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设计实践性作业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来源:榕意旅游网


设计实践性作业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思想品德课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传统思想品德作业布置的弊端探究实践性思想品德作业布置的原则和策略,力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设计 一、传统思想品德作业布置的弊端 1.作业内容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信心,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作业。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没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导致一些学生抄袭甚至不做作业。 2.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思想品德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灵活多样。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课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和课后作业为主要形式,作业内容也只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思想品德作业是一种负担,从而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 3.作业的评价缺乏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作业评价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支持,让作业评价成为师生对话和沟通的过程。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课

班级多,作业批改量大,只是简单地采用“优、良、中、差”的等级制度,这种批改模式没有新意,缺乏师生间的交流,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践性思想品德作业布置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精神。第二,实践性原则:实践性作业不要追求难题,要简单、方便,易于实践。第三,生活化原则:布置作业要以生活为本,关注社会热点,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做起。 三、实践性思想品德作业布置的策略 1.要设计技能型的实践性作业

技能型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例如,在教授《三个代表》这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资料,要求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再配以讲说的方式来完成,明确作业任务后,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搜集了大量资料。在课堂上,我巧妙结合这些图片资料,有选择地讲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2.要设计创新型的实践性作业

创新型的实践性作业是为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这个问题是学生进行实践性作业时思考、分析出来的,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行为结果。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小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既能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学会理性思考,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3.要设计情感型的实践性作业

情感与态度要从体验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例如,在教授《我和父母》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如洗衣、拖地、做饭等力所能及的事,完成后让父母写出感受。中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强,极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孩子为父母做事、与父母交流,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也会为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 4.要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性作业

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加之社会上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个性化的实践性作业就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克服心理障碍。例如,对有自卑的学生来说,完成这类的作业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挑战,而这种结果恰恰就是教师所要追求的。

总之,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教师要彻底改变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生动、富有智慧的人性化作业,提高作业的实用价值,让思想品德课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2]李金巧.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山西教育,2008(9).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郝寨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