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

来源:榕意旅游网
浅析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 艾龙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文化障碍,是因为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贯穿于整 个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活动的始终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4)04-0148—0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没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语 言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外语教学绝不能只限于语言知识本 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 授和渗透,若不这样做,学生就会在语言交际中受挫。比如,有 的学生去外教住所不提前预约,这不符合英美人交际的习惯。 在英美国家,走亲访友、学生找教师、病人找医生、出差找旅店, 甚至理发、裁衣服等都要预约,在取得对方同意后才能去,而不 能是不速之客。再如,对英美人来说,干涉他人的私事会被视作 没有知识、缺乏教养。一般来讲,在与英美人的普通交往中应尽 身,还应把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纳入教学之中,使外 语教学深人到语言以外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语言,并按照目的语的语用原则和习惯进行书面和口头交 际。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大到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 小到诸如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 语言则是人类先天的说话能力通过后天的社会语言环境触发 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是最好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 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并行发展,没有文化 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文化也无从谈起11-21。每一种语言都与一 量避免我们所习惯的“唠家常”,如不宜问人家的年龄、身高、体 重、工资、家庭、婚姻状况等,因为这些都被看成是个人隐私131。 此外,有些学生常爱给外教提一些意见,例如一位学生说: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and don’t go out too much,for it is going to be very cold in Shanghai heste days.”这显然是中国 人的一种关心方式,但却会使外国人反感,他会认为“应该做 ”……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英语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英语教学中 所用的大部分英语文章都是从英美原文中摘录下来的,作者在 写作时是假定读者与其本人属于同种文化背景的。因此,就英 语课堂教学而言,缺乏对英美文化的导入势必会造成学生实际 交际中的障碍。 2透过英美文化.了解交际特点 、“最好做……”和“不要做……”这样的祈使语气有教训 人的味道,何况穿多穿少和外出多少次属于私事。 同时,英语中还有许多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不能随意改变 的。如:“How do you do?”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买了东西 问价钱时可以说“How much,please?”不说“How much do you change me?”吃完饭付钱时说“Waiter,bill please.”不说“Excuse me,sir.We’ve ifnished eating.How much is it please?”打电话问 对方是谁,要说“Who’8 speaking,please?”“ o is it please?”不 说“Who ale you? Where are you? ‘hatW’s your surname?” 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 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 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授语言 参考文献: 志,2010,37(3):499. [1VP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 【21梁永辉.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疗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9,3l(4): 91-93. 【5】温木生.耳穴贴压疗法治百病【M】 E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61周荣靖.养生就是身边事【hI】.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71田勇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赵海龙,路进宝.针刺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叨.西 部中医药,2011,24(8):86—88. 【9】赵建芳.耳穴压豆治疗突发性耳聋5O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4): 24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4降俊,包永欣-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3O例【J】_辽宁中医杂 ——【lO】马文杰.对突聋患者的辨证施护田.现代康复,1999,3(7):847.A 148—— 英语中委婉语很多,以至于有时很难听出对方的真实心 情,因而回答时应特别注意。如问“How do you like the iflm?”对 景知识。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结构的翻译,实际上还是一种文 化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即使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 顾具体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和语言习俗而随意处理。拿“dog” 一方回答“I think it’8 very z’nterest‘mg.”这往往表示对方不怎么喜 欢,而不是字面意思“很有趣”。又如“What do you hitnk of my new coat?”对方回答“I think the pocket is very nice."表示对方 不太喜欢。英美人一般不当面说不好,所以尽量只说“好的”,否 则就说不知道或不了解。如“Do you like our teacher?”可以回答 “Well,I don’t know him very wel1."有时出于礼貌,遇到不熟悉 词为例,“Dog”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 异,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 的,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犬”、“走狗”、“狗头军师”等来 描绘我们所厌恶的人。但在英美国家,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 截然不同,“dog”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 果我们把“dog”一词一律译成汉语中“狗”的意思,或把汉语的 “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中“dog”的意思,就可能会曲解原意, 的人时可以不言真情,例如A问B“How are you?”尽管B患了 重感冒但还是回答“Fine,thank yOU."一般不说“Not very wetf.I have a cold."之类的话o 闹出笑话。例如:(_1)Every dog has his day;②Y0u are,indeed,a 3透过英美文化。了解思维方式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受道教、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笃信天主教及西方哲学的英美人的思 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例如,中国人一向认为谦虚是人的美德,所 以我们的谦虚几乎无处不在:当别人夸奖你时,你总会说“不 行”、“差远了”。在外资公司求职面试时,有一些水平较高的求 职者在应聘时碰壁,其原因就是他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说“我没 有什么经验,水平还不够”,他们是希望在谦虚中能够得到认 可。但外国人却认为“连你自己都说这不行那不行,我们要你干 吗?”相反的,英美人在受到夸奖时都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求职面试时会说“我能力很强,一定能胜任贵公司的工作”等。 另外,从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否定问句或反意疑问句的问答中也 能看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例如,当A说“I don’t tIlink htat you are satisifed with tlle answer to hte question.”假定B确定不 满意,B如何回答?我们会说“对,我不满意。”而英美人会说 “No,I’m noL”中国人的想法是“我得先说对方的话是对还是错, 然后再说事实是怎么回事。”如译成英文就是“Yes,I’m not."这 种回答在英美人看来十分矛盾,他们认为事实是肯定就说yes, 否定的no。问答的句子本身前后必须一致。这种特点在交流中 会经常出现。教师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否则会影响其交际。 4课堂内外共同渗透英美文化 4.1在英语镰量麓学中融入英美文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导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 (1)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英语听力与英美文 化、政治、经济等背景的熟悉有密切的联系。判断一个人的英语 听力,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 的综合检验,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 们的意思。但是当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 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听起来就会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 比较简单,也听懂了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 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这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① A:Where are you from?B:I’11 ask her.(Alsaka)A:Why do you ask her?②A:Wheer ale you from?B:How are you?(Hawaii)。这 两个笑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 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阿拉斯加(m鹪ka)和夏 威夷(Hawali),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I sak her.”把 “Hawaii”听成“How are you”的笑话了。 (2)在翻译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背 lucky dog;③L够t night my father came home dog tired.如果初学 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想当然地把它们分别译 为:①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②你是一条幸运的狗;③昨晚我 爸爸回到家中像狗一样累。而正确的翻译应是:①人人皆有得 意时;②你是个幸运儿;③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4.2在英徭镰外活动中lii ̄.英美文化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主 动创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了解 英美文化。他们可以到阅览室,尤其是外语阅览室和电子阅览 室去浏览,也可以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或参加英语课外活 动。 (1)在活动课中渗透英美文化。让学生看英美电影、听英美 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 能力,而且可让学生直接接触英美文化,通过看电影了解西方 国家。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要让 他们从丰富优美的语言中更深层地理解这些电影的内涵,全面 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 野。并且,这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口语、阅读能力, 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听学英美歌曲也是渗透英 美文化的途径之一,许多经典之作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背景。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 要重视英语课堂阅读,而且也要重视课外阅读。通过大量、有效 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了解、学习英美文化,巩固已学过的 词汇、语法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 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尤其是通过阅读传世经 典名著和近现代的科技、艺术(建筑和美术)、电影、音乐、宗教、 体育等方面的书籍和材料,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文化领域 的类别、流派、名家名作、历史沿革及当代风貌,增加文化知识, 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通过书面语言的学习,提 高语言表达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l】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论“文化”在外语教学 中的定位田.外语界,1999(1):53—55. 【2】顾嘉祖,陆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3】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A ..14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