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洪安古镇保护利用及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Cultural Landscape 重庆洪安古镇保护利用及文化传承研究 The Space Conservation,Tourist Ut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of Chongqing Hong‘an Historic Town 杨国胜/YANG Guo—sheng 龙彬/LONG Bin 摘 要:以洪安JJ 史史化 镇为例,刈 商锭耙落型f 镇如何实施JJj『史 间保护硬文化传7真进行r研究;对JJj史卉镇 },lf内基 通过分析f 镇的地域文化、DjI史建筑耵川j水 --p .. 特色,总结r【 I镇 护l}J的史化生 念. 从维护 H-、你}r1 体 小扯架和文化弘扬的主体内 进”r沦证~}一曼 = 呈 ~一~ ~主l一 ~~一=m至  一一~一 一一吣~ 忿艇做、『1然生态退化、公 设施落J. 等根小・Pkf,,J题.指…俅f,1 锁 遵循 体保护的思 、增 、夯 底蕴 、增进 游性 I6l挺Jll1了 l1_1j保护和艾化弘扬的 体策晰,以便为 型J』 史城镇夺 俅护和史 化 、扬提供Ilf资参学的借鉴 H 蹄 父键 :风景 林; 厌;洪安古铖; 义 编 :l000—6664(20l3)03—0071—05 IIJ图分类 :Tt。968 收稿n期:20l2一(18—14; 义献标志码:A 修嘲口姐:2012一l2一l3 『1={J仪护;文化他,晟;旅游 ̄iJ JlJ 洲 一 一~~ 一~ 2 1世纪以来,在丽江、周庄等古镇旅游开发影响带动下,我国古镇 旅游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在古镇保护、旅游利用中也存在开发性破坏、 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当前我国古镇街区的保护利用研究上,尤其在物质空 头、民居、古街依水有机连接,成为“舟船、流水、人家”的边城水乡空 间,其中蕴含了古代人地关系的风水思想之智,经堪舆而择负阴抱阳、背 山面水之吉祥地为居,求天人合一,生态永续。 间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整合上、在基于原居民维系的社区传统文化保护 上、在非物质文化的空间活化上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婉转锚落的街巷空间。与码头垂直的云梯竖街——洪安老街是我国传 统山地码头商业街之典型。其依山就势,婉转起伏,以梯级延伸的青石板 “蜀道有尽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名 街连通渝湘公路和洪安码头,尺度宜人、界面连续,建筑风格基本统一。 古朴精美的特色建筑。古街传统建筑以台地布局的“封火筒子”为 特色,其多为一楼一底穿斗式木或砖木结构的廊柱建筑,两进三横四天 井或三进四横六天井。四周有“凸”型封火围墙。旧时有“永诚”“益 人章恺如此描绘洪安古镇“鸡鸣三省”的独特区位。地处渝湘黔交界地的 重庆洪安古镇距秀山县城47km,东以洪茶渡口与湖南花垣茶洞古镇隔河 相望。319国道贯穿全境,清水江、洪安河在此交汇。洪安镇为2001年 重庆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其北有龚滩、龙潭古镇,南有茶洞及凤凰古 城,地处大边城核心地域(图1)。 一一~ 一~一噼 一一㈨ 一 和”“复康”“集丰”四大商号建筑。 1.2淳朴迷人的特色文化 草根豪气的码头文化。青方条石的洪安码头古为商埠重地,数百艘 1历史空间及文化特色 1.1传统古朴的风水空间 山环水绕的风水格局。古镇背靠九龙山,面临清溪江、洪安河,埠 “娘娘船”、驳船等穿梭于清水江,甚是繁荣。抗战时古镇繁荣依旧,人 称“小南京”。洪茶古渡是秀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淇安码头是研究江河 文明和民族经济的活化石。 71 文化景观 直排江河…,给古镇带来严重生态威胁。公共设施落后。古街消防通道不 足,乱搭乱建乱堆使火灾等安全隐患大;下水道系统欠完善:电力电信等 “蜘蛛网”影响镇容;路灯、交通标识,垃圾集运、治污设施、旅游解说 设施等欠完善。 3古镇保护的重点策略 3.1整修传统空间。维护原真性 3.1.1保护传统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古镇各传统活动功能及文化的空间实体和街区活力的实化 展示。街区重点建筑表征着特定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名人逸事等 文化底蕴深厚,是保护的重点。洪安古镇的优秀建筑包括复兴银行等1 3 处(图2)。根据建筑质量评价实施分类保护整治,对重点建筑实施修缮维 护和再生复原的绝对保护;对一般建筑则基于原貌保持而修缮整治外立 面,局部改造内部设施和布局;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应对高度、 色彩、形式、体量等施以整修和改造;对严重影响风貌的新建筑予以拆除 并用于道路、绿地及公共设施建设。对被毁的昔日重要建筑,在资料充足 的条件下可考虑复建(如老供销社);保护古镇历史构筑物,如古码头、语 录塔等,以体现保护的整体性。 3.1.2维护空间格局肌理 空间格局肌理维系着古镇整体风貌,决定着街区风貌的节奏韵律g]B,d 代特色。古街是洪安镇的历史景观轴和镇区核心,应从保护沿街立面、屋 顶平面和尺度纹理等方面保护传统风貌格局,同时保护“水陆交汇,纵横 起伏”的山水空间格局。新区建设不能大量开山挖石,填河建房,维护山 丘绿色自然肌理及原始地貌,尤其古街轴线西侧对景高地即九龙山新区, 应控制建筑高度和风貌,以维护古街良好的对景视觉景观;保护林区与古 浪漫凄楚的边城文化。洪安是沈从文《边城》的原型地。边城文化是 镇的视线通廊,将林区绿色自然生态意向引入古镇区(图31。 3.1.3优化古镇天际轮廓 洪安古镇轮廓随地形起伏变化,天际线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应清 最具魅力的。古镇以独特的民居、民风和美景而成为《边城》《连心坝》 《芙蓉镇》等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及众多艺术家采风、摄影、写生之地。 铭志进取的红色文化。洪安是1 949年底刘邓大军从茶峒进军大西南 所攻克的首站。进驻后刘邓首长 ̄,lmB,-]-司令部设于“封火桶子”复兴银 行。古镇现有“刘邓大军进西南纪念碑”“二野司令部旧址纪念碑”等红 色景观。 理周围环境,拆除遮挡古街视线的房屋及违建以显山露水、招蓝引绿。核 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在9m以内,以使古街视域开阔。古镇西北部新区应严 格控制建筑高度,以保证古镇背景为自然山体、绿化或天空。新街沿江建 筑控制在9m以下,使水体和滨水绿化景观成为古镇背景。建控区建筑按 1 5m控制,尤其是古街东西横陈的历史景观轴线的天际轮廓线应重点保 浓郁迷人的民族文化。洪安自古重商崇文,民风粗犷淳厚。秀山素有 “山歌之洋” “歌舞之乡”之誉,以花灯歌舞为代表的民歌民谣、舞蹈、 护,古街上位的九龙新区和对岸的茶峒古镇也应控制建筑层数和风貌。清 水江水景轴的天际轮廓既受洪安滨水河街建筑的影响,也受对岸茶峒镇滨 戏曲等魅力四射。民间表演艺术秀山花灯最为典型,《黄杨扁担》《黄花 草》等舞蹈已名扬四海。 水建筑的影响,故两岸古镇保护须携手合作,共同保护。 3.2保护文化山水,维护整体性 2古镇保护的问题分析 文化生态衰微。类似国内其他古镇,洪安居民生活方式渐趋现代化, 建筑简单化、高层化,部分古宅危房化,乱搭乱建无序化:现代建材的使 用破坏了历史信息;基础设施简陋,宜居性差;人口异质化、老龄化,传 统风貌淡化,自然生态退化。因设施欠完善,古镇江河沿岸已有固废垃圾 散布和生活污水排放。清水江上游地区的电解锰等企业污水常不经处理 3I2.1保护山水自然空间 洪安古镇的两江水体既是活力景观游憩空间,也是重要水源。下游筑 坝后镇区边缘库区化的水体保护任务尤为迫切。应完善垃圾集运设施、上 下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等环卫系统,使污水达标排放。应清除城镇边缘垃 圾,使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城镇电气化步伐,减少燃煤材薪使 用;保护河岸原始岸线和两岸植被并加强绿化以保水土;沿河设置休闲绿 【72#民居】 具有一定代表性,尤 其前庭院别具一格 【71#民居】 房屋为标准三开问一 层穿斗式木结构,具 有一定代表性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陈列馆】 该建筑将3个院落组合在一起形成现在的陈列馆,建筑造型完好,木 结构精I5美观,是古镇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 【王家大院】 该建筑原来属于古镇旧时四大富商之一的王姓富 商,为穿斗式木结构廊柱建筑,三进院落一天井一 连廊 【85#和86#民居】 廊柱建筑.一楼一底, 典型的渝东南传统民居 风格 【转角商铺l 柜台见证了古镇旧时的商贸繁荣 【水池庭院民居】 井 天井中央有一水池 I老供销社l 该建筑为两进院落一天 井,四合院式布局,残 存建筑仍然能看出昔日 精美 房屋为穿斗式木结构构 该建筑处在遗存商业节点的关键位置,突出的 该建筑为两进院落一天 【复兴银行】 【书法协会】 该建筑院落结构丰富 刘邓大军临时司令部的 原为大商铺永城号 所在地、大商号“复康 号”原址 带,营造宜人滨水空间;山体游憩区应改善可达性,塑造更多野趣性活动 空间和花草林景观;生态风景林应注意植物色彩、季向变化和林相层次; 生态培育区应强化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活力。 3_2l2夯实底蕴虚体空间 2O世纪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环境心理学、建筑现象 学、隐喻主义理论都将“场所”的“意义”与其“形式结构”列为同等重 要的地位进行研究l4 。该处虚体空间大致与“场所”同意,是相对建筑街 巷等物质实体空间而言,指古街社区生活形态、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 产,其可以节目表演等塑造limitl展示空间,也可以图文、声像等载体存于 ,展览馆构成固定展示空间,甚至还可移至外地形成异地临时展示空间而实 现文化弘扬。社会生活形态是古镇原真保护的重要内容,原居民构成的具 有广泛邻里认同感和历史空间认同感的“历史社区忠诚人群”是确保古镇 仪、弘扬民族建筑艺术 】。在当地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如秀山 花灯艺术、傩戏、西兰卡普蜡染艺术等;在传统节日可组织社区居民表演 展示,在真正的生活活动中激活淡化的“传统”。 3.3塑造游憩空间,增进旅游性 3.3.1建设休闲节点,改善休闲空间 公共节点空间是居民休闲游憩空间,各功能区转换连接的交接空间, 人流集聚地和游客第一印象区。其首先要确保畅通,不能局促狭窄,且具 传统古貌特色。为增进宜居休闲性,拟打造四节点:将老街中段破损房屋 房基段建为古建筑科普基地,以展示“封火筒子”建筑文化;将王家院 子、警务室及风雨廊桥间的开敞空地塑造为竹林清风节点;拆除洪安老街 319国道入口附近不协调建筑,建设开敞的入口广场,塑造古街主入口标 识节点;恢复拉拉渡语录碑原貌,丰富附近建筑立面,延伸河街步行栈道 形神兼备的基础。高留住率的原居民是维持古镇活力之基础。据阮仪三 研究,古镇人口保有率只有大于60%才可基本保证社会生活结构和方式 不被破坏 。为防古街传统社会网络的渐进式破坏,应以完善生活设施、 等,打造拉拉渡节点f图4)。 3.3_2完善旅游等设施,塑造旅游空间 为塑造宜人的旅游空间,应在完善水电气、交通通讯、绿化及消防等 设施基础上,统一配置路灯、垃圾桶、道路标识、景点指示和介绍牌等街 道家俱;将有违传统风貌的中心学校、卫生院迁至九龙新区,置换为传统 风格的旅游综合体、街区文化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整治河街,配置观景 增强宜居性来留住原居民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可成立传统社区生活民 俗维系组织,加强宣传,增强居民的传统文化自豪感,提倡讲民族语言、 穿民族服饰、推广民族餐饮、普及民族歌舞、欢度民族节庆、奉行民族礼 文化景观 亭、爬山廊、吊脚楼和木栈道,以吊脚楼塑造在整体视觉效果上与古镇建 筑风貌协调的景观带。在古街j L ̄U/J\山丘设置观景平台,将体量大的地税 楼改为传统风貌的观景楼;将古街与边缘的三不管岛、刘邓大军挺进大西 南纪念广场、鸡鸣三省亭等景点串联成游线,同时将游线延伸到茶峒古镇 和贵塘坝,整合为旅游大环线(图51。 3.3-3发展旅游经营,复兴商业空间 结合旅游兴镇目标,开发地方土特名产,开展土特产商贸、吃住游娱 等商业经营,恢复沿街门面木质柜台开展对外营业。根据旅游活动空间演 进和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在古街规划多种旅游功能服务区(图61,恢复古 镇商业氛围。传统公其空间的复兴使游客游览活动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在 时空上交织,能充分展现古街风貌和弘扬社会民俗的魅力元素。旅游商业 空间规划中应遵循如下原则:同型利用相对集中,即相同功能区宜相邻布 置以方便管理和设施管网的布置;动静分离,即娱乐和居住休闲功能适当 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利于环保,特别是可能排放污水的餐饮等设施尽量远 离江河边缘布置;利于购物,即旅游纪念品店最好布置于人群汇聚的节点 空问附近或游线终点。 3.3.4做实“非物”文化,实化虚体空间 古镇的非物质形态要素是其活“宝石”,维系着其特有的场所“氛 围”【 。洪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街区原汁原味的淳朴民风,也包 窨{ { 观税廊控制… 割l托拉渡 点没汁 拉拉渡节点位置 74 Cultural Landscape 图s旅游线路规划 图6核心区f;j『业业态规划‘ 5 参考义献: 【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洪安项目组.重庆市秀山 括江湖市井文化,饮食服饰等民俗、传统礼仪节庆、民歌舞蹈等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通过 发掘整理设计,以构筑舞台化的真实空间,将鲜活的人物、真实的生活,繁忙的码头、凄楚的爱 情故事、精妙的花灯艺术等真实完美地活化展现,既丰富旅游内容,也弘扬地方文化。 构建古镇民俗展示表演舞台空间,实现民俗文化旅游利用是街区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内 容。活化展示方式即虚体实化,如将抽象历史或小说人物鲜活化,如将小说人物翠翠、狗等以雕 像等小品形象展示i旅游商品化展示,将传统服饰饮食、花灯艺术等相关实物转化为旅游商品并 县洪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J1l一2『】2∽ lR】.!…1. I!】阳敏谁为“边城”水污染埋单【J1.中国社会导 刊.2f105,7(12):24~26 I3I王承慧,嘉伟从空间意义的角度论传统空问环 境保护:以历史名镇同里为倒I_I}现代城市研究, 2OO2,16(n):39. 塑造展销空间,将《边城》中的烧酒、腊肉等开发成旅游品牌商品等;将刘邓大军攻克洪安的历 史史料实物如娘娘船等以博物馆展示;戏台表演展示,将花灯艺术等以文艺表演展示,将历史故 事编撰为戏曲或歌舞并表演展示;以电影纪录片展示,如拍摄新边城或刘邓大军攻克洪安等电 影;以皮影戏展示情节,如三不管岛的市井文化等;旅游节庆活动展示并形成固定文化空间,如 14f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 干问题研究U1.城市规划.2{1(11,25(1o):25—32. 151李甫春湘西旅游产业开发与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复 兴U Jl学术论坛,2o07,250):56—60 【6l相西如,李丽 古镇型景区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途 径的探讨: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同里景区为例…. 清水江端午龙舟赛、花灯艺术节、渝湘黔土特产交易博览会等。 中国园林,!ll11(2):78—81. 4结语 本文对衰落型商贸古镇洪安镇的历史空间保护、商业空间复兴和传统文化弘扬的基本框架和 主要策略进行了论述,并从旅游利用角度阐释了空间保护和文化弘扬的整合策略。根据传统商贸 古镇特点,坚持整体保护理念,利用拆除、置换、维建、改建、新建等多种手段保护传统风貌空 间之“所”,依托古镇长期凝练的码头、边城、红色、民俗等文化之“场”,并通过规划设计将 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传统特色的居住空间、商贸空间、游憩空间和旅游空间,既保护传统物质风 貌,也弘扬非物质文化。应以历史城镇社区为基础,树立吉街民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民众文化保 护的自觉,最终实现历史街区遗产文化发展的自强。 )69年生/男/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 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及 历史保护利用(重庆 H×147) 龙 彬/1964年生/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历史保护设计(重庆 ll )451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