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天地I The stage of heaven and earth 话剧演员的舞台节奏把握 ■邢秋凯 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包括了声、台、 行、表,故而话剧演员往往更注重台词和肢体的 基本功练习。但这些技艺只是一名话剧演员应该 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一名优秀的演员应该懂得 张弛有度的舞台节奏才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一 部戏的魂。很多演员觉得,舞台节奏的把握与控 制应该是导演的工作,他们只负责把剧中人物的 台词说得准确,行动表演得逼真贴切就可以了。 这是很多演员对舞台节奏认识的误区。诚然,导 演要对戏剧舞台的节奏起总体布局和设计的作用, 但是总体布局和层次设计的实现,最终依托的还 是演员的表演。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演员 对舞台节奏把握得准确与否决定了一部戏的成败。 演员要想将舞台节奏拿捏得当,首先就是要 准确把握剧中人物性格,这也是排演之前导演要 求演员做人物小传的原因之一。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变化、性格展示以及人物的成长都要依托戏 剧语言来实现,这既包括台词语言,也包括肢体 语言。这是演员表演人物最重要的手段,是角色 心理活动外化的主要形式。演员如果只是简单的 能把台词倒背如流,并赋予人物语言以充沛的情 感,是远远不够的。台词表达的快慢、轻重、缓 急都至为关键,会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和故事 的推进。即便是这些都能够顺理成章地完成,但 如果节奏混乱也会使效果大打折扣。举个例子,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姐夫与小舅子》大家都 再熟悉不过了,其中有一段台词对话是这样的—— 朱时茂扮演的姐夫问陈佩斯扮演的小舅子: “家 庭住址?”陈佩斯并没有急于接下面的台词,而 是鼻息急促翻着白眼瞧朱时茂,看出是强忍怒火。 朱时茂不耐烦地接着催问:“家庭住址?问你呢!” 陈佩斯立马接到:“你一天跑八趟,你问我!” 这两句的对口几乎是毫无缝隙的,跟前一句的询 问与反应截然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台词节奏 的准确把握既让喜剧的感染力被放大,又让小舅 子的狡黠滑头更深人人心。相反,如果第一次询 问时就接,或者第二次询问后中间有个停顿,绝 对达不到让观众捧腹大笑和记忆犹新的效果。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对台词节奏的设计其实 112 I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才能准确地掌握好台词的节奏,而正确的台词节 奏则会让人物l生格更鲜明、更突出。 除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要深入剖析外,演员 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剧情、矛盾冲突和戏剧的高 潮,掌控情感进发的层次和节奏。我们常常看到 很多演员在舞台上从头到尾都很卖力、很认真, 但观众对其抑或声嘶力竭、抑或哭天抢地的表演 却丝毫没有感同身受,这就是典型的表演缺乏节 奏所带来的结果。表演要有节奏,要逐渐让观众 有代入感,才能有移情作用的产生。话剧《索菲 亚教堂的钟声》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应该是 那句:“我想回来找你,可是欧洲在打仗,全世 界都在打仗……”男主人公的这句台词反复出现 过,可在演员的演绎下,每次的感觉都不尽相同。 最初慷慨激昂极力解释,这句台词节奏较快,且 声音有力度;到之后无奈的、一遍又一遍的澄清, 此时已不如最初般响亮了,这也反映了他内心对 自己的怀疑;再到最后回国面对等了他一辈子的 爱人时,这句台词已完全连不成句了,苍老的声 音里满是自责和痛彻心扉的悔恨,演员步履蹒跚 地慢慢走下,让观众从心底为这段半个世纪的等 待唏嘘不已。由此可见,我们从他对这句台词的 节奏把握,肢体语言的不同处理,是可以很清晰 地沿着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感受到他在不同 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而能够对整部戏的主题有更 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需要各个环节的 相互配合和补充的,而舞台节奏是戏剧表演的灵 魂,话剧演员要重视舞台节奏,不断培养自身的 “节奏感”,永远记住“过犹不及”。要生活化, 更要情境化,在特定情境中设计自身表演的节奏。 只有表演上达到张弛有度,才能带来戏剧的跌宕 起伏,才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责任编辑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