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来源:榕意旅游网
陕西中医2015年第36卷第9期 神经系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 1163 肾脏病3期脾肾气虚湿瘀证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治 此,笔者临床上非常重视对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慢性肾 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肾 衰的研究。目前,西医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的治疗主 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且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 要集中在治疗原发病、消除可逆因素及对症治疗来延 参考文献 缓其进展等方面,即便肾脏替代疗法使慢性肾衰患者 Eli 盛梅笑.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慢性肾衰案例辨析 的生命得以延长,但是相关并发症的存在使透析治疗 EJ].新中医,2014,46(11):241—242. 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并且治疗费用昂贵,肾源不足、 E2] 牛振华,聂怀利,牛礼东.活肾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 生活质量差等诸多弊端和问题仍十分显著_g]。因此, 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EJ].陕西中医,2014,35(10):1305—1306. 如何从我国传统中医精髓中探寻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 E3J 华跃如,王小琴,袁军,等.“补脾益肾法”治疗早期 方法来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的进展就显得尤为关键。 慢性肾脏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E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 (2):87—90. 随着近年来对慢性肾衰上述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的 [4]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不断深入,应积极采取健脾益肾降浊法作为主要治则。 2009,1868—1880. 故笔者本次研究着重以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患 Es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作为评 则E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164—166. 定病情预后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_1 。本研究中所 E6] 王晓婷,张淑清,崔云,等.益肾健脾通络化痰汤治 采用的中药健脾益肾降浊方以党参、黄芪、补骨脂、牛 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 膝为君药,党参、黄芪补中健脾,益气固表;补骨脂、牛 (5):567—568. 膝固精缩尿,补肾壮阳;共行健脾益肾之功。方中以大 E7] 吴斌玻,魏仲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黄、白术、茯苓、竹茹、半夏、枳实、陈皮、为臣药,大黄通 新进展E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Ol1,21(112):125 127. 腑泄浊,可将湿浊之邪由大便而出;白术、茯苓、竹茹利 [8] 赵先锋.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中期经验总结[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834—1836. 尿除湿、化湿祛浊;半夏、枳实、陈皮行气燥湿化痰;共 E9] 魏仲南,吴斌璇,唐’娟.对比研究补肾祛毒汤治疗 行通腑降浊之效,并增强君药健脾益气之功;方中桃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的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o14,32 仁、丹参、川1芎、甘草为佐使药,桃仁、丹参、川I芎活血行 (11):2684—2686. 气,祛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共奏健脾、 EloJ 叶玉妹,张晓丹,蔡艳,等.。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 益肾、降浊之功。董小革¨¨通过比较研究健脾益肾活 临床观察E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2343—2344. 血降浊中药(治疗组)与包醛氧淀粉酶胶囊(对照组)治 [11] 董小革.健脾益肾活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3O 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 例临床观察口].河北中医,2010,32(8):1134 1135. 清肌酐、尿素氮和磷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明 [12] 赵 珍,麻金木,黄和英子.肾衰I号方治疗慢性 显高于对照组。赵珍等_】 比较研究单用西医治疗(对 肾脏病3期脾肾气虚湿瘀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3,40(7):1409—1411. 照组)和西医治疗联合肾衰I号方(治疗组)治疗慢性 (收稿2015—05—03;修回2015—06—01)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李君玲 西安市第六医院(西安 710015)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脾胃不和、脾胃气虚及脾胃 阴虚产生的临床证候,分别采用“运脾”、“健脾”、“滋脾”三个法则,根据临床表现分别采用 曲麦枳术丸、启脾丸及加味益胃汤辨证治疗。对照组服用葡萄糖酸锌颗粒。结果:治疗组总 有效率96.97 ,高于对照组74.19 。结论:中医药在小儿厌食症治疗方面有较好效果。 主题词 厌食/中医药疗法 启脾丸 益胃汤 @曲麦枳术丸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00—7369.2015.09.030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为主 食症患儿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的一类证候,是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是影响小儿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是我院于2011年5月~ 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 。对门诊64例厌 2014年5月门诊治疗的厌食症患儿,共计64人人组, 1164 临床资料均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 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其中男性 患儿15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3岁23例,4~6 岁9例;平均病程2.5±0.5年;治疗组运用中医中药 治疗33例,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 1~3岁2O例。4~6岁13例;平均病程2.5±0.5年。 两组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相关检查及其他基本情 况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目前厌食症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 准。我院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九版《中医 儿科学》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较长时期厌恶进 食,食量减少,见食不贪、甚至拒绝进食为特征,不同年 龄阶段均可发病,1~6岁为多发年龄,我们选用年龄1 ~6岁厌食症患儿。病程有2个月及2个月以上时间 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饮 食习惯和喂养不当史;相关体征如面色、体重、舌、脉等 异常。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其 中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国药准字 H13021503)1~3岁,每次i/3包,3~6岁每次i/2 包,均是ld2次,疗程1个月。治疗组采用运脾、健脾、 滋脾为治则。脾胃不和型,临床表现面色不华、不思饮 食、食不知味、拒进饮食、偶伴有胸闷脘痞、暖气泛酸、 精神尚可大小便基本正常、舌无特殊改变,指纹淡滞、 脉濡缓。治疗健脾开胃,曲麦枳术丸加减:半夏、陈皮、 枳实各4g、白术、神曲、麦芽各8g。重用白术健脾渗 湿,用半夏 陈皮健脾燥湿,并神曲、麦芽消食和中,配 枳实宽中下气,起到运脾通降之功能。脾胃气虚型,临 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厌食、拒食,或稍进食, 大便不成形或夹有不消化残渣,形体偏瘦、易出汗。舌 质淡苔薄白,指纹淡而不显,脉无力。治疗健脾益气, 启脾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各lOg,陈 皮、泽泻、焦三仙、甘草各5g。方中人参益气健脾;白 术、茯苓、山药、泽泻、渗湿健脾、陈皮燥湿理脾;焦三仙 消食化积、和胃补中。脾胃阴虚型,厌食拒食、面色萎 黄、皮肤干燥、形瘦口干、食少饮多、大便秘结、舌红而 燥、舌苔少,指纹紫、脉细弱。治疗养胃滋阴,加味益胃 汤:北沙参、石斛、麦冬、生地、玉竹各lOg,生麦芽、生 谷芽各8g,山药、莲子、乌梅各6g。方中北沙参、麦冬、 石斛、生地、玉竹养胃生津,生麦芽、生谷芽消食和中; 山药、莲子合用使得脾胃气阴得以双补;藿香醒脾气、 行胃气,同时防止养阴药物滋腻而阻滞气机,从而达到 气行津复的目的;乌梅酸甘化阴,清而不滋,养胃生津。 用法与用量:上药将共细末,1~3岁,1次3g;3~6岁, 陕西中医2015年第36卷第9期 1次4g,都是ld3次,1个月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和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 平,面色有华,体重和发育正常。显效:食欲和食量有 所恢复,面色少华,发育基本正常。有效:食欲尚佳,食 量有增,面色无华,形体偏瘦易于积食出汗。无效:症 状和体征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O. 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经过1个月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7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 19 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Y 一 9.24,P<0.O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讨 论 厌食症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中医 学认为d,Jk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脾胃的 运化受纳功能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其中 的某些表象可以隶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小儿 厌食症的发生,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 情志失调等原因,损伤了脾胃的正常纳化功能,致脾胃 失和,纳化失职所致。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虚赢》指 出:“脾胃不和,不能乳食。”《杂病广要》也说:“脾不和 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且不化”。 进一步说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会损伤脾 胃正常运化功能,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发生的主 要病机,故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重在运脾[3 ]。在良 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有脾胃不和、脾胃虚 弱、脾胃阴虚三个证型,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服 药半个月基本就有明显的改善。说明中医药在改善饮 食习惯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并且明显 优于其他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晓丽.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42例I-J].陕西中医, 2012,33(4):447—449. [2]何文华.健脾消食法治疗厌食症116例[J].现代中 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045—1048. [3] 李小燕.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2O例体会EJ].光明 中医,2010,25(7):66. [4] 赖崇杰.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J].长春 中医药大学早报,2010,26(2):25. (收稿2015-05—25;修回20I5-06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