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雕琢懂得道理因此统治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先王正典说的就是这个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虽然美味至极大道好的地方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反省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促进德行学识
教育别人学习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长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于轻松归功劳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与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
敲击
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知识点】(一)通假字
(1)学学半
(2)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二)古今异义
(1)人不学,不知道
古:懂得道理今:了解。
学通斅,教育别人。
说通悦,高兴,愉快。
(2)虽有嘉肴
古:即使。今:虽然。(3)虽有至道
古:最好的。今:到。(4)后其节目
古:树木分枝长叶的坚硬之处。今:文艺演出的项目。(5)待其从容
古:读作“舂容”。重撞击,形容声音洪大响亮。今: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建国君民统治(2)意动用法又从而庸之认为,,有功劳。(3)形容词用作名词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教然后知困困惑的地方。(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其此之谓乎
(2)介词结构后置念终始典于学(五)一词多义
道:
人不学,不知道道理。此皆进学之道也方法。反: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过来,反省。不善问者反此相反。
【寓意/主旨】
第一段:人有天赋,但不经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第二段: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段:说明教师发问和答问的重要原则,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写作特点】
文章尤其善于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来说理,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读来生动活泼,毫无板滞枯燥之感。其中有些比喻如“玉不琢,不成器”来比喻“人不学,不知道”,用“攻坚木”来比喻“善问”,用“撞钟”来比喻“善待问”,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中说:“由始至终要经常想着学习先王正典”,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至极大道,不学就不知道其中奥妙。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中说:教育别人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长德行学识。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学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跟随着老师学习更把功劳归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勤苦而学生收效甚微,学生跟随着老师学习还要埋怨老师教导无方。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木工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纹理较顺的部位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功夫到了,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不善于提问题的人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如同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弱,用力大,钟声则强,等到尽力撞击时,则发出最为洪亮的一声。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恰巧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