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期末模拟卷一 青春·源起
【话先贤,知源起】
1.阅读此次活动开场白,根据拼音写出相关汉字。(4分) 老城河道,乌色绍兴,青山碧水yùn 育出地灵人杰:chán chán____________ 溪流上,觞咏挥墨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大学理念和精神的dì 造者蔡元培,投身视死如归的鉴湖女侠秋瑾,文学巨臂鲁迅……他们的故事并未在时光里tuì 色,他们是绍兴这一方水土的精神源起。 【辑诗文,话新梦】
2.在“百年薪火照新路,青春红润筑新梦”主题演讲比赛准备过程中,小文想辑录相关古诗文用作演讲素材,请你帮忙完成。(8分) 类别 出处 诗文名句
坚守理想 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心不改 陆游《卜算子·咏梅》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系民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洄从之,(7)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追求理想的道路漫长遥远,充满艰难险阻,但新时代的少年,当有“水击三千里,(8)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的气势,坚守理想,初心不改,心怀国家,在奋斗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光彩。 青春·经典 【阅名著】
3.请你参与“青春与名著同行”读书交流活动,完成下列题目。(4分)
(1)《经典常谈》中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孔乙已》《社戏》,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藤
野先生》和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都是现代诗;郭沫若的《屈原》是话剧剧本。
(2)《经典常谈》中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阅有思】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4.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人物经历说说你对上述句子的理解。(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平凡的世界》 青春·奋斗
(一)文学作品阅读 养蜂人 明前茶
①5年前,何苏买回两箱蜜蜂,开始在山里老家养蜂。 ②母亲不明白40岁的女儿为何突然对这种危险工作有了兴趣。想吃蜂蜜,随处可以买到,何至于自已动手来养蜜蜂?养蜂很苦,要戴斗笠、挂面罩,再热的天都要穿得像击剑手一样,把面罩的下摆严
严实实地掖进衣领里,然后戴上双层棉布手套。在翻动蜂箱、添加作为饲料的白糖时,要小心避让蜜蜂:在收获蜂蜜时,要让蜜蜂意识到这是一种有限度的索取。总之,这是件冒险的事。
③何苏本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业余爱好写作,已出了好几本畅销书。这几年,孩子上了寄宿学校,父母也年过70岁,住在老家的老宅。何苏不放心老人,周末经常独自驾车返乡,帮父母整理菜园,打扫庭院,泡茶晒豆,尽享天伦之乐。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原本想独生女回到老家能休息调养,并不想让她奔波养蜂。可何苏坚持要养蜂。 ④这里的大部分山地都种植了翠竹与茶叶,开花植物不是每季都有。为了让小蜜蜂有食吃,何苏经常要上网查询省内的蜜源植物都在哪里,什么时候开花。春天有油菜花、荆条花、苜宿花,夏天有萱草花、董衣草、三叶草、马齿苋、木兰,秋天有桂花与糯种晚稻,哪儿出现盛花期,何苏就带着她的蜂箱,驾着她的汽车,去蜜源地附近借宿或野营。
⑤有时,母亲会与她一起逐花而行。老太太由衷地感受到了浙西山区和浙东平原的山清水秀。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饱含着痒酥酥的香味。可是,何苏总穿得像个太空人,戴着护目镜,捂得满头是汗。她又不喜欢吃甜食,收获的浓稠蜂蜜都要倒贴快递费,寄给远方的亲友,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这是何苦。
⑥何苏却不理会母亲的担忧,寒来暑往,她将两箱蜜蜂逐渐分群扩张,养到了6箱。为了搬运蜂箱,她把代步的两厢车,换成了SUV。 ⑦有一日,母亲终于不再劝说了,因为何苏送给她一本手绘的日历。那是何苏与出版社的美编一同创作的,里面的好多句子让母亲心动不已。例如:
⑧“大雨忽临,我的蜜蜂,你在哪一朵丝瓜花下躲雨;你小翅膀上驮着的五彩花粉,被彩虹收去了没有?
⑨“像工蜂一样无私又勤勉的群体,还有谁呢?天热的时候你们轮流贴近蜂巢,以双翅扇出的气流,为伙伴成就天然空调……” ⑩“当这世间再无野蜂飞舞,当所有的花粉都空自等待,秋天将会半瘪了嘴,所有的果实都会缺了牙,没了五彩斑澜的生气。” 70多岁的母亲和父亲终于一同接受了何苏养蜜蜂的举动。何苏
加班的时候,他们还帮着照料蜜蜂,就像很多父母帮忙照料子女的宠物一样。母亲亲手缝制了带轻柔面纱的宽檐帽,与父亲一同戴上,去庭院里照看蜜蜂。他们还用杉木板和成片脱落的梧桐树皮,为蜜蜂搭了一个遮雨篷。
最近,母亲拍了一个小视频传给何苏看。视频里的她一面检查蜂箱,一面说:“靠近蜜蜂时,你最好宁神静气,这样,烦躁的蜜蜂也会感知你内心的平静,它在空中飞舞的轨迹也会变得规律起来。养蜜蜂也是修身养性。女儿,你调去做街道上的纠纷调解员5年了,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养蜜蜂。”
(选自《羊城晚报》2020年11月1日,有删改) 5.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3分) 何苏开始养蜂→(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明白何苏养蜂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同行担忧
6.何苏送给母亲手绘日历“别有用意”,请结合文中⑧、⑨、⑩段内容,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说说它们让“母亲心动不已”的原因。(任选一处)(3分) 我选( )段,
7.文章第③段似乎和何苏养蜂的情节关系不甚密切,小文在阅读时觉得这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8.小越想将此文推荐到校刊《七色青春》“时代榜样·奋斗”专栏,你觉得会被主编录用吗?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见解,不超过150字。(5分)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60年代,我国涌现出一位为国攻关,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从19年6月起,袁隆平花了两年时间,带领妻子邓则,在稻
田里前后共检查了14000余个稻穗,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对不育种子进行了无数次繁殖、试验。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袁隆平带领一批科技人员经过8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1974年,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杂交水稻试验成功。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
(摘自《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2018年12月,有删减) 【材料二】
去年,曾有媒体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是2011年钟南山在《南方周末》领奖盛典上为袁隆平颁奖的视频,袁隆平和钟南山这两位堪称“国宝级”的院士罕见同框。“钟南山袁隆平军见同台”也登上热搜。
网友们称他们是我们的“医食无忧”组合,是中国的最强男团! 网友所敬佩和热议的,既有两人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在各自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卓越贡献,也有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他们心怀家国的“硬核担当”所给予我们的安心和踏实。
而今日袁隆平院士离我们而去,“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这样的画面也成为了国人心中永远珍藏的回忆。
(摘自《科技日报》2021年05月22日,有删减) 【材料三】
流量明星在南京大学“遇冷”,这事值得上一次热搜
某剧组进南京大学拍戏,大学生该干嘛干嘛,让明星“遇冷”。这样一件“小事”,占据知乎等社交平台热榜,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原因何在?
一段时间以来,追星怪象有越演越烈之势。机场围堵、网上谩骂,为追星倒牛奶,捆绑未成年人为“爱豆”捐钱……一些“95后“00后”沉湎“饭圈”不可自拔,热衷于应援打榜、刷量控评,恣意挥霍自身的青春与父母的金钱。正是为了避免青少年陷入误区,国家近日表示,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饭圈”乱象列入治理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星在南大“遇冷”的消息,无异于一股
后浪清流,给出了一种漂亮示范,透露出些许“意味深长”。 以下是部分网友热评:
网友“南大一尾鱼”:大学校园﹢青春年华,两个要素组合在一起约等于“一刻千金”,有看明星的功夫我多做一道微积分不是更好! 网友“香芋奶酪”:整箱整箱倒牛奶,袁隆平爷爷是让你吃得太饱了吧!
网友“鲜衣怒马”:这样的大学生估计更爱追的是科技大牛、专业大咖吧,985大学不愧是培养“国之重器”的地方,yyds!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21年05月14日,有删减) 9.《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编辑部想为材料一配一幅插图,下面哪一幅插图是正确的?( )(2分)
10.阅读材料一、材料二,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 )( )(4分)
A.材料一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找到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对不育种子进行繁殖、试验,并成功将之推广的过程。 B.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材料二新闻标题可拟为“‘医食无忧’组合罕见同框”。 D.两则材料表达了对袁老坚守科研、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袁老逝世的哀痛。
11.近日,一则“某剧组在南大校园取景,当红明星遭冷遇”的消息引发关注,为南京大学学子们的“反常”表现点赞,但也不乏“此举意为营销造势”的声音传出。请结合三则材料和部分网友热评及青年“追星”这个关键词,你将如何应对这样的“声音”?150字左右。(6分) 青春·传承
【诗中华,咏流传】 诗经·十亩之间①
十亩之间兮,桑者②闲闲兮。行③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④兮。行与子逝⑤兮
【注释】①十亩之间:指郊外所受场圃之地。十亩,这里形容地很大,不一定是确数。②桑者:采桑的人。闲闲:宽闲、悠闲貌。③
行:走。④泄(yì)泄:和乐的样子。⑤逝:还,返回。
12.请推测,这首诗歌应该选自《诗经》中的哪个部分?( )(2分) A.风 B.雅 C.颂
13.《十亩之间》全诗六句,重章复唱,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后人评价诗中一个“兮”字“使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明其礼,修己身】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①,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②,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④。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⑤。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注释】①道尊:师所传之道才能受人尊重和相信。②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祭主。③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则面东,教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待,以表示尊师重道。④庸之:归功于他。⑤怒之:怨恨于他。 14.通过不同方法解释下列字词。(4分)
字典查阅法 严师为难 ①畏惧;②庄重,严肃;③尊重;④程度深,厉害 (1)
成语反推法 师逸而功倍 好逸恶劳 (2) 课内迁移法 及其久也 及郡下 (3)
结合语境法 不臣于其臣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4) 15.用“/”给下面这句话断句(限断四处)(2分)
善 问 者 如 攻 坚 木 先 其 易 者 后 其 节 目 及 其 久 也 相 说 以 解
16.《说文解字》中有言:学,觉悟也,本作“斆”,篆作“学”。结合课文《虽有嘉肴》和选文说说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应有怎样的觉悟。(4分)
链接材料:《虽有嘉肴》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青春·书写】
17.作文(2021年宁波中考二模卷)
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一定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珍藏在心底的财富,一定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一定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____________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新题解析:
题目中的“我”已经限定考生的作文必须写自我的真实故事或经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文体倾向于记叙文,不能杜撰他人的青春经历,无论是名人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人。
“青春”是指人生的青少年阶段,不要幻想成年以后,也不要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在写作时要从小处和细微处着手,写出文章的细节。提示语给了同学们选材的方向,可以写“难以忘怀的记忆”“美好的情感”“成长的感悟”“值得追求的梦想”等,因此空白处可以填写“友情”“亲情”“关爱”“憧憬”“探索”“偶像”“新天地”等,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都可以写出一篇文章。
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它如鲜花一样美丽、黄金一样珍
贵,是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无穷创造力所谱写的最美妙的乐章,包含着耕耘、探索、拼搏。所以学生写作时要做到中心思想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 优秀范文1
我的青春里有浪花朵朵 王洽
漫步海边,傍晚淡蓝色的天空广阔无垠,几朵白云点缀其中,金色的太阳悬挂天边。清凉的海水拂过脚面,偶尔溅起的水珠调皮地挂在小腿上。缱绻微风萦绕心头,唤起初中三年的点点记忆。 我踩在细软的沙滩上,像走在轻飘飘的云端,忽地,调皮的海风吹起了我的裙裾,裙角翩跹,记忆飞到初一那年的暑假。妈妈向我下达任务———将店中的护肤品推荐给陌生人。这对于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我是个大挑战。我走在马路边,忽然一辆汽车从水洼旁疾驰而去,溅起的水花弄湿了我的裙子。我又急又恼,脸颊涨红,一时不知所措。出乎意料的是,车缓缓停了下来,一位阿姨走下车向我道歉,了解情况后,微笑着成了我的第一位顾客。那一次,我体验生活,收获了“温暖”这朵浪花。
我哼着轻快的歌谣,踏着浪花,随之共舞,记忆飞到义工活动那日。初二时班里组织义工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这次活动是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送上一份新年礼物,我的任务是为其中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儿购买故事书。他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小孩儿,我和他打招呼时他羞涩地躲在大人身后,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什么。当我把书递给他时,他双手接过书诚恳地向我道谢,并把手里紧攥的糖果递给了我。那一次,我帮助他人,收获了“快乐”这朵浪花。
我弯下腰将双手浸入海水中,浪花温柔地缠绕着指尖,心底又泛起一片涟漪。初三测试跑步时,我独自站在跑道上,心跳逐渐加快,紧张的心情使身体紧绷,屏息凝神待哨声响起便如离弦之箭向前奔跑。第一圈比较顺利但消耗了我大部分体力,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半跑半走,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越发强烈。最后一百米,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因疲惫在叫嚣,跑道在前方延展,似乎没有尽头。“加油,冲过来!”是来自前方同学们的呐喊声!我调用全身的力气迈开步子向前加速,迎风
奔跑,冲过终点,与她们相拥,感受着她们手心传来的温度。那一次,我突破自我,收获了“坚持”这朵浪花。
回首望去,大片的火烧云盘旋在海天相交处,粼粼波光扑向岸边,碎成溅起的金色水珠。初中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细细回味,“温暖”“快乐”“坚持”,一朵一朵浪花逐渐汇成我的整个青春,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感谢你,浪花,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点评:小作者构思巧妙,将三年初中时光中收获的点滴用朵朵浪花串联起来。这三朵浪花是温暖,是快乐,是坚持,是她宝贵的青春时光中最珍贵的礼物。真实的选材、生动的语言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优秀范文2
我的青春里有一缕清香 赵晋豫
看落雁修竹,观月升日暮,青春是人生最精彩的时光。叩响青春之柴扉,里面传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清香来自茶。茶里藏河,茶中有山。我的青春里因有茶而独具魅力。
刚步入初中时,繁重的学业令我应接不暇,每天放学回到家,疲倦全写在脸上。父亲见状,说让我放松一下,泡了一杯茶。我拿起茶勺舀出一小撮茶叶,凑近鼻尖轻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钻进鼻腔。泡好茶后我轻啜一口,醉人的香味直达心肺,舒缓了我疲惫的身心。喝完茶我坐到书桌前,制订每日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日复一日,我慢慢适应了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何其有幸,在青春里能够邂逅这样一抹清香,沁人心脾,鼓励我适应新的环境,给我力量。
初二,新添的物理学科一下子击倒了我,我困惑迷茫,再次找到父亲倾诉。父亲没有多言,只是再次为我泡上一杯茶。我看着父亲冲茶,看着水的颜色变了。面对逐渐舒展身躯的茶叶,父亲告诉我,茶,只有投入沸腾的水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开,才能将自身的能量与价值释放出来,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生命之香。是呀,考试偶尔失利只是人生的历练,重拾信心,迎难而上,才是我最应具备的心态。于是,我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抓紧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进行总结提升。终于,我的物理成绩一天天好了起来。
淡淡的清香钻入鼻腔,它将陪我迎难而上,陪我奋斗整个青春。 弹指间,我已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与一直不在状态的自己,烦躁与不安萦绕于我的心头。这次我没有再找父亲,而是自己主动泡了一杯茶。端起茶杯送至嘴边,我轻呷一口,茶香便在整个口腔中弥漫开来,刺激着我的味蕾。放下茶杯,我的内心泛起了点点涟漪,久久不能平息。没有父亲的提点,我却突然醒悟:喝茶不只局限于味觉的享受,更折射出一种人生态度——摒弃浮躁心态,勇于克服困难……想到这里,我心中多了一份坚定:我愿把人生所有的困苦一一煮沸,煮成一杯杯清香的茶。
落花与流水为友,我的青春里有一缕清香陪伴。人生如茶,历经岁月的考验,才能洗尽铅华,散发出最本真的清香。成长路上,我愿携这份清香前行,迎战人生考验,无悔青春!
点评:青春像一本书,书中有少年们的梦想与希望,执着与追求,当然也有坎坷与艰难。当我们合上书时,看到的却是充满阳光的封面。小作者在初中的生活中,有清茶相伴,有父爱相随。即使偶遇困难,也能够耐心分析,及时调整。文章结构清楚,语言流畅,立意积极向上,是一篇值得学习的考场佳作。 优秀范文3
我的青春里有树叶相伴 王嘉琪
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珍藏许久的书,轻轻地捧起夹在书中的一片树叶,透过阳光,纤细又清晰的叶脉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不知不觉把我引入深深的回忆中……
刚刚步入初中的那年冬天,天气渐凉,校园里落叶纷纷,仿佛所有的节奏都变慢了,同学们也随之慵懒起来。体育老师要增加长跑练习的消息如同一颗被引爆,大家都耷拉着脑袋不情愿地走到操场上。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过来已耗尽了我全身的力气,望着那长长的跑道,“放弃”的想法油然而生。这时操场前的灌木丛中闪出一道光,我停下脚步寻找,发现苍老的树干间生出了娇嫩的黄绿色小芽苞,令人怜惜。我伸手触摸,芽苞凉凉的,却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它,迫使它努力生长。这股力量一下子传递到我的身上,催促着我不断向前奔跑。
烈日炎炎,阴凉的树荫吸引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树下研究数学题、背诵英语课文、排练课堂短剧。我和好友拾起地上的落叶,放在耳边倾听叶片在风中摇动的沙沙声,像海浪声、像雨声……两个人听着听着笑了起来,每片树叶都在倾听着我们青春的故事,它承载的不只是友谊,更见证了我们的青春时光,伴随着我们成长。 一叶知秋,放学回家的路上,一片漂亮的树叶飘进车筐。抬头望去,又一片树叶随着清风在空中翻飞,缓缓飘落,姿态优美。它的半边叶片枯黄,仿佛失去了活力。而时间就像这片落叶般从我们身边流逝,它不会因任何人而停下脚步。我恍然大悟:韶华易逝,唯有珍惜。我骑车的速度不知不觉间也变快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珍贵。 三年初中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四季的更迭中悄悄溜走,而这段时光磨炼了意志,积累了知识。校园中的树叶却焕发着生机活力,然后化作泥土滋养大地,诠释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合上书,闭上眼,脑海中飘落千姿百态的树叶,它们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的酸甜苦辣,让成长充满希望;它们陪伴我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让人生丰富多彩;它们如同一张张老照片将青春的印迹珍藏在我的记忆中,鼓励我勇往直前。
点评:一片树叶,串起三年初中的四季时光。小作者细心观察,抓住树叶在每个季节最有特点的部分展开描写,并联系自身生活,抒发情感,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感情真实、真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