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柏坡实习报告

西柏坡实习报告

来源:榕意旅游网
西柏坡精神和传统

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到达圣地--------平山县西柏坡。西柏坡是是和党进入北平,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和党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红色之旅西柏坡,是胜地、伟人生活工作原址;老一辈家对当时的忆苦思甜。参观胜地对于加强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西柏坡之行感触颇深。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而大大推动了各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与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西柏坡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旧址大院 ,我们看到了很多领导人的故居像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董必武。还有作战室旧址和机关食堂旧址,朱德的办公室、休息室和会客室的旧址等。 看到他们居住和办公的环境:他们睡的是木板床,屋里的摆设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只煤油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老一辈者的艰难与辛苦,为他们坚定的精神而感动。但是就是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下,党和为指挥着全国的斗争胜利召开了一系列著名的会议。其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党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建设指明了道路。

西柏坡不仅仅是“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更升华为一种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首先,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党领导人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取得了全国的。 其次,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党进驻西柏坡期间,敌我力量对比表现为敌优我劣,但我们有广大百姓的支持。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并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取得了全国胜利。三大战役胜利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坚持积极进取不断的精神。再次,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中国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中渐渐形成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最后,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党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此外,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全国,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乃至对新时期推动四化建设,对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头脑,对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刻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更大的挑战,都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的问题,并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学习和领会两个“务必”的精神,并切实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去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

品格及艰苦奋斗的作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