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地理专题分析,选择题——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来源:榕意旅游网
高考地理专题分析

题型5 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1~2题。

1. 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1月1日16:00 C.7月1日6:00 2. 此时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

C.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 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结合该时刻道路走向和树影关系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北,说明该季节昼长夜短,北京时间最可能是7月1日6:00。第2题,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时在南半球是顺东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到达北半球是受季风影响也是顺风顺水。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3~4题。

( )

B.3月1日6:00 D. 8月1日16:00

( )

3.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答案 B

解析 由图分析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故可推测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应是古河道残遗而成。

4.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 D

解析 月牙泉四周是沙山和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其补给主要是地下水。故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013·上海地理)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5~7题。

( )

( )

B.古河道残遗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5.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C.6~7月 6.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

( )

B.3~4月 D.11~12月

( )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 )

7.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5.C 6.B 7.D

解析 第5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6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第7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称:从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间,我国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绕地球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将进入日凌期,在此期间受影响的波段对应的电视台节目会突然出现图像不清晰和短暂雪花现象。读图完成8~9题。

8. 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与其他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A.通讯卫星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B.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 C.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D.通讯卫星与地球、月球、太阳共线

9. 地面接收站受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出现在一天中的 ( )

A.日出前后

B.日落前后

( )

C.中午前后 答案 8.C 9.C

D.午夜前后

解析 第8题,根据题干和图中的信息可知,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第9题,日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因此最有可能出现干扰电视节目现象。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

A.3个月 C.9个月

( )

B.6个月 D.12个月

( )

11.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 B.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来源:学,科,网] 答案 10.B 11.B

解析 第10题,图中所示半球为夜晚,甲图北极圈内处于极夜,为冬至;乙图中北极圈内处于极昼为夏至,因此甲乙两图所间隔日期相隔6个月。第11题,①③两地处于同一经线为90°E,当两地同时日出时,应为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①地位于北极圈,③地位于南极圈,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均为23.5°。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下图)。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读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12.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A.西南 C.西北 答案 D

B.东南 D.东北

解析 “卧佛含丹”的日期为10月3日,此日太阳在西南方向落山,因此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东北。

13.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A.我国植树节前后 C.我国教师节前后 答案 A

解析 另一时段的昼长应与10月3日差不多,根据太阳回归运动图,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某区域不同信息的图层。地铁建成运营后站点周边地价将随之上涨,但上涨后的地价很难超过50。读图完成14~16题。

B.五一劳动节 D.元旦前后

( )

14.该区域商业中心最有可能位于

A.甲 C.丙

( )

B.乙 D.丁

( )

15.地铁建成运营后,地价涨幅最大的地块是 A.甲 C.丙

B.乙 D.丁

( )

16.地铁建成运营后,乙地的利用类型最可能是

A.工业用地 C.绿化用地

答案 14.A 15.B 16.D

B.行政用地 D.住宅用地

解析 第14题,比较地块与地价图层,四地中甲地价为50,为最高值,最有可能是商业中心。第15题,地价与拟建地铁站图层叠加分析,乙地有地铁站且目前地价最低(10),所以乙地地价涨幅最大。第16题,乙地地价最低,远离商业中心,地铁站建成后,适合大量旅客运输,故最可能为住宅用地。 读下面的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岩石为沉积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B.②景观中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岩层结构清晰 C.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D.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18.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③景观中,冰川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 答案 17.C 18.B

解析 第17题,认真识读景观图片,①为黄山,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上升的块状山地(地垒),其岩石为岩浆岩。②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此处原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因板块挤压而隆起,景观中岩石属沉积岩。③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上面的岩石较硬被侵蚀的少,下面的岩石较软被侵蚀的多,故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④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属沉积岩。第18题,黄山多奇峰怪石,主要是岩石长时间受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尽管②景观处流水作用强,但不属于流水溶蚀作用;②位于板块交界的断裂带上,岩石破碎,长期的流水侵蚀发育成河谷,B项正确。③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④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 下图示意我国两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栽培方式。读图回答19~20题。

( )

( )

19.江南地区农民在一些土层较薄、地势低湿的地段栽种胡萝卜时,采用起垄(堆高的长条

形土埂)方式种植,增产效果显著。垄上栽培的优势主要有

( )

①增大空气湿度 ②利于农田排灌 ③改善透光条件 ④增大土层厚度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20.黄土高原山地果园多沿等高线确定行向种植(如图乙),该方式与顺着地势纵向栽植相比,

主要优势有

( )

①利于保水保土 ②便于生产管理 ③树冠受光均匀 ④便于雨季排水 A.①② C.①③ 答案 19.C 20.A

解析 第19题,低湿的地段水分过多,起垄增大了土层厚度,且有利于排水,需水灌溉时又有两侧低地蓄水,对农田排灌非常有利,故C正确。第20题,沿等高线确定行向种植不利于排水,故B、D错误;沿等高线确定行向种植,利于保水保土和生产管理;树冠受光均匀与沿等高线确定行向种植无关,故A正确。 解题技巧

1. 地理示意图判断的一般方法:

(1)首先准确判断出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的相关原理。 (2)认真读图审题,针对题意提取相关信息。 (3)理解示意图中包含的地理原理。

(4)结合从图中提取的信息或得出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结合以上思路,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的基本程序可总结如下:

B.③④ D.②④

2. 地理景观图判读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如下:

(1)分清地理景观图的类型。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和林地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2)读图名。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3)读图中的地理要素。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4)分析景观图中的地理要素。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答题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