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主题画面化_浅析大型纪录片_故宫_的视听语言

主题画面化_浅析大型纪录片_故宫_的视听语言

来源:榕意旅游网
实践与创新

热播冷评主题画面化

的视听语言———浅析大型纪录片《故宫》□王红叶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一、扎实的案头工作,为纪录片主题奠定了历史和学术的基础。

故宫500年来发生的种种故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讲得完的。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中,选择出最精华的部分并用镜头表现出来?如何保证拍摄的内容不存在历史性的硬伤?又如何把这些资料打磨成最终与观众见面的解说词?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耗费了摄制组至少一年的时间。

确定拍摄以故宫为主题的纪录片以后,摄制组的成员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开了许多次策划会。在反复的争执与讨论中,这个大型专题片确定了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是紫禁城怎么盖起来的,第二是盖起来怎么使用,第三是它里面有什么宝贝,第四是故宫博物院的历史。”①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翻检了超过2000万字的史料,在超过200位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开始撰写解说词。由于背景资料庞大,解经过斟说词也写得十分细致,第一集的解说就超过10万字。酌删减,最终形成了每集6000字左右的解说词。扎实的案头工作,为这部专题片奠定了历史和学术的基础。

策划拍摄之初,制作者曾试图从揭秘入手,结合民间的逸闻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故宫。随着对资料的进一步熟悉,他们发现这些民间几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大都是错误的。比如,传说中因为天上紫微宫有10000间房,所以地上的紫禁城有9999间半的房子,但专家却说,实际上故宫现在能数得出来的房间也就八千多。还有人们在影视作品里常看到,一到晚上皇帝便去自己宠幸的妃子后宫,或者用一条锦被裹着妃嫔进入皇帝寝宫,这也与明清宫廷生活完全不同。专家的考证破解了许多人对明清宫廷生活的错误认识,为《故宫》增色不少。

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故宫的历史、今天《故宫》全面、

与未来。那美轮美奂、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和馆藏文物,那很多不为人知、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厚的艺术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崭新感受。《故宫》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的导演郑永志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在拍摄这一集时,摄制组专门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寻找了晚清从未公开的资料,并拍摄了溥仪当时赏赐给溥杰的文物清单以及当初太监、妃子拿着文物出宫时内务府出示的出门条等实物。“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年溥仪是如何带走宝物的。”②正是因为诸多的鲜为人知的资料,《故宫》才真正实现了纪录片纪录历史的社会价值。

二、强调叙事因素,将故宫500年历史贯穿在整个纪录片的叙述中。

三大殿和三宫是故宫的主体《故宫》的故事性很浓郁。

部分,也是该片拍摄的重点,但每一位导演更看重的是发生在故宫中的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在第一部分中就首次披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点,以往都是不为大众所知的。比如故宫的设计师是谁?故宫到底经过多少年建成的?在故宫重建当中,所依照的图纸是什么?在故宫的建造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导演的手法与镜头语言演绎了出来。

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宫廷生活细节被糅合进了纪录片的叙事中。对于生活在故宫里的人,人们其实都是抱着很大误解的,人们往往只是看到他们很辉煌、很奢华的一面。在人们心目中,生活在这里的人已经被权力异化了,以至于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在《故宫》这部片子当中,创作者在极力地通过他们的个人感受传达这样一个观点,这里也生活着和我们有相似情感的一群人。

比如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份记载上说,雍正帝在批改一份带病上朝的大臣的奏折时,特意在奏折底下为这名大臣写下了治病的处方。而明末权宦魏忠贤尽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却很少见关于他宫廷生活的记载。经过仔细翻检,编导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魏忠贤早上起来洗漱的时候声音总是大得惊人。这些细节让原本表情严肃的故宫变得充满了温和的情绪,饶有趣味。尽管也有批评者指出《故宫》在

32007.声屏世界

47

实践与创新

热播冷评宏提高叙事水平上还大有可为,但这已然是对习惯正面、观叙述的电视台节目风格的一种突破。

三、引用了电影创作中的理念、技术、设备和人才,是故宫》很具有创新的地方。《

《故宫》的创作借鉴了很多电影里的叙述方法,一改以往很多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低调缓慢地进入情节,缓慢地叙述;它一开始便很快地进入主题,气势非常恢宏,节奏感很强烈。

《故宫》最大的技术改变是用了高清摄影机,它接近于电影的品质。包括在音乐上,很多音乐的发烧友会细心看到这套节目和往常的纪录片是不一样的,这套节目制作的声音是用电影的方式制作的,如果观众的电视机有很好的音箱,用发烧级的音箱去听,会听到非常好的音乐效果。

电脑动画无疑是《故宫》显著的一个特征,片中近80分钟的CG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CG主要用于再现故宫的修建过程以及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等等。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③这是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当中第一次全面地采用了动画再现的手段,由于故宫很多场景以今天的人力、手段难以如实复原,《故宫》摄制组和国内最好的两家动画公司合作,将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场景、建筑原貌逼真还原。比如,登基大典的再现,故宫如何从一片平地建造起来的再现,皇帝结婚的场景再现以及从空中鸟瞰故宫的全景,都是在国内第一次制作出来的。从创意到制作到最后完成用了至少一年半的时间,这在过去主流或者大量的纪录片的创作上是很少使用的,或者使用的量不大。现在国内动画制作的所有技术特征性的东西和主要的几种技术手段,《故宫》都使用到了。

到了天上流动的云,宫墙上移动的影子,故宫也因此有了自己的表情。其次,是移动光源,这个光源当然是可控制的灯光。一般拍一幅画或一个物件,往往是摄影机在画里面或物件本身摇一下、变变焦,而这部片里是移动了照明灯光,方法简单,但产生了运动感,效果很好。

比如说在现实部《故宫》利用颜色的元素来反映故宫。

分,突出它的金黄色和红色,把这两种颜色提炼出来让它更强化一些,在历史部分,用比较单一的颜色,这是在公众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大家认为的这种色彩的感觉。另外,现实和历史的部分的结合也是通过颜色段落不同的表现,让它把逐个段落更加清晰的区别开,这样让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整个在叙事的过程当中把颜色元素作为叙事的这一种手段。

四、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丰富了《故宫》的视听语言。除了前面说到的一些特殊的摄影方法和动画手段以外,《故宫》几乎动用了所有已知的影视创作手法。

原生态的、跟踪记录的方法,在《故宫》1.纯纪实的、这部片子中有大量的使用;

2.口述历史的方法,人物访谈式的,做得很精彩;3.常规意义上大量专题片式的创作方法,比如说空镜

头加解说,空镜头的使用,《故宫》也做了很好的借鉴;

文物的一些挖掘和4.文献的拍摄方法,关于历史文献、方法;

这种再现用影像方法去5.情景再现(也称真实再现)。

模拟当年历史,比如皇帝上朝、礼仪方面、后宫的一些生活,但是这种再现又不能拍得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实在,所以他们用一些技术手段让这种所谓的历史再现结合着一个主线的讲述,让它虚实结合,似有似无。这种感觉让观众在观赏片子的同时自然地被带进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达到一种独特的效果。一般而言,知识性和说明性的真实再现值得提倡,如《故宫》中古玉的开采,古代工匠的雕玉流程,瓷器的制作,如何操作科学仪器,都使用了这种手法。但意向性和抒情性具有视觉想象力的真实再现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故宫》总导演周兵曾经写过一段话,“从电视领域而言,我们希望改变一些什么,所以从电视很多技法上和电视本身的创作上,我们肯定有很多想创新的东西。《故宫》之所以跟以往纪录片不一样,最根本的差别可能就是用电影的理念拍摄电视纪录片了。”④所谓电影的理念,很显然,其核心与“主题画面化”异曲同工。◆

注释:①徐德芳.《专访纪录片<故宫>制作班底》东方早报》.《.

2005年11月27日

新京报》②③甘旦.《<故宫>开启神秘大门》.《.2005年9月29

1.纯3D制作:没有任何可以拍摄的对象,完全用电脑

数模来制作一个历史场景和历史画面,如开篇镜头;

2.3D制作与实景拍摄相结合:人和道具是真的,历史

场景是3D的制作,例如第一集中万人运石,第三集中太和殿广场登基、神木出山等等;

3.从3D动画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的制作到二维动画的

转换:如第六集中瓷器运输,第十一集中文物搬迁;

4.以一些古代绘画为蓝本制作成二维动画:如《燕京

八景图》《康熙南巡图》《光绪大婚图》。

《故宫》邀请的摄影指导是掌镜《英雄》《十面埋伏》的著名摄影师赵小丁。大量的吊臂、推轨、斯坦尼康镜头出现在片中,而且很多镜头的光影感觉捕捉得很好,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大量的延时镜头。我们寻常看到的故宫是凝固不动的,通过延时镜头,拍摄到了故宫同一景点四季的变化、故宫一日内的光影变化,以及在同一空间内不同历史时间的再现,时间和空间有了流动感。摄影师们用这些元素把一个固定的、缺少变化的、比较呆板沉闷的建筑群赋予了生命,让它在细节上静中有动。我们在纪录片里看

32007.④周兵的个人网站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栏目责编:曾

48

声屏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