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怀明。司 亢:安徽省高校篮球后卫运动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立具体标准细化。改变“能进球就是好球”的传统错误,坚持 反馈训练等方法提高后卫队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训练和比 以正规使用的技术打球。同时要加强训练强度。在强对抗的 赛中调整自身达到适宜的心理状态,不但能够改善篮球技能, 条件下练习巩固技术动作,防守强度根据队员的技术改进情 还能使在比赛中面对压力时发挥出正常或超常水平。 况不断提高,如突破或投篮时安排身材相近或略高大的球员 [参 考 文献] 防守;罚球联系时加入干扰噪音。最后,在训练时加入快速技 Eli赵豫.试论篮球核心后卫的培养和训练[J].体育学刊. 术联系,包括快速运球推进、快速奔跑中的传接球、处理各种 2000,(5):94—95. 形式的球和接球投篮 要结合个人特色提高快攻能力。 E23岑振宇.按时现代篮球运动的要求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卫 (--)注重培养高大后卫。训练时,在培养方针上应大胆 [J].少年体育训练,2006.(1):43. 考虑培养1.9m以上的攻击型后卫,高大后卫对抗时身体和 [3]谭朕斌.我国篮球核心后卫队员的培养[J].北京体育师 范学报,1996,8(1):70—75. 心理优势明显,组织进攻时可以更加从容的做到传接球的果 [4]庞英群.关于篮球组织后卫培养与训练的探讨[J].安徽 断和稳健,有利于战术顺利的开展和瞬时的转入自主性较强 体育科技.2002,(5). 的个人进攻。 [5]隋福安.篮球后卫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EJ2.山东体 (四)后卫心理素质的成熟稳定对球队的整体建设和发慌 育科技,1997,(12). 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把心理训练提到日程, (责任编辑:云飞) 根据实际训练情况,有计划的选择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生物 浅析新时期学校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新疆兵团农十师186团中学王茂堂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各级学校的共同要求。兵团高校应结合地域特 色、本校实际,发挥兵团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阐述了学校如何结合兵团文化 特色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文化;和谐校园;石河子大学 《公民道德建设实篪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 还远没跟上时代步伐。这样,青少年困惑迷茫,腐朽、落后的 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观念和行为就会死灰复燃、沉渣泛起,甚至出现“道德失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知, “民而无德,国将不国。以德治国,迫在眉睫”,否则,那种别国 学校加强道德教育有着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功能。 现代化进程前车之覆——“经济发展、道德沦丧、社会不公、政 一、学校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治腐败、秩序混乱”就可能在我国故伎重演。 (一)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三)学校是重要的德育基地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儒家文化向 这是由学校的功能、地位、目的等决定的。学校是培养 来重视“道德教化”,强调“以德教民”。儒学创始人孔子说: 人、教育人的专门机构,也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场所。在校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约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生 且格。”孟子师承孔子,谓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良好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另 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我国古代 外,学校教育在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灌输思想道德意 提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现代新加坡人把这八德作 识方面,起着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功能。还有,从学校 为“治国之纲”。近代孙中山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 所处的社会位置看,学校作为社会文明的窗口,是知识分子比 平”八德,这也是数十年来台湾人民遵循的“公民美德”。上下 较集中的场所,学校本身的道德建设状况如何,对社会风尚、 五千年,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 道德面貌和政治思想潮流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关系 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采纷呈的文学艺术,宏伟辉煌 到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因此,学校道德建设必须走在社会道 的建筑,布满聪明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这 德建设的前列。 些都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核心内 二、如何加强学校道德建设 容,也必然要求我们批判地继续并且发扬光大。学校是道德 (一)以领导为龙头,完善德育网络 建设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也就成为必然。 学校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 (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心和监督保证功能。此外,学校还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学 当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日趋富裕,但是道德建设 校德育工作。总之,在强化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意识的基础 1 59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上,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形成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 处(宜改名为道德教育处)、校团委、班主任、家长委员会和校 外辅导员共同参和、齐心协力的德育工作组织网络。 (二)以师为主体,突出师德建设 造美好心灵。 3.创建校园文化,整体优化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 文化的教育和启迪功能、审美和陶冶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 心理构建和群体凝聚功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 育人”,达到环境育人的理想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做人的楷模。加强 教师队伍的职业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建设德育 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 (三)以生为本,盛开德育之花 学校要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道德素质 教育、环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育板块,继续抓好道路、园 林、草地、广场的“三化工作”;要利用好广播站、文学社、学生 电视台等,积极引导文化社团建设,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营造 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添置世界名人雕 塑、标牌、读报栏、宣传橱窗,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 校园文化品位,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德育效果。 总之,学校要大力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 1.牢固树立“三个面向”。其一,面向全体学生,做个好公 民。其二,面向广大团员,争当模范。在中学阶段,共青团员 一般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共青团 员的先锋模范功能十分重要。其三,面向优秀团员和入党积 极分子,争取培养入党。我们要通过政治课教学、业余党校学 习、团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要求他们对邓小平理论和 为原则,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 本要求,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 “三个代表”思想学得早一点、懂得多一点、钻得透一点,逐步 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成为学生 中的佼佼者。 2.为切实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注重日常道德德育活动,塑 容,以新型人际关系为目的的道德建设,就必定会大大提高德 育实效。 (责任编辑:云飞)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与工作模式思考 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建中学马建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 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 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 专业性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 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使我们找到超 越传统的“去向”与“路径”,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消除思想认识误区。 (四)综合性。班主任要根据综合性特点的要求,经常性地 教育学生认识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 各部门组织的每一项活动,并及时总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让学生体验各项活动给人的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产生对美的 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输导、排解不良情绪,让美充实他们的精神 (一)民主性。新时期,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关系是平等 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 心朋友。古人云:“君子一Et而三省吾身。”班主任应该经常性 生活,让美帮助他们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品格修养,进而培养广 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其全面综合发展。 的就班级管理问题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为镜’“揽 镜自照”,既看到自己的“靓点”,也要看出一些“暇疵”。从这 些意义上来讲,班主任都应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 (二)专业性。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具有具体 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而传统的班主任只凭经 二、创新教育下班主任工作模式的重新建构 (一)职能价值取向上呼唤回归本体。教育学中对班主任 的定义为:“班主任是班级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 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 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 验、就事论事。班主任工作仅凭着教师的权威和经验是不够 的,面对新一代中学生只能是力不从心,权威不灵验了,靠经 验也行不通。他们的思想认识不一,心理特征各异,假若撇开 个体上的差异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难度是相当大的;从班 起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对班主任工作而言,其本体职能即为 教育职能、组织职能和引导职能,可由于“应试教育”的大行其 道,使得班主任工作逐渐偏离其本体职能。因此,在现今创新 教育的视野里,班主任工作应“回归本位”、“回归本体”,要在 主任的工作性质看,我们所要培养的是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 新一代人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应 紧跟时代的潮流,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开放性。从开放性特点看,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精 本体论意义上探讨事物原本“是什么”,从而为“应该是什么” 奠基,建立“本然”基础上的“应然”框架,在此前提下,我们从 客观条件的成熟度与主观条件的胜任度两个层面,探讨“应 然”的“生成”与“建构”问题。 神领域的一种探索。班主任要通过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想, 1 6o (二)班级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相待。1.社会共同富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