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 4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而,历史是________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________,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 ),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假如新事物发展得太突然,就未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所以实行改革要十分谨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________.从事改革更不可轻率从事.要注意到,有很多人即使赞同,它还是很危险的!正如《圣经》所告诫我们的:“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川流不息 恪守旧俗 标新立异 B.转瞬即逝 墨守成规 独树一帜 C.川流不息 墨守成规 标新立异 D.转瞬即逝 恪守旧俗 独树一帜
解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句中没有强调“消失”,强调的是“连续不断”,应选“川流不息”.恪守旧俗:严格遵守旧俗.墨守成规: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因前有“不能因时变事”,用“墨守成规”就语意重复了,应用“恪守旧俗”.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句中强调的是“新奇”“与众不同”之意,应用“标新立异”. 答案 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时间本身正是立志的楷模.世间的一切在运行中被它更新了 B.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世间的一切在运行中被它更新了 C.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 D.时间本身正是立志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
解析 “立志的楷模”强调的是立志,“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强调的是“改革者”;对“时间”何以被称为“楷模”的解释,依照前后句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后句主语应是“时间”,
1
即“它”,排除A、B两项.“更新了世间的一切”正是“改革者”的特点,且又与后文“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连贯,故排除D项.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事物假如发生得太突然,就未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 B.假如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就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 C.假如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就不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 D.新事物假如发生得太突然,就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
解析 前后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应置于主语后,即“假如”应放在“新事物”之后.难免,不容易避免,强调一种规律性;未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免不了,语意轻,强调一种通常会发生的情况.句中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故应用“难免”. 答案 D
4.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5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贵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3)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速速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答: 答案 ①“光临惠顾”改为“踊跃报名”;②“贵校”改为“母校”;③“就教”改为“任教”或“执教”;④“165元”改为“若干元”;⑤删去“速速”.
5.下面是某中学青年教师说课活动的构思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特别是要注意相关信息的整合,不超过90个字.(6分)
2
答: 解析 分析时注意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箭头的指向.如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方面;教学过程与反复修改部分是并列关系等.语言表达时要简洁流畅.
答案 教师先确定课题,然后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接着设计出包括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在内的教学过程,并对其反复修改形成说稿,之后正式说课.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6.(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使用借代手法描写了武陵人所见的桃花源人的样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他们“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啼声哀婉,往往能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解析 易错字为“髫”“割”“啼”.
答案 (1)黄发垂髫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杜鹃啼血猿哀鸣 又闻子规啼夜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良 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
3
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控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4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依次展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D.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
解析 D项,文中未写救治孩子的过程,“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分析错误. 答案 D
8.“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试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6分) 答: 解析 本句话主要是“感谢”丛医生,结合语境概括出感谢丛医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时,从内容方面考虑,也就是对丛医生形象的突出所起到的作用;从结构方面考虑,后面有丛医生妥善处理红包的情节,这句话又为这些情节作了铺垫.
答案 含意:①丛医生不顾手术艰难和自身疲惫即刻动手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②因给孩子做手术而未能与父亲见最后一面.作用:从侧面赞扬了丛医生的高风亮节,为下文丛医生将孩
5
子父母送的红包抵作孩子住院押金等情节作了铺垫.
9.小说的题目是“良心”,如以“红包”为题是否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6分) 答: 解析 先明确观点,指出认为哪一个更好;然后从小说的人物、主题、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对塑造丛医生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对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
答案 (示例一)以“良心”为题好.①标题简洁醒目,意蕴深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小说的主题,即丛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坚持操守,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可贵的情怀.③标题与结尾处丛医生的话语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示例二)以“红包”为题好.①标题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②“红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将整个故事连缀起来.③“红包”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红包”叙事,人物形象特征都由此得以显现. 四、作文立意(4分)
10.(2018·云南统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黄大姐是某科技公司的老员工,因上班期间接了丈夫30秒的电话被辞退.黄大姐不服,公司在支付了3万元的赔偿金后仍坚决辞退.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公司刚制定了新规——凡上班期间使用手机,一律开除,员工都签字认可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我的立意: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公司辞退违规打手机的职工的事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可从赞同公司的角度立意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立就要执行”,从反对的角度立意为“要学会变通”“不要带着戾气来管理”.可以综合地立意“执行规矩也需要变通”.可从“黄大姐”的角度立意,要循规守矩,尤其是在制度上签字,就要严格地遵守.还可从整体上立意分析“规矩和人情”的关系.行文时注意从事件的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拓展,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和深度.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