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柳先生传》预习学案

《五柳先生传》预习学案

来源:榕意旅游网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1.更全面的了解作者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3.熟读课文。 【预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 了解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任务二:读课文

1.读准字音并给下列字注音

嗜 ( ) 辄( ) 吝 ( )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任务三:1、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饮辄尽( )⑤环堵萧然( ) ⑥ 箪瓢屡空,晏如也( )⑦不戚戚于贫贱( ) ⑧不汲汲于富贵(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预习质疑:

【预习检测】1.本文作者( )是( )著名诗人,字( ),自号( )

1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⑥颇示己志( ) 3.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 :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1.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了解传记的特点。 【预习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预习任务】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赞”语中哪句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预习检测】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欣然xīn 吝情lì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â 俦 chóu C.辄zhá 屡空lǚ 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以乐其志1â 2.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3分)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4、用“ ”写出文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2分) 5、从表达方式看,课文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文章的第一段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 。(3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预习重点】积累无言词语。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预习任务】

任务一:读一读课文并给加横线字注音

祗( ) 骈( ) 槽( )枥 一食( ) 食( ) 之者 任务二:翻译全文并完成下列题目: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 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预习重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预习任务】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概括段意: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A、那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B、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概括段意:

【预习检测】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1、解释字词祗 :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 通: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外见 : 策之: 执策:

2、翻译句子(1)不以千里称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ã)?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2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3、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