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教材的认识:
《牛和鹅》是“角度”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我在初读文章时,领会到的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多方面的,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当我们在遇到弱小时不能欺负,遇到强暴不要害怕,这样你的自信就能战胜邪恶势力;还有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我想一篇文章传达出来的意义、思想是多面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也是作者高明之所在。但这篇文章放在“角度”这一主题单元,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更强调了让学生懂得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篇文章的编排价值,不光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知识性,更多的还是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载体。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
1、进入五年级下册,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历练机会。
2、针对这篇文章来说,虽然故事的确是浅现生动的,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语言文字中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 设计思路、理念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让学生在自读、练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接下来重点品读“我”被鹅追赶的经历,在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和感悟“我”怕鹅,鹅不怕“我”,金奎叔不怕鹅,而鹅怕金奎叔的不同表现,再从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出发,在课文中找到产生这两种不同表现相关原因的语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在对比中分析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1、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组。2、根据本文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画面,分角色读,读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等等。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练读,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层次,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齐读课题 2、汇报交流。 1、板书课题 2、谈话: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牛和鹅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吗?(重点关注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对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概括) 3、小结:这是我们眼中的牛和鹅,到底作者笔下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1、学生自由练读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重点文 课文. 关注: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不会认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能够读通、读顺每句话,不好读的句子反复练习。) 出示本课拟声词,请个别学生读。“吭吭、吁哩哩,啪嗒啪嗒,啪啪啪”(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相机正音。 2、正确读出本课点关注:观察判断词语的类别,讨论这些词语的正确发音:模拟人、动物、的拟声词。 物品发出的声音。) 2、组织齐读课文。(重点关注:读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1、快速浏览课知课文内文脉络层次 2、组织学生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文,根据提示作容、理清课出思考。 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思考:课文讲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分别是怎样的?由于什么原因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 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提示在小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学生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组内交流课文的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关脉络层次。 主要内容。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划分层次,进行交流。 四、学习课1、浏览1——4文第部分:自然段,找出对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 2、学生练读。 应段落,汇报。 联词合理处理、清楚地表达。) 3、组织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重点关注:在学生表达逻辑顺序、用词准确恰当上给予点拨指导。开始:欺负牛,怕鹅;通过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受到金奎叔的启发;后来,不欺负牛,不怕鹅) 4、指导学生划分层次。(重点关注: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层次。第一段:1——4自然段,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第二段:5——11自然段,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第三段:12——13自然段,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1、组织学生浏览1—4自然段,找出通过抓关键字词,人不怕牛,而怕鹅的段落。汇报。 2、组织学生,练读人不怕牛,怕鹅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在读中感知,在评 的句子。(重点关注:抓关键字词,中促读、促悟。 用着重符号标注出重复使用的字词“敢” “才敢”,读好包含三个“敢”和两个“才敢”的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感悟对人们牛的不怕,和对鹅的怕) 3、汇报读、评读。 3、组织学生汇报读、评读。(重点关注:读出感受,读出画面感) 五、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刚开始人们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对牛和鹅的态度,后来为什么又发生习的欲望。 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刚开始:欺负牛, 怕鹅 (1——4自然段) 通 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 (5——11自然段) 过 受到金奎叔是启发 后 来:不欺负牛,不怕鹅 (12——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我”怕鹅,鹅欺负“我”,以及金奎的确很强,而鹅很弱小的不同表现。。
3、通过重点关键的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 ,“我”怕鹅,鹅欺负“我”,以及金奎的确很强,而鹅很弱小的不同表现。
教学难点:通过抓重点关键、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承上启下的谈话:这节课我们2、随着老师的叙述回顾呈上启下,直插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文章,上节课的内容。齐读5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刚开始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是不怕牛,而怕鹅,后来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就是因为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受到了金奎叔的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次经历,齐读5——11自然段 二、学习9——11自然段理解我和金奎叔的对话 2、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读出感悟) 3、边读边思考。(重点关注:从我和金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在这次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有那些段落是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浏览找段) 2、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 3、交流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学生浏览一部分,找 三、明确我怕鹅1、引导学生从第一部分去找出描1、的原因,感悟在写“我”怕鹅原因的句子。(鹅句,汇报。 “我”被鹅追赶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 的经历中, “我”以鹅不怕人)相机图表板书。 对鹅、鹅对“我”让学生在作者被鹅追赶的经历的态度和具体表2、 中去找找那些自然段是在写作者现。学习5——7怕鹅,而鹅不怕人。(重点关注:2、略读5——11自然自然段 梳理出我怕鹅的原因。 1、生浏览,找段,汇报 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 ——11自然段。 重点段落。 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找到对应段,汇报 的段落5——7自然段) 3、组织学生默读5——7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作者怕 通过多种形式 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 “我”对鹅 鹅对“我”的态度。 (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用 3、按要求进行勾画标鹅的句子,用“ ”勾画出描注,自由练读。 写鹅不怕人的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现出“我”的害怕 和鹅对人的不怕) 4、组织交流,提升感悟和朗读。 (重点关注:勾画出的句子中对 作者的那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非常怕鹅。请你读出 作者对鹅的害怕的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活动) 5、组织汇报勾画鹅不怕人的句现了一只什么样的鹅?指导学生用读展示一只凶狠的鹅、嚣张的 子。(重点关注:交流你眼前出 4、交流勾画的作者怕鹅的句子是从那些方面表鹅、目中无人、神气十足猖狂的现出作者的害怕。并用读展示出作者害怕的语鹅) 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汇报勾画出的鹅不怕人的句子; 交流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鹅。朗读展示眼前鹅的形象。 四、明确金奎叔1、过渡:正当作者极度恐惧、鹅1、学生默读12自然不怕鹅的原因,十分猖狂之时,不怕鹅的金奎叔感悟金奎叔的确出现了,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很强,鹅很弱小呢?组织学生默读12自然段。的具体表现。学(重点关注:在金奎叔眼里人和习8——11自然鹅是怎样的关系?找到关键语句 段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并指导理解,相机图表板书) 2、组织学生默读8——11自然段。(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 段,勾画出揭示金奎叔不怕鹅原因的语句、理解。 梳理出金奎叔不怕鹅的原因, 勾画、练 用“ ”勾画出描写描写2、学生默读,读,感悟。 金奎叔的确很强的句子,用 “ ”勾画出描写鹅很弱小的 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 现出你的体会) 在读中感悟金奎叔的确很强,鹅很弱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朗读。 五、深化主题,1、谈话:正因为金奎叔用实际行1、学生倾听。 揭示道理 动证明了人实在比鹅强,用语言告诉了我,让我别再怕鹅,所以我以后一直不怕鹅了。 3、组织学生汇报、研读交流。(重 点关注:组织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说的话,在朗读中感 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3、汇报、研读、交流。 2、引读12自然段。(重点关注 组织学生交流我为什么不怕鹅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作者前后了?用图表的形式相机板书。) 2、与老师合作读12自态度的对比分然段。交流我为什么现析,利用图表的3、组织学生对比观察我前后对鹅在不怕鹅了。 牵线搭桥,帮助不同态度的图表。(重点关注:学生直观系统3、学生对比观察图表,组织学生交流还是同样的鹅,还地理解了故事讨论出开始我是从鹅的是同样的我,为什么刚开始我怕揭示的深刻道角度去看,后来我 是从鹅,到后来却是鹅怕我,我却不理。深化了主人自己的角度去看,就怕鹅了呢?) 题。 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由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去生活中去发现这种情况吧。 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于认识不同,所以就会 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 从我的眼睛看 从鹅的眼睛看 角度不同 鹅 弱 我 强 鹅 大 我 小 认识不同 我不怕鹅 鹅怕我 鹅欺负我 我怕鹅 结果不同 课后反思:1、本课笔触细腻,描写生动具体,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
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要揭示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想象到的画面,体验到的情绪,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读悟的有机结合,贯穿了整个教学,整堂课做到以读代思,以读促思。如,初读课文时,知道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通过边读边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文字意义,尽快感知课文内容;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读了有思,思了又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读中,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努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落实,本节课而言虽然学生已积淀了许多的阅读方法,但在每一节课中还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历练,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节课中包括了多种阅读方法的演练:如标注勾画,默读、浏览、略读、有感情地朗读指导等,为今后学生自能读书打下了基础。
3、关注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语言文字是很强的感性材料,同时字字句句也隐含着理性,本课恰好反映的就是理性的道理。如何挖掘语言文字蕴涵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我对文本中关键语句,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充分挖掘,将之图表化、系统化,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者要揭示的道理的内在逻辑性,很好地在语言文字内在与外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更深刻直观地感悟了作者揭示的道理。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