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来源:榕意旅游网
40地方种业2016年第1期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学林 张东昱 张文波

(甘肃省张掖市种子管理局,张掖734000)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素有“金张掖”和“塞上江南”之美誉。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和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同时还是生产多种农作物种子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张掖市在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蔬菜、瓜类、花卉、中药材等为主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为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市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的基础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随着国内外对种子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种子生产企业千方百计改善条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种苗培育中心,进行统一育苗,部分企业借鉴国外经验,购买或租赁土地,进行农场化经营,既有利于管理,又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种子质量。

1.4 专业化制种队伍不断壮大 在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企业培训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据统计,目前全市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企业职工达1000多人,制种农户达到1万多户,农民技术员及杂交授粉工人约3万人,广大制种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生产经验,种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种子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蔬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如蔬菜繁种每667m2纯收入达600~1200元,与一般粮食杂交番茄制种每667m2纯收入达3600~12000元,常规

1 种子产业现状

1.1 种子生产面积持续稳定 2015年全市各类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制种面积达到19.03万亩,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达30多种,品种(组合)达到200多个,总产种量4800万kg以上,预计总产值达到3.96亿元。所生产种子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韩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种子120万kg以上,已与国外的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制种关系。除满足本省农业生产用种外,还可向兄弟省区提供大批量的优质农作物种子。

1.2 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 由于本市优越的资源禀赋,国内种子生产基地不断西移,在玉米种子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蔬菜、花卉、牧草、中药材、食用菌等作物种子(苗)的生产经营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在本市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36家。台湾东方种子公司、法国利马格兰种子公司、日本坂田种苗株式会社等一大批专业蔬菜种子公司都先后在本市建立生产基地或委托市内生产单位代繁代制种子。同时企业不断加大品种认定力度,全市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蔬菜品种8个,为本市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1.3 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通过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基本农田和低产田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水相通、路相连、沟渠路桥涵洞相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田、稳产田和发展优势农产品

作物相比,收入可增加3~20倍。种子产业的发展,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基地农户观念的更新,加快了市内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经过多年发展,本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本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依法生产、经营观念淡薄,市场秩序较乱 一是无证生产或不按要求登记备案的行为普遍存在;二是相互争抢基地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新到本市发展的企业,不注册不登记,采取一些违法的手段抢撬基地,扰乱正常种子生产秩序;三是抢购、套购种子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成为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四是种子经营行为不规范,有的种子企业及经营门店经营的袋装种子标签标注内容不全,经营过期的种子和应该包装而未包装的种子,甚至违法经营未经授权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

2 存在问题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年第1期地方种业412.2 生产企业与农户合作随意性大,合同不规范,缺乏诚信 一是种子生产企业既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也不注重培植基地,而是相互拆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二是生产合同不规范。虽然使用了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但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时签订了附加合同,甚至有霸王条款,要求农户的多,要求企业的少,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三是部分企业和基地农户诚信度差,一方面部分生产企业诚信意识差,故意拖欠种子款,报废种子不提供充分的证据,缺少田间生产档案,导致企业与农户之间矛盾加剧,农民上访事件增多;另一方面个别农户不按照企业的技术规程去操作,投机取巧,一旦种子质量不合格,企业按合同要求拒付种子款,农户则无理取闹,上访政府。

2.3 制种基地小,环境不断恶化 一是由于近年来本市生产的蔬菜品种多,加之企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有的企业采种后的果皮、果浆以及植株残体不指导农户集中处理,而是随意乱扔,导致一些新的病虫害在市内传播蔓延,制种成本逐年提高,同时严重影响了种子生产基地安全。二是部分企业为了落实基地,不按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或者放松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制种农户互相攀比,不按技术要求生产,甚至掺杂使假、不投入或少投入,严重地影响了种子质量。2.4 基层种子机构监管手段落后 市、县区种子管理局人员偏少、经费缺乏,执法和监管手段落后,加之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玉米制种基地监管方面,难以对蔬菜制种基地进行全面的田间检验和质量监管,无法保证种子质量。

2.5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对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已经有了明确的扶持政策,但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扶持政策尚不明确,企业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研发、销售难以做大做强。

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3.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市、县(区)种子管理部门要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组织人员对种子市场和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查处无证、超范围经营,经营散装种子、质量不达标种子及非法包装销售种子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种子经营中的代销行为,杜绝非法经销主要农作物种子、未经审定、认定品种种子的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3.3 加强种子基地环境和生产安全保护 种子企业调入的亲本种子,必须经过复检后方可安排生产,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尤其对果皮、果浆及植株残体的处理要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引导教育农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就地深埋或烧毁处理工作,切实保护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产安全。面对逐年加重的病虫害问题,在加强种子进口检疫的同时地区间应该组织起来制定病虫害防治手册,从种子进口到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严加预防。对于由于串粉引起的种子质量问题,相关部门要督促各制种企业严格管理,建立雌雄株的隔离区,加强人员培训,防止人为混种。

3.4 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管理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将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监管 工作。

3.5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制种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基地建设、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参照粮食补贴的相关政策,将蔬菜制种大市、大县列入补贴范围,制定出台相关补贴政策,进一步保护企业和制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是本市种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最具活力的新亮点。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张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杂交玉米、马铃薯、大(小)麦、瓜菜、花卉和杂交油菜等种子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机遇,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提高种子管理者、生产经营者及广大基地农户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一是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种子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和广大基地农户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企业和基地农户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二是各种子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在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职业

4 发展前景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2地方种业2016年第1期石林县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黄志生

(云南省石林县种子管理站,石林652200)

摘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国家十分重视推进全国种子产业发展。石林是滇中农业县,通石林自建县制后特别是过对石林种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到完善,创新力服务力提升,管理步入法制化;但也存在企业育种手段单一,技术人才缺乏,生产基地受限,种子监管面不全等问题。研究提出要明确石林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目标和思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基础功能升级,创新监管服务机制等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种子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1996年以来的一系列种子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得

土为主;海拔1500~2601.4m,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适宜种植玉米、水稻、麦类、豆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及水果、蔬菜、花卉等特色作物,并逐步发展形成石林优势产业。石林区域和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抓好种子产业建设,既是推进石林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云南、辐射带动西南地区和全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2 石林种子产业发展过程

1 石林种子产业发展背景

种子是具有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良种又是农业增产与提质增效中最关键、最活跃的科技因素,种子成为国际国内农业竞争的聚焦点。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种子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种子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着力组织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体化为载体的种子产业体系[1]。

科技为基础,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为中心,育繁推一

云南是边疆农业省,石林是个农业县,距昆明

粮留种;1956年成立种子工作站后,贯彻“四自一辅”方针,建生产队良繁基地,自选自留自繁自用地方品种为主,引进良种为辅,农业用种自给自足,地方老品种得到应用与种植保存,并开始引试良种。

2.2 双轨制与市场经济前期“四化一供”阶段(1978-

1950年路南县政府成立,组建农业工作组指导农民以

2.1 计划经济时期“四自一辅”阶段(1950-1977年) 

1995年) 石林种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主建设853.4hm2种子生产基地(其中水稻86.7hm2、小要贯彻“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由县种子站组织

子经营综合楼、14000m2种子加工基地,开展良种引试、选育、生产、加工与供应服务,推行品种布局区域

麦66.7hm2、玉米33.3hm2、绿肥666.7hm2)、1900m2种

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和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商品化进程加快,石林步入品种自主研发 时期。

2.3 深化改革开放时期第1轮种子工程阶段(1996-育种站,扩建小麦良繁基地166.7hm2,新建玉米制种2007年) 实施第1轮种子工程,县种子站建立3个

地处24°30′~ 25°3′N、103°10′~ 103°41′E。全

78km,属昆明一小时经济圈,是滇中高效农业示范区,

县耕地面积3.6万hm2,土壤以石灰岩和酸性母岩红壤

基金项目:云南省2011-2012年现代农业种业建设项目(云农种植[2012]52)

基地533.3hm2,新建种子综合服务楼5900m2,扩建50万t;配套菌种保藏设施,配备仪器设备,不断提升

保障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全市适宜地区,瓜菜、花卉、油菜等作物的繁制种面积稳定在滴灌以及田间道路等,提高单产和质量;整合资源,建立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1处,在甘州、民乐、山丹建设食用菌种生产厂3处,年产菌种5000万袋,产量达到 20万亩,主要建设化工厂、育苗温室、制种网棚、膜下

菌种质量检测能力,全面提高菌种质量、产量和供种量。我们要把握机遇,顺应潮流,在抓好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把本市建成全国一流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

(收稿日期:2015-11-0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