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教学常规体现新课程理念之我见_1255

来源:榕意旅游网
【从教学常规体现新课程理念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定义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去要求,以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

新课改后课堂气氛是活跃了,花样也多了,但课堂效率是否随之成正比。这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从教学常规入手也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现在谈谈我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让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定义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去要求,体现让学生全面发展。本次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目标有别于教学大纲的一个最主要方面就是关注“学习的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方法、目标切不可被能力培养所代替,也不可笼统地陈述,要具体、明确。由于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态度是带着情感成分的行为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在陈述上不要吝啬文字,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物态变化”内容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为“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对科技知识产生亲近感、成就感”。 二、教学导入要体现产生问题为主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实验,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新闻或环境的问题,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例如,教学“测电笔”时,我先简介了测电笔的构造、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并当堂作了演示,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测电笔的氖管要发光,那么测电笔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假如有电流,此时的通路是怎样的?”“既然有电流,人怎么不会触电呢?”“刚才老师是站在木制的讲台上来使用测电笔的,那么电流又是怎样通过去的呢?”„„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究的过程

现代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把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物理教学中必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地抓住物理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物理现象、原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参加诸如物理科学数据或资料等教学材料的组织和解释的活动,使之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例如在探究伽利略斜面实验时,我采用的是先引导学生理论分析并猜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猜想:让小球从斜面的一端滚下时,1.两斜面的倾角一样吗?将会看到什么?2、另一斜面的倾斜度变小时,将会看到什么?3、另一斜面的倾斜度为零,即水平时,又会看到什么?4、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接着,我让学生上讲台做探究性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非常踊跃,而且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上讲台做探究性演示的同学认真做,在讲台下面的学生则认真观看、记录实验现象,就这样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最后同学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之所以能看到这种现象是因为几乎没有摩擦力;并且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不对的;而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是对的。通过这个探究很轻易地引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结尾要体现生动趣味

一堂课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课堂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结尾可以采用竞赛性结尾、讨论性结尾、游戏性结尾、憧景性结尾等。例如,讲完“大气的压强”后,做一个“吹币进碗”的小游戏,并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起学习的情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会给下节课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初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著的精神,顽强的毅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本文结束=====TXT&DOC=====20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