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来源:榕意旅游网


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作者:陈自强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幼儿学说普通话,既是为入学后的学习考虑,也是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和更好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孩子学习普通话首先要营造普通话语言环境,其次要开展各类的语言活动和游戏活动,第三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体验普通话交流的乐趣,最后还要赢得家长的配合,加强普通话练习。

关键词:农村;幼儿;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9-0062-02

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载体。幼儿学说普通话,既是为人学后的学习考虑,也是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中型城市中许多孩子一出生便接受了父母的语言教育,他们始终处于普通话的熏陶之中,很自然学会了普通话。但是在农村,人们普通话的意识较淡,在生活中常常以自己的方言进行交谈。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会的自然是方言,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帮助幼儿克服方言的影响,学习普通话。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孩子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努力为幼儿提供使用普通话口语表达的机会,为幼儿创造听、说普通话氛围,促进孩子普通话语感的形成。

一、积极营造普通话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幼儿的模仿性很强,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学习普通话也是如此。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规范自己的语言,给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范例,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如孩子刚入园,园中的环境设施、玩具和活动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园教师抓住幼儿“从师性”心理,用标准的普通话向他们一一进行介绍,让他们进行仿述。教师做到说话完整、发音清晰、语速要慢,并注意尽量避免口语化方言的使用,让孩子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和教育。

为了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图片、制作警示语张贴或悬挂在活动室的四周,在激发幼儿讲述欲望的同时,也提醒了幼儿要坚持说普通话。除此之外,各班图书角添置了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通过教师恰当的阅读指导,不仅使幼儿对阅读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二、开展各类的语言活动和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包括谈话、讲述、早期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听说游戏等活

动,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克服方言,学好普通话。

(一)开展正式语言活动,让幼儿多听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想让孩子说好普通话,要让他多听普通话。儿歌、童谣、故事等文学作品是幼儿最好的语言榜样,我们利用晨间、餐前、餐后、离园前等时间段为孩子们播放录音,孩子们不仅可以熟知这些文学作品,还能模仿普通话的读字发音,孩子们通过大量接触普通话,更有利于说好普通话。

(二)背诵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多读

让孩子们听了众多文学作品后,要鼓励孩子们多背儿歌、童谣、故事等儿童作品,这也是学习普通话的最好办法。幼儿的背诵要循序渐进,背诵得越多普通话越容易学好。

(三)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幼儿多说

为了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用普通话去表达交流。

1.开展每日一活动。如,小班开展“学说文明礼仪用语”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文明礼仪用语的同时学说普通话;中班进行“每日悄悄话”活动,教师及时为孩子纠正错误的发音;大班设置“每日新闻播报”活动,利用早上来园或空余时间让幼儿上台来讲述自

己的所见所闻,给幼儿提供说普通话的机会。

2.进行推普评比活动。为了提高幼儿说普通话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竞赛评比活动,如,小班的古诗朗诵评比、中班的健康儿歌比拼、大班的故事大王比赛等,通过评比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幼儿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3.组织幼儿玩各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如,扩词游戏、词语接龙游戏、区角表演游戏等。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使用普通话的热情,幼儿感受到游戏活动的乐趣,放松心情与同伴用普通话交流,提高了幼儿普通话语言主动运用的频率。

三、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体验普通话交流的乐趣

《纲要》中还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积极运用普通话进行交往。因此,无论是上课、生活活动、游戏及自主活动等,我们都让幼儿使用普通话和同伴交流,并督促提醒幼儿说普通话。对坚持用普通话会话的孩子,我们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当孩子的会话出现语病时,我们耐心指导和纠正,直到孩子改掉错误为止。耐心指导和鼓励,消除了他们的紧张心理,孩子们越说越勇敢,越说越爱说。渐渐地,幼儿形成了讲普通话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加强普通话练习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普通

话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几乎所有的家长不说普通话,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就置身于一个方言环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几乎都说方言,孩子们也自然跟着说起了方言,影响了普通话的巩固练习。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地区的语言特点,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舍弃方言中的口头禅、俗语等过时、难懂的词汇,减少对孩子学习普通话的不良影响。

第二,要求会说普通话的家长以身作则,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家里也有练习普通话的机会。

第三,对于不会说普通话的家长,我们没必要强求他们刻意去和孩子说生硬的普通话,不标准的普通话相反会给他们带人误区,只要让孩子们能够分辨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让孩子说了方言后,再让他们用普通话说一遍即可,这样让他们掌握出音调的规律,自然就能说出很流利的普通话了。

总之,在农村,方言和普通话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农村的孩子要学好普通话,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普通话,那是方言,了解到普通话与方言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方言不难克服。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使孩子个个敢说、爱说、会说普通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