艮山坤向”等语,可知此墓志作于张莲

年”五月(公历6-7月),作《公祭汤师母文》”疑

此汤师母即汤金钊妻”按《清实录•宣宗实录》 云:“(道光二年壬午,三月)以户部尚书英和为会

试正考官,礼部尚书汪廷珍、户部右侍郎汤金乍'J. 礼部左侍郎李宗昉为副考官O,,[2](P547)陆氏又有

《汤敦甫师七十寿序》,可知其以汤氏为师”汤金

钊自订年谱云:“(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十九岁” 娶来氏母舅之女,同庚……(道光)十一年辛卯,六

十岁”五月,降补兵部右侍郎”是月,一品夫人来 夫人卒O,,[6](P464-P467)故陆氏此文当作于道光十一 年五月,在公历1831年6-7月o道光十二年【(1832),41岁年谱】三月,充会试同考官;五月,充云南乡试正考 官”六月,丁母忧回乡”《清实录•宣宗实录》:“道光十二年壬辰四月 ………翰林院编修陆建瀛为云南乡试正考

官o,,[7](P96)又:“五月……云南乡试正考官陆建瀛 丁忧,以翰林院编修费开绶为云南乡试正 考官 ”[7](P129)《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二年三月,充

会试同考官;五月,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六月,丁母 忧,十四年服阕。”按《列传》所记与《实录》有差

异。疑宣宗于四月下旨令陆建瀛充云南乡试正考 官,陆氏六月到任;陆氏五月丁忧,六月去官返乡。【本年作品】五月(公历1832年6月),作《天神坛祈雨祝

文》。按《清史稿•宣宗本纪》云:“(道光十二年)

五月……戊辰,上诣天神坛祈雨O,,[5](P655)故系 于此”九月(公历9月下旬起)后,作《刘孝长云中集 序》。按标题下小字题“道光壬辰作”。序云“今 秋后九月孝长缄唐侯问等作示余,且曰’使君读

之’,知我虽无用世之日,未尝一日忘用世之心

也。”则此序作于此年九月(公历9月下旬起) 之后。秋,作《淮北票盐议》。按文中有“汤子海秋与 其友陆立夫谈次及淮北票盐利病”,“仆十载京华, 未尝远浮江淮”之语,陆氏道光二年中进士,既云

“十载京华”,则此文当作于道光十二年秋。又《送 邵莲溪同年入觐诗序》云“道光十二年,建瀛以母

忧去官,反故里”,附录卷《陆建瀛列传(国史馆

藁)》云“(十二年)六月,丁母忧。十四年服阕”, 且文中亦有“即家居汉沔,亦未尝往来脂膏之地” 之语,则此《淮北票盐议》作于陆氏丁母忧去官回

乡。作《太子太师原任闽浙总督孙尔准碑文》。按 《清史稿》孙尔准本传云:“(道光)十一年,以病乞

休。逾年,卒,赠太子太师……,,[5](PII6I3),故此文 作于道光十二年。道光十三年【(1833),42岁本年作品】作《左辅列传》。按《清史稿》左辅本传云“道 光十三年卒于家M5](P11624),则此文作于道光十

三年。作《黎万春先生六旬寿序》。按标题下小字题 “道光十三年作”。道光十四年【(1834),43岁年谱】丁忧结束,返京。《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二年)六月, 丁母忧,十四年服阕。”【本年作品】作《太子太保原任礼部尚书升寅碑文》。按 《清史稿》升寅本传云:“(道光)十四年,命阅兵山

23宣东、河南……命赴广东、湖南按事,授礼部尚书,未 至,卒于途。”⑸(ME)则此文当作于道光十四年。

另有挽联一副,见《升勤直公年谱》卷下:“记自许

昌来一路,颂声也同妇孺知”司马忽传阳朔信,千 秋恨事不获音”容接范公。”下按语云:“先公自记 山东店壁有立夫题句,未识其人,至武昌始知为沔 阳陆太师作,并手示琳等浪得虚名,更当修省云。

琳等在京询访,知为同族蕴检之秀业师。及琳等 痛遭大故迎槻旋都,立夫太史因检之备仪来弔,并

承制此挽联聊与。先公一面未谋,竟尔平生倾写 同声契合,亦云奇矣O,,[8](P425)作《送徐熙菴常少乞假归里序》。按序云 “(先生)十一年秋封章言事,上召对移畧,向用甚

殷。其明年分校礼部,旋典楚南乡试。又明年,应 特旨赴东河练习河工。又明年,以太常少卿内

召。”且序有“(不佞)浮沉冷蜀十余年”之语,陆氏 于道光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彳庶吉士,三年散馆 授编修,入翰林院,至今十二年。道光十五年【】(1835 ),44岁年谱五月,教习庶吉士。闰六月,入直南书房。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清实录•宣宗实录》:“戊寅……命翰林院编

修陆建瀛,在南书房行走o ” [9](P123)七月,充山东乡试正考官。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清实录•宣宗实录》:“癸巳……编修陆建

瀛,为山东乡试正考官。高树勋,为副 考官,” 9](P133)另有《山东乡试录序》一文,云:“道光十有五 年乙未,恭逢皇太后六旬万寿,召举恩科。秋七

月,奉旨命臣陆建瀛为山东考官,臣高树勋副之。”

送学生林澡廉试用皖江。《送林澡廉序》云“林子澡廉,仆壬辰会试分校 所荐士也。屡不第,春官以大令试用皖江。”结合 陆氏生卒年,此“壬辰”为道光十二年(1832),会

试三年一次,既称“屡不第”,则林澡廉试用皖江最 在此年”【本年作品】二月(公历2月底-3月底),作《原任吉林将 军苏清阿碑文》按《清史稿•宣宗本纪》云:

“(道光十五年)二月……戊午,吉林将军苏清阿

24宣卒,调保昌代之0,,[5](P665Mt系于此。三月(公历3 -4月),作《史荔园师六十寿 序》。按序云:“道光十有五年莫春之月,荔园夫子

六十诞辰,诸门下士谋所以为寿者,夫子闻而拒

之。”莫春即农历三月(在此年公历3月底至4月

末),姑系于此。七月(公历8月下旬)后,作《山东乡试录序》。 按序云:“道光十有五年乙未,恭逢皇太后六旬万

寿,召举恩科。秋七月,奉旨命臣陆建瀛为山东考 官,臣高树勋副之。”则此序作于陆氏赴任后。十月0(公历11月下旬-12月下旬),作《四梅花” 0

屋诗序》按标题小字云“道光十五年十月作十一月(公历1835年12月下旬-1836年1 月下旬),作《端顺固伦公主祭文》。按《清史稿• 公主表》云:“宣宗第三女,孝全成皇后生,追封端

顺固伦公主。道光五年二月生,十五年十一月 荡。”⑸(p5297 -5298)则祭文当作于此年十一月。作《孝慎皇后二周年祭文》。按《清史稿•后 妃•宣宗后妃》云:“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

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谥曰孝慎成皇后o,,[5](P8922)则

二周年祭当在道光十五年。作《公祭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曹文正公文》。按

曹文正公即曹振铺,据《清史稿》曹振铺本传,曹氏

卒于道光十五年,则此祭文当作于此年0作《送林澡廉序》。理由见年谱。作《李肯庵先生戴笠图记》。按序云“道光初

年供职都门……又十年,罗澹村观察守湖适卞雅 堂光禄郑梦白中丞蕉雨观察暨各绅复以为请,乃 达……又三年,建瀛谋于乡人,请以公祀……明 年,建瀛抚吴孙柳君孝廉奉图来见爰书此以归。”

故此文最早作于道光十五年,姑系于此。道光十六年【】(1836 ),45岁年谱正月起,在上书房行走0《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六年正月,命 在 房行 。”《清实录•宣宗实录》:“乙巳....命翰林院编修陆建瀛,在上书房行走o,,[9](P270)三月,丁父忧。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本年作品】四月(公历5月),作《自叙》。按叙云“庚午

夏日,余自叙生平……余生十有九年矣”,叙末小 字云“四月念日灯下作此,以当夏楚”。清人谓无 父为念日,可知此年失怙。又附录卷《陆建瀛列传 (国史馆藁)》云:“(十六年)三月丁父忧,十八年

十月服阕。”则作此文时,陆氏已归乡。叙中有“哀

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余生十有九年矣,而犹 贻父母罹耶,尚何心哉,尚何心哉”之语,应为陆氏 叙”道光十八年【(1838),47岁年谱】十月,丁忧结束,返京。《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六年)三月,

丁父忧,十丿I年十月服阕。”十二月,升右春坊右赞善”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道光十九年【(1839),48岁年谱】二月,迁右中允。大考二等,升翰林院侍讲。

后任日讲起居注官。六月,转侍读。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清史稿》本传:“大考擢侍讲,转

侍读。【”⑸車179')本年作品】作《公祭陶文毅公文》按陶文毅即陶満,据 《清史稿》陶満本传,陶氏卒于道光十九年,谥号文

毅。则此祭文当作于此年。道光二十年【(1840),49岁年谱】二月,京查一等”《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二十年二月,京 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外放为直隶天津道官员。《清史稿》本传:“二十年,出为直隶天津道,累 擢布政使 o,,[5](P11795)道光二十一年【(1841),50岁本年作品】十一月,作《汤敦甫师七十寿序》。按昭椎《啸 亭杂录》云:“汤敦甫金钊,浙江萧山人,成己未进

±o,,[10](P50°)昭椎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卒于

道光十三年(1833),此己未当指嘉庆四年(1799),

查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嘉庆四年己未科,汤 金钊列二甲第二名[I](P678)o又据汤金钊自订年

谱,汤氏生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道光

二十一年七十岁。则陆氏此序当作于道光二十一 年十 ”道光二十二年【(1842),51岁年谱】在天津备军以防英军,处置得当,授按察使。《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二十二年,以英 吉利夷船内犯,连陷沿海各郡邑,建瀛在天津筹办 防堵,认真下部优叙并赏,加按察使衔。寻迁按察

使,命仍留天津办理善后事宜o ”《清史稿》本传:“时英吉利扰浙江,沿海戒严, 征西北兵聚畿辅,建瀛供防军,处善后,皆应机宜o

所历有名绩O,,[5](P11795)道光二十三年【(1843),52岁年谱】布政 o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道光二十五年【(1845),54岁年谱】选刊同乡张亨大所著古文,题为《希堂古文 》o《补希堂古文选序》云:“吾乡张亨大先生以醇

德耆儒,一意于著述。既殁,而其子鹏云举先生所 著诸经劄记及诗古文数十余卷付余,谋所以传世

者……顷始取而读之,蓄厚发光,古文独胜。择其 尤者,得五十九篇,付之手民。”此序标题下小字题

“道光乙巳冬作”,知在道光二十五年。【本年作品】冬,作《补希堂古文选序》。按标题下小字云 “道光乙巳冬作”道光二十五年正月为公历

1845年2月,十二月为公历1846年1月”作《静一斋试帖序》。按标题下小字云“道光

二十五年作” O道光二十六年【(1846),55岁年谱】擢云南巡抚,后调为江苏巡抚。《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二十六年正月,

擢云南巡抚。八月,兼署云贵总督,寻调江苏。”《清史稿•宣宗本纪三•道光二十六年》:“二

十六年春正月………陆建瀛为云南巡抚o,,[5](P697)

又:“八月……命李星沅为云贵总督,调陆建瀛为

25宣江苏巡抚,以张日最为云南巡抚。”[5](P698)《清史稿•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道光二 十六年……李星沅云贵总督”陆建瀛署O,,[5](P7372)《清史稿•宣宗本纪三•道光二十六年》:“十

二月……癸亥,云南猛统回匪窜入缅宁,命陆建瀛

查办。”⑸(P699)道光二十七年【(1847),56岁年谱】正月,兼署两江总督。据《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道光二十八年【(1848),57岁年谱】五月,请免扬关例税半部,违例,降二级留任。《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寻以各关 征银亏短,应照旧例著落赔补。建瀛违例请免扬 关例税之半部,议降一级调用,上加恩,改为降二

级留任。”十月,为御史曹懋坚劾,降四级留任。《陆建瀛列传(国史馆藁)》:“十月,御史曹懋 坚疏劾建瀛奏保卓异人员劣迹昭著,经侍郎福济

庶子骆秉章遵旨查实覆奏……李星源、陆建瀛均

著交部分别议处。寻议降二级调用,加恩改为降 四级留任。”委托陈奂校勘《尔雅义疏》。陈奂《尔雅义疏跋》云:“戊申在杭州汪守备铁

樵士鑲家重见王先生所手定之本。岁暮归吴门, 适应陆立夫制军召,委任校讎之役o ” [ 11](P237)道光二十九年【(1849) ,58岁年谱】, 两 总督”《清史稿•宣宗本纪三•道光二十九年》:“夏

四月壬寅,李星沅病免,以陆建瀛为两江总督…… 丙午,陆建瀛等奏南漕毋庸改折, 从之 „[5](P705 -P706)道光三十年【(1850 ),59岁年谱】郝懿行《尔雅义疏》校毕,于陆氏木犀香馆 刊刻。陆氏《校刊尔雅义疏序》:“惟卷帙繁重,不能 家有其书,因延陈君奂校勘专行,以便学者。”按标

题下小字云“道光庚戌十月作”,知在此年。“因延 陈君奂校勘专行”为追述校勘缘由之语,事在道光

-26 -二十 年”【本年作品】二月初八日(公历3月21日),作《改办淮南 盐务奏》。十月(公历11月初-12月初),作《校刊尔雅 义疏序》。按标题下小字云“道光庚戌十月作”。十二月,作《求古录礼说序》。按标题下小字 云“道光庚戌十二月作”。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在公

历1851年1月。咸丰元年【(1851),60岁年谱】校刊《江氏韵书三种》。《江氏韵书三种合刻序》标题下小字云“咸丰

辛亥二月作”,知在咸丰元年。闰八月,奏请禁天主教,未被采纳。《清史稿•文宗本纪》:“闰八月甲申朔……陆 建瀛奏请禁天主教。得旨:’与外夷交涉,当慎之

于始。原约所有者,仍应循守旧章O,,,[5](P7I7)冬,前往丰县主管修筑黄河堤坝事,与南河总 督杨以增一同督工。《清史稿》本传:“咸丰元年,河决丰北,命建瀛 往勘,奏请以工代赈,偕南河总督杨以增 督工 ”[5](P11796)《(光绪)丰县志》:“……是年(咸丰元年)冬,

河道总督杨以增、两江总督陆建瀛同注(笔者注: 疑“往【”字)节工次募民夫十余万】,塞之。” 12](P281)本年作品二月(公历3月),作《江氏韵书三种合刻序》。 按标题下小字云“咸丰辛亥二月作”,查陈垣《中西

回史日历》,咸丰辛亥即咸丰元年(公历1851年2

月- 1852年2月下旬),其二月在公历1851年3。二月十三日(公历3月15日),作《查覆江苏 保甲社仓情形奏》。咸丰二年【(1852),61岁年谱】正月,丰县河堤又决,停工,降四品顶戴。《清史稿》本传:“二年,以盛涨停工,降四品 顶戴 0O[5](P11796)《(光绪)丰县志》:“二年正月,塞而复决,工

旋罢。奉严旨诘责,遂于是秋广购料木竹石,及 冬,复大集民夫施工。”[2〕(P281)秋,太平军北上。七月,请设兵江右,不行。 十一月,赴长江上游防堵太平军。十二月,复头品 顶戴,任钦差,守九江上游。寻还江宁。《清史稿•文宗本纪•咸丰二年》:“十一月 ……癸酉,贼陷汉阳,命陆建瀛驰赴上游

防堵 OM5](P722)《清史稿》本传:“是年秋,粤匪洪秀全犯湖南, 越洞庭而北,势张甚……十二月,复建瀛头品顶

戴,授钦差大臣,督师赴九江上游扼守。建瀛由工 次还江宁,征调仓猝。”[5](P1179S -11797)陆光祖《先光禄公殉难节略》:“壬子七月,先 大父曾请视师江右,预筹防剿,适廷议以堵筑丰

工,不果行。”《(光绪)黄州府志》:“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一

日,发逆陷黄州,……两江总督陆建瀛、江西巡抚 张芾调兵守武穴老鼠峡O,,[13](P375)《(光绪)江西通志》:“咸丰二年十二月丙申, 上谕军机大臣等陆建瀛奏遵旨筹办并催调官兵启

程出省各折片,又张芾奏九江待兵孔亟一折,现在 贼船数百已至黄州劫粮,官兵调至九江者仅止百

余,即下巢湖武穴【,镇老鼠峡等处o ” [ 14](P60)本年作品】作《请展缓进堵丰北0工奏》。按奏文云:“乃 至三月二十七日,口门仅存三丈,余尺一两,日间 即可合龙……”,又据《丰县志》,陆建瀛督工丰县

在咸丰元年,次年黄河复决,停工。故系于此。咸丰三年(1853),62岁参考文献:[1 ]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2] 清实录:第3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3] 清实录:第3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4]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九[M].刘泱泱校点.长沙:岳麓,2014.[5] 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6] 汤金乍lj.寸心知室存稿[M]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7册.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010.[7] 清实录:第3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宝琳.昇勤直公年谱[M]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26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9]清实录:第3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谱】正月,与太平军遇于九江,不战而还,太平军 陷九江。退守江宁。壬申,因失九江被劾,抄家,

其子被革职。二月,死于江宁。帝以其有与江宁

共存亡之义复总督衔,还家产O《清史稿•文宗本纪•咸丰三年》:“三年癸丑 春正月……甲子,贼陷九江,陆建瀛退守江宁……

壬申,陆建瀛褫职逮问,以祥厚为钦差 大臣 » [5](P722-P723)《清史稿•洪秀全传》:“两广总督陆建瀛率兵

二万余、船千五百艘上溯,遇寇不战而走,前军尽

覆,建瀛狼狈还金陵o,,[5](P12867)《清史稿•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咸丰三 年癸丑……陆建瀛正月壬申被劾。祥厚署。二月 壬辰,江宁失守,死之。” [5](P7384-7395)《(光绪)丹徒县志》:“咸丰三年癸丑正月,侦 得粤贼已陷武昌,过九江,两江总督陆建瀛率水师 迎之。未几,退守金陵,贼聚战艘数千,直逼城下,

屯营垒攻城。无何金陵陷,陆建瀛及驻防将军满 汉各员俱死于难。京口告警,巡抚杨文定自金陵

来檄……H15](P451)《清史稿》本传:“于是祥厚、宿藻等疏劾建瀛 弃险失机,进退无据……寻籍其家,革其子刑部员

外郎钟汉职。时建瀛收兵乘城,阅十三日,城破遇

害。事闻,诏建瀛尚不失城亡与亡之义,复总督 衔,如例议恤,并还其家产。” [5](PII797)[10] 昭槌.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11] 陈奂.三百堂文集[M]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3册.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2] 姚鸿杰,李运昌.(光绪)丰县志[M]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

苏府县志辑:第6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13] 英启.(光绪)黄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

志辑:第1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4] 刘坤一,等.(光绪)江西通志[M] 〃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

辑府县志楫.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5] 何绍章,冯寿镜,等.(光绪)丹徒县志[M] 〃中国地方志集

成江苏府县志辑:第30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安正发]-2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