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来源:榕意旅游网
●许迪迪谭勇 [摘要]音乐教育具有教育性、情感性、审美性、渗透性,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性情、传承道德、激励创新、构建和谐;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功效、美学素质、创新与实践能力。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提高和身0全面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素质;影响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行的,这正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 能。音乐教育的-T-段一般来说具有直观特点,通过 是前提与基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 音、像等各种媒介,能使受众从视、听、唱形体表达 互促进。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满足人的 等各方面的参与感受。音乐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寓 合理需要、提升人的全面能力、拓展人的社会关系、 教于“乐”,效果良好。音乐教育的实质是文化教育, 彰显人的个性,也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用音乐教育来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就是用先进的中 诚然,音乐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 #1-3c4L ̄陶冶、渗透、启迪、激励、促进学生的成长。 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身心成长发育当中的学生来 因此,音乐的文化功能,特别是铺德功能,是其它一 讲,作用更加明显。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 些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欣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 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通过审美可以塑造完美的健 大合唱》等歌曲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 康人格。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 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促进。 二、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 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潜在的、长期 1.教育性。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 的、非立竿见影的,但是在千百年人类的实践活动 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 已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的 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对一 整体格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动人的乐曲,人们所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旋律的流 1.陶冶性情。音乐教育担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 畅优美,更是其思想内涵的丰富,进而产生心灵的 音乐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 共鸣,使思想得到净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音乐的 教,因为音乐教育不是用强制的方式,而是通过优 教育性,并且看到了音乐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好的 美动听的旋律和歌词,融人良好的情感氛围,潜移 成绩,而是道德、情感、智能、身心的全面发展。因 默化地对受众产生作用。《~分钱》这首儿歌,天真 此,许多家长不惜重金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 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传 2.情感性。戈尔曼认为:决定孩子的未来成功与 达了人们诚实、纯朴、拾金不昧的美德。《爱的奉献》 否 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音乐作为一 这首歌充分表达了社会需要真诚、爱心、“一方有 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通过非语义性和非视觉性的 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人们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 声波、节奏、旋律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在“5.12”汶 情感体验,会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 川大地震中,被掩埋在废墟的学生们就互相用音乐 使人产生对人生、未来、永恒的感悟,并直接深入到 来排斥寂寞,相互鼓励,等待救援。又如《我爱你,中 人的潜意识深层领域,使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 国》是一首歌,同时也是一首诗,如果教授过程中通 得到升华。 过读词、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来演绎,可充分地开 2.传承道德。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道 启学生的表达力、想象力、感受力和鉴赏力。 德传统的民族。孔子十分重视音乐对道德的传承作 3.审美性。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 用。“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育能使人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 何?…在孔子看来,“乐”最适合传承仁德、仁政; 美的爱好,培养人们不但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按 “乐”可以使人互相敬和。作曲家创作出《父亲》、《烛 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生 光里的妈妈》、《常回家看看》、《父老乡亲》等优秀的 活。如《长江之歌》、《草原之夜》、《我爱你,塞北的 歌曲,就把传统的仁、礼、忠、孝、义、爱、诚等“仁爱” 雪》等歌曲歌颂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给人以美 的教育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的感受、美的遐思、美的希望。 3.激励创新。创新是人们和社会进步发展的不 4掺透性。音乐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净化”作 竭动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 用。音乐作品对人的“净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 新灵感,显现创新价值等方面独具魅力。爱因斯坦 睡 酷爱音乐,1905年他发现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弹钢 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一气工作了两周而最终完成 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达到 真正的教育目的。 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探索真理的热 情,激发创造思维,而且还能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拓 展学生们的思想空间,指导学生们对科学规律的探 索。 4.构建和谐。音乐教育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 2.把提高音乐美学素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陶冶人 的优良品格,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对人形成正确的 审美观,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 形成全面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音乐 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共同完成德、智、体、美等各方 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诗书礼乐”相辅 相成,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 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 培养出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谁就取得 了新世纪的主动权。为此,党、、教育部 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和谐”的。 哲学上认为“美就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 之美。 其次,人们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可 以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 高尚。孔子说过,“礼所以修外,乐所以修内”、“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们可 以自觉地按照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审度自己和他人 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自 然、社会、人的美丑,而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 成,又能促进和改变人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一个 社会和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 再次,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有效途经之 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展示自 身才华的能力;群体表演则培养学生彼此尊重、互 相协作、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互相竞争和 ~先后发出号召,把音乐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主渠 道中,从中小学生做起。而大学更要身先为范,切实 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美学素质的培养,为构建和谐社 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提高中小学生尤其是大学 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一门艺术,音乐除了自 身形式的自在美之外,它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和喜 爱,在于其音律运动可以引发人们种种丰富的联想 和想象,并通过联想与想象赋予或补足音乐的内 容。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富于想象力的人都能从音 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审美就是审美者反映审美对 象、产生美感的活动。审美活动可以使人感到人的 伟大,看到自己的才智,从而激发自信心、进取心和 创新力。音乐审美活动还可以使人通过音乐与他人 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在强调素质教育的 当今时代,创造能力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 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充分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培养,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音 乐的理解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 多的教育家都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 教育,没有经过美育熏陶的人不是完美的人。美育, 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现代 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当然,音乐教育 的功能虽然独特但不是万能的,只有促进其综合素 。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具有全面驾驭和组织能力, 这是学生今后做好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三、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使得智育被置于至高 无上的地位,德育、体育、音乐、美术等被忽视或忽 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 了我们的学生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我们的教 育事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音乐教育影响学生 的素质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1.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首先要提高 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克服两种倾向, 种是片面理解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认为“教书也 就育人了”,另一种是牵强附会,把一堂音乐课都上 一成政治说教课。其次,要把握好音乐教育的内涵。作 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全身心地体会所教内容的内涵, 挖掘其思想精华,再用所得的体会和所学的知识去 教育、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再次,要切实加强音乐 教研,无论从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方法 的选择,必须认真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内容健康、方 式灵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音乐教育 与素质教育“双赢”的目标。最后要注重实效。寓素 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激发其 爱国主义情感,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年. [2]徐希茅.《音乐羡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齐易,张齐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荣堂.《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方针的与时俱进》[N]光明日 报,2007年4月22日. 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具有 辅助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快乐,但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不能划等号,不可互相代替。 教育实践中要做到教“歌”而不忘育人,但也不可人 [5]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6月14日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课题《论音乐教育对学 生素质的影响》的结题论文。) 云亦云或哗众取宠。无论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还是文化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美学素质,在 音乐教育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把学生培养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