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谢那个午夜的电话

来源:榕意旅游网
作品类型 叙事

感谢那个午夜的电话

惠农区礼和中心小学 马冠文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我看了一下

钟表,午夜十一半了。谁打的电话?这么晚了,我连忙接听了电话。“喂,马老师,深夜打扰,实在不好意思,我是贾晓慧爸爸。贾晓慧今天下午放学没有回家,我们哪里找都找不到,真是急死人了……”电话那头传来贾晓慧爸爸急促而又紧张的声音。“您别紧张,慢慢说,我安慰着……你下午问没问本队其他的学生,或许去了别的同学家,或是去了石嘴山她妈妈家……”“没有的,马老师,我问了同学,也问了她妈妈,没去石嘴山。她姥姥去世了不可能去得……”贾晓慧爸爸着急的说。“您最好去她姥姥家看一下,她舅舅在……”“哦,那好,我现在就去……谢谢您,马老师,打扰你了……”“不客气,明天到学校,我们再谈……”放下电话,我再也没有睡意了,一直挨到了天亮。

这是去年五月份的事,到今天,已经一年多了,对贾晓慧教育历历在目。

贾晓慧同学,父母离异已经六年了,爸爸再婚,给她娶了继母,而且又生了一个弟弟,今年六七岁,上学前班。贾晓慧妈妈再嫁石嘴山,时不时来学校看望贾晓慧,事情的发生应从这里说起。

第二天,贾晓慧的爸爸、继母、妈妈都来到学校,并且贾晓慧也回到了学校上课。从其父母口中得知,贾晓慧藏在姥姥家的草垛中睡

着了。校长知道此事,正在与其沟通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便找贾晓慧同学谈心,了解她出走不回家的原因。进过一个多小时的了解,我弄清楚了原因,大致如下:

1、爸爸娶了继母,不在关心孩子。(贾晓慧自己感觉) 2、自从有了弟弟,她在家里好像不存在。 3、家务活,地里的活,她都得干。

4、爸爸妈妈总带弟弟转街逛商场,从不带她,也不给她买东西。 5、生活上不关心她,比如很少给她买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品。 6、学习上不闻不问,更谈不上辅导。

7、贾晓慧妈妈(亲妈)经常来看,给孩子买各种东西。(衣服、学习用品),心理上贾晓慧想跟亲妈走。(但抚养权在爸爸这)

8、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

我心情沉重的送走了贾晓慧同学。贾晓慧平时的一些学习情况,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作业不能及时交,书写较乱;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举手发言,不与同学讨论问题。眼神总是那么忧郁,压抑。总是一副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样子。唉!只怪我平时忙于教学琐事,疏忽了对她的关心与了解,原来这孩子背负着了太多的思想负担„„

接着我从贾晓慧继母处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

1、贾晓慧不叫继母妈妈,从心理上不接受继母,不尊重继母。(继母说)

2、贾晓慧不讲卫生,衣服、鞋袜不洗,自身卫生太差,不催不洗,从来不主动去做。

3、生活习惯不好,东西随便乱扔乱放,令人无法接受。 4、不管,不爱护弟弟。 5、撒谎让继母无法容忍。

6、不做作业,催促急了,甚至乱画或偷着撕书与本子。 7、不愿与继母说话,继母无从下手去关心。

8、贾晓慧一到八岁随爷爷奶奶生活,各种习惯太差(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

9、贾晓慧亲妈三天两头来偷着看,扰乱了贾晓慧的心思,一心想跟亲妈去石嘴山。(但抚养权在这里)而且她亲妈许愿说上初中带孩子去石嘴山上中学。

从贾晓慧亲妈妈处了解的情况大致如下: 1、想孩子,看孩子,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2、看到孩子穿着、学习用品方面的不足,心里难受,想补偿孩子。

3、想带孩子走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抚养权在男方,男方不放手。二是后夫不愿意让孩子随,答应孩子上初中转到石嘴山上中学。

4、怕前夫虐待孩子,怕后继母伤害孩子。总之多方面考虑,所以经常来看孩子,导致孩子无心思留在这里,从而有了出走的念头。

综合上述原因,我对贾晓慧的爸爸、继母反映了孩子所说的一些

原因。孩子的爸爸,当时就哭了,说自己真的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表示一定会做一个称职的父亲。继母也表示从方方面面去爱孩子关心孩子。贾晓慧亲妈妈也表示今后少打扰孩子,让孩子安心学习。双方达

成协议,定期让孩子亲妈来看望孩子或孩子去看望亲妈。

最后,我又找贾晓慧谈话,告诉她爸、继母以及她 亲妈妈的话,贾晓慧表示一定会改正,不再出走,好好学习,不让家人在担心。我说:“贾晓慧同学,首先,你要学会尊重你的继母,你应该叫她妈妈。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以心换心,你对她好,她就去对你好。其次,你要多关心弟弟,爱护弟弟,这样你妈妈才会心里有你。再次,你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这样,你会有一种新的感觉。你继母就会喜欢你。最后,你要利用空闲时间帮助继母干一些家务活。”贾晓慧同学认真的听着,也按照我说的话去做了。

一个月后,我又家访了贾晓慧的继母。她说贾晓慧的确变化很大,她也很欣慰。快乐又重新回到了贾晓慧同学的脸上,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大。

后来贾晓慧同学又告诉了我一个简直是“惊天”的秘密。原来,贾晓慧,吴佳丽,柏楠,马泽龙,他(她)们几个约好了要一起出走。因为这几个孩子的情况和贾晓慧一样。于是我赶快找这些孩子谈心,疏导其心理问题。找家长谈话,让孩子与家长沟通,避免了一部分学生集体出走的教育失误。而且我还把这几位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学校多媒体室,观看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短片,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通过上述事例,我认为做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好书不算成功,不能算是好老师。而只有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然后将这几方面知识结合,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学生,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班里发生的这件事,我下载了反映学生心理教育的视频《爸爸、妈妈我们需要理解》,对全班学生进行心教育。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问题,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关心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孩子的心里健康已成为社会普遍性问题。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在教学工作的同时,留心观察,分析,认真对待这些孩子,及时与孩子父母或监督人沟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也要学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以弥补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生的心里问题,千万别当品德问题来看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孩子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却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用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效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比如事例中贾晓慧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做调查,当品德问题来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四、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上,特别是成绩差

的学生,要及时消除学生由于学习差而产生心理的孤单、自卑、缺乏自信、厌学的情绪。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再婚家庭孩子的心里问题。利用班集体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教育,满足学生其心理需求,是他们的生活、学习有目标,充满希望,增强承受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

五、面对问题,除了倾注爱心,高度负责外,还要有一种研究

的态度。

今天的教师,面对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光有良好的师德与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真正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只忙于总结停留于事物表面的东西,理论论证少。案例研究则是“就事论理”。因为它“就事”,从案例出发,所以要从案例中抽出理性的结论,所以它不至成为单纯描述性的文字。谈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结论却往往与老师通常的想法相去甚远。震撼之余,就会有所启发。愿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把案例研究作为一项工作,使其形成成果,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保护学生隐私,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