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摘要:幼儿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体系就是家园合作模式教学,因为这种模式结合了两个最为重要的力量来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状况,保障幼儿积极健康地成长。家园合作的重要之处在于改变了传统家长的教育观念,认为将幼儿送进幼儿园就能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这种态度会给学校方面产生一定的难题,同时也不利于幼儿培养计划的落实。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在家园合作中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家园合作;策略 引言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人生阅历比较浅,因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幼儿还没有具备完全离开家庭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家长的悉心照料。面对教学中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探索新型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发现,搭建家园合作共同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家园合作共同体构建和实施的策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家园合作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能够让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更能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流程和规章制度,有利于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活动,来促进学校各项措施的落实,让幼儿一直保持积极好学的健康心理。所以家长要落实家园合作的教学措施,就要积极了解学校的教学程序,配合好老师的教学计划,要在家中承担好教育幼儿的工作,来保障幼儿园内、园外都能够积极学习。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来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
情况和师资力量,来积极地督导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放心地让孩子到幼儿园进行学习。家园合作模式还能够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来监督幼儿完成课外作业。老师更能够了解幼儿的学习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到幼儿的优缺点,来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指导幼儿成长。
二、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在家园合作中的策略
(一)职前幼儿园教师课程体系中注重“家园合作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的家园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从职前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在现有的职前教师课程体系中,已经融入了一些家园合作元素,例如,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甚至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家园合作的形式、内容、方法等在这门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可见家园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职前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关注。但是根据本研究结果,教师家园合作能力框架是多维的,不仅包括家园合作的内容、合作技能等沟通合作技巧,还包括一些支持儿童的能力(如关心能力、观察了解能力、个性化教育能力),也包括一些支持家长的能力(如课程可视化、教养支持等)以及一些通识能力(如换位思考、情绪控制、反思等)。因此就需要在职前教育的全课程体系中涉及家园共育的环节。首先,可以在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中渗透关于专业知识、关心能力、个性化教育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儿童学”“儿童心理学”等基础类的课程中有意加强对支持儿童发展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在一些专业实践课程中(如“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加强对学生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培养。再次,在专业教法类(五大领域)课程中,应当加强学生课程可视化能力的培养。最后,可以专门开设一些通识类课程或活动(如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等)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反思能力、换位思考能力等。
(二)创新联系方式,家园合作精准引导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幼儿园教学指导中践行家园共同体,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成长状态,还有必要选择合适的联系方式完善家园互动的体系,继而对幼儿开展精准化的教学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家园共同体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展开家园合作。第一,保
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沟通,尽量选择视频监控设备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状态,选择线上沟通途径,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对幼儿采取针对性地引导;第二,公开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途径。在班级群、集体活动平台中一定要确保家长可以找到教师,并与教师沟通分析,从而及时解决问题;第三,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家访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教师可以选择提问、观察、分析等途径,保持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在家园合作中掌握教育幼儿的方式。
(三)举办内容丰富的家教合作模式活动
家园模式下的活动一般以幼儿园为主办者,家长和幼儿为参加者的亲子类型活动,这些活动要让每个家长都陪伴自己家的幼儿来加深他们之间的亲情。亲子互动活动可以每个月举办一到两次,来联络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父母到校来可以询问老师幼儿最近的表现,来对幼儿最近的学习状况做出反馈。还有一种活动是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来,来对幼儿园工作起到监督作用。教师能够作为领导者带领家长来参观幼儿园的日常任务,教师为家长介绍幼儿园里的各种情况,如规章制度、办学设施、课程安排等。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了解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来对幼儿园的日常管理起到监督作用。家长主动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可以理解幼儿园工作者的辛苦,更能够积极地配合家园合作模式的开展和推广。
(四)引导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而父母也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因此构建一个美好、温暖且温馨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园也需要定期开展家长教育活动,督促家长为幼儿的成长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到戒除不良习惯,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行为语言的规范,要给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向家长学习。同时家长也要约束自己的脾气,对待孩子的问题一定要耐心地教导,确保自己的脾气不要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要严慈相济,面对应该严肃处理的问题一定不能疏忽,一定要让孩子产生重视。幼儿园也要让家长减少溺爱,让家长加强对幼儿心理的关注,同时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
形成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例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一些琐事也应该自己去完成。并且要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让孩子对生活产生一定的认识。总之只有构建好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确保能够在日常中培养好幼儿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在幼儿园搭建家园合作共同体,是改变幼儿园教学中低效现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主动探索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活动等,开展教学引导,从而在仔细分析和积极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机制,继而促进家园之间的相互理解,共同朝着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方向引导幼儿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娟.幼儿园小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C]//.第三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702-716.
[2]董艳娇.浅谈家园合作助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创新[J].第二课堂(D),2021(08):67-68.
[3]沈丹.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8):33-34. [4]史琼瑜.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析[J].科幻画报,2021(05):90-91.
[5]张晨潇.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学苑教育,2021(13):8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