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皆来源于大自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七年级的学生虽刚接触生物学科,但小学阶段开设自然学科为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了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方法、构成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即绿色开花植物繁衍后代。教材分析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对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本节教学内容包括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重点是花的结构及花和果实、种子一一对应的关系,难点是微观抽象的受精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因此,教师以生活联系实际,描述我们所吃的食物的是如何而来,抽象问题生活化、具体化,从而突破重难点。 知识层面: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识别花的基本结教学目标 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结合生活实际,描述
初中生物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开花后授粉受精的过程及阐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技能层面:熟练掌握观察法,能够自主完成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讨论交流能力。 情感层面: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形成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统一的观点;关注地方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及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生物学已经两个单元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种子的萌发,根的生长及生长所需的条件等,对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节课之学生学习能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对组织,器力分析 官,受精卵等的概念不难理解。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接触到花,果实,种子等,对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能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 生物与生活联系紧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每一地区都有本地区独特的地方,这些独特的地方恰是教学策略选学生熟悉且有话说的地方。利用阿峨新寨的版画文化为择与设计 线,把文化渗透到生物的学习中,其中歌曲欣赏、探究活动、小游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壮语歌,同时播放文山马关
阿峨新寨版画。让学生感受壮族文化的同时知道壮族的版画是以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节日的内容为题材,结合民族生活、生产劳动内容。 教师设疑:4幅版画反应什么样的情景接着,教师请班上壮族同学分享本民族的特色美食,6月初一壮族过小年,家家户户都会染花饭,春节时包粽子当地称马脚杆,这些美食是怎么来的呢?在版画上反映出了美食怎么来的?,而这些壮家美食是水稻开花结果得来。 二、开花和结果 (一)开花 播放生物兴趣小组拍摄的田野上各种花的一组照片,结合视频展示花蕾绽放成美丽花朵的过程,鼓励学生描述花萼裂开、花瓣由外向内依次展开、中间的花蕊显露的过程。总结开花的概念。 通过学生实践和观察植物的开花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考,认识到植物开花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二)花的结构 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时令花,设疑这些花相同吗?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吗?接着出示桃花模型,结合课本花的结构模式图,认识花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解剖:每两人一组解剖一种花,引导学生观察
花各部分的结构,并把各部分粘贴在练习册表中,教师巡视、指导,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认同花的结构基本相同,并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探究质疑: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并回答。(1)假如将教师手里的花雌蕊掐断,它还能发育成图上所示的果实吗?学生回答,待学生探究后教师评价。接着,纵切花的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壁、胚珠、柱头、花柱及花药内的花粉,观察后请推测它们与果实与种子的关系。 (三)果实的形成 教师设疑:开花和结果是连续过程。开花后成熟的花药开裂,花粉到哪里去了? 多媒体展示:(1)传粉→受精→果实发育视频。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教师给以引导和评价。 (四)果实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课本中花生的谜语。教师设疑: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什么? 课堂小游戏:请2名同学到讲台上背对黑板将花生果实从外到内解剖,黑板上出现“麻屋子”、“红帐
子”、“白胖子”其中一个词,其他同学大声念出来,台上同学迅速拿出对应物,答对多者胜。 教师创设情景,多谋体展示桃花及桃子(果实)的剖面图,教师设疑:(1)你认为果实的果皮和种皮分别由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2)种子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来的?(3)我们吃桃子时,吃的是果实的哪部分?是哪部分发育来的?学生小组(每4人为一组)讨论后回答,师给以评价。接着,让学生们把自带的果实拿出,进行实物解剖自带果实(梨、葡萄、橘子等),认同果实的结构,归纳总结花与果实、种子发育的对应关系,完成图1。 图1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直击生活 多谋体展示图1壮家香喷喷的花饭图、图2壮乡儿女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图、图3不饱满、缺粒玉米图和图4空瘪稻谷图。教师引领:我们能吃到香喷喷的花米饭,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结果,辛勤劳作就希望有好收成,在生产过程中最怕遇到图3和图4的情况,请同学当指导员,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农民伯伯找出遇到图片中的难题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播放的壮家美食及非洲饥饿图片结束本节课。 课例研究综
1、通过民族特色的歌曲和版画将学生带入民族特
述 色文化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题“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且笔者所在单位在文山马关,文山是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11个民族,学生对壮族文化相对了解。 2、解剖花的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中,学生在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的同时,使合作探究的技能和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多次重复突破重难点。 3、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使微观、抽象内容具体化。明白“绿色开花植物的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果实形成”的全过程,进而明白平时所食食物是如何而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4、通过游戏、实物解剖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强化了本节课所学花、果实等的结构及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利于学生在实践和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 5、让学生在欣赏自然恩赐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世界上有一些人还在温饱线上徘徊。因此,要珍惜自己所拥用的、保护植物资源,爱惜粮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