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篇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 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 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 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 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 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 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 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 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 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 唯一标准目录1. ibm 公司背景介 2.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 政治法律环境
经
济
环
境
politicalfactors..........................................................................4
economicfactors...............................................................................4 (三)社会文化环 技术环
境
technologicalfactors
2.2
行
业分
2.2.1
行业增
长状
况..........................................................................................................5 2.2.2 行业竞争状况........................................................................................................10 2.2.3 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 力模型分析)........................................12 2.3 争对手概况...................................................................................................................152.3.1 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15 2.3.2 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17 2.3.3 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
评
估
....................................................................................17
2.4
顾
客
分
析...........................................................................................................................18 2.5ibm
内部分析swot ................................................................................................192.5.1 搜集信息,调查 分析竞争环境因素...................................................................19 2.5.2 基于环境因素分 析,构造 swot 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203.ibm80 年代组织结构 变革分析 .................................................................................................21 3.1 分析 ibm 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 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 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 ibm 组织变革的过 .............................................................................................223.2.1ibm 组织变革的 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 第一阶 段..............................................................................................................23 3.2.3 第二阶 段..............................................................................................................24 3.2.4 第三阶 段..............................................................................................................25 3.3ibm80 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2542008 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 革.................................................................................26 4.1 组织变革的动 因..............................................................................................................26 4.2 组织变革 的过程..............................................................................................................27 4.2.1 2008 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27 4.2.2 2008 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285分析变革中遇 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31 5.1 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 义..........................................................................................................321. ibm 公司背景 介绍 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 国商业机 器公司的简称。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 年创立于 美国,是全球 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 拥有全球雇员 30 多万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 ibm在中韩两国行贿被罚 1000 万美元, 现在已不生产个人电脑,而大型计算机销售正在下降,且面临的最新威胁‐neon zprime的入侵。, ibm 创始人为老托马斯沃森后来公司在他的儿子小托马 斯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ibm 现任 ceo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ibm 中国 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现任董事长是周伟焜(henrychow)2007 年初由钱大群担任 ceo。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 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unix,服务器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和蓝色基因)面领先业 软件方面,软件部softwaregroup整合有五大软件品牌, ibm 包括 lotuswebspheredb2rational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软件界的领先者或强有力的竞 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 ibm 软件部。截止目前ibm 软件部也是 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同时,奥巴马调整经济政策取向,积极修补与私营部 门关系,扭转“反商” 形象,“扭转形象”更深层面看,新经济政策取向是从危机 应对期转向加快增长期。在未来两年内,奥巴马政府主要经济任务是提高经济增速, 尽快降低失业率,确保美国竞争优势。奥巴马在最新讲话中继续推销其最近提出的 三大“超越”理念,强调创新超越、教育超越和基建超越。其最终目标是使美国“赢得 未来”,这是政府与商界合作的基本立足点。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南部 非洲关税同盟的自由贸易协议(fta),保持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二) 经济环境 economicfactors 美国目前的利率 6,2011 djfed官员 lacker 计美国2011 通货膨胀率在 1.5‐2。而人均就业率 91.9,失业水平不高。从财政政 策来看,美政府决定延长救济金几付至 13 个月与所得税减税 2。此举意味共和党 夺回国会主导权之后,奥巴马已经失去运用财政刺激
政策的自由度,必须接受以裁 减支出、减少收入方式的预算平衡政策(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fators 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美国政府关注宗教自由。美国人,男人人均寿命 75.3 美国的社会风气和公德尊重老人,社会各界为老人提供的各种贫富不分的优惠。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老人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参加公 共游乐设施等方面,享有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这也刺激了“老人经济”的活跃。
国很重视环保。其设有环保协会,环保协会1968 年在美国成立,是一个非政府环 保组织,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实例证明,如美环保组织发 起“地球一小时”的关灯活动。(四)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factors ibm 科学家正 在研究用常规材料研制太阳能电池。
研究者在 advancedmaterials 期刊上发表论 文,称可以用常规材料,以相对高效的方式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将 9.6 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电转换效率比现在的技术高 40。这种转化效率大大超过了 市面上的硅电池,甚至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相上下。ibm 使用了常规材料来 制造这种太阳能电池,像是铜,锌,锡,硫磺,或硒。ibm 表示,现有太阳能技术 中所使用的稀有材料限制了其发展。2.2 行业分析 2.2.1 行业增长状况 软件的发展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与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 21 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 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
在工业化进程的后期,信息化开始兴起,并且带动了软 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软件产业获得 了飞速发展。目前,全球软件业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产业分工较为明确,产业成 熟度较高。(1)未来全球软件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嵌入式 软件的发展使得软件成功摆脱了计算机的束缚,并大规模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 电子设备以及车载设备中;国际软件企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比较 优势, 形成规模递增的收益; 交易方式的转变使软件产品可以非常廉 业和个人使用,从而进一步拓展
了软件需求规模。(2)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及成长 性(以全球和中国地区为例) 全球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及成长性 中国软件行业 市场规模及成长性(3)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1.总体趋势2.嵌入式软件趋势3.结构趋势 结构调整:嵌入式软件前景可观,软件呈服务化趋势4.移动终端,尤其是移动电话 嵌入式软件市场前景可观5.商业模式趋势6.必然趋势:软件产品提供商向价值链下游 整合注:1、saas 指软件即服务,本质是软件服务化、网络化趋势,企业不再购买 软件而是租赁 软件; 2、saas 模式凭借用户投入成本低、方便维护的优点,自 2008 年后方兴未艾,2011 年中国 sa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406 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 长率达到 43 在中国,免费软件催生新的免费商业模式,全球将会学习这种模式大多数计算机通用软件将采用更加专业化的免费模式运营;在欧美,付费软件已经 非常成熟,中国也将发展这种模式大多数专业化和个性化软件将采用更加专业化的 付费模式运营。2.2.2 行业竞争状况(1)全球软件市场竞争状况 目前全球软件的竞 争日益激烈,信息化的世界为各个软件企业搭起了绚丽的舞台,各个企业使出浑身 解数,努力在全球市场占领一部分份额。不得不说未来一切都将通过互联网实现, 那些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成为今后的高科技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
“世界上所有一切都将包括在互联网服务中。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比尔盖茨曾经 ”正在成为计算机领域下一个主要的战场。高科技行业的领导者们都预言,总有一天,从管理和客户的关系到协调和销售商的合作等所有各种类型的工作,都 将由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来处理,而不再使用传统的应用程序软件、电话,以及 传真。那些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成为今后的高科技行业当之无愧 的霸主。因此全球软件市场的竞争正在激烈的进行中。
在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速度太 快了,步伐是狂乱的,骇人的,“不论你的产品多么好—你 “对于任何企业来距离彻底失败总是只有 18 个月” 微软首席技术官纳森迈尔沃德评述道。说,容忍对 手就注定要灭亡,安居老二最后就会被淘汰。” 众所周知,计算机工业的历史几乎 是
美国人写就的。看一看下面这些响亮的名头便可略知一二—微软、ibm、oracle、 sun、惠普、英特尔等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界管理和自动化流程控制方面的深入 广泛应用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相比之下,欧洲在近代计算机工 业的发展中显得沉寂缓慢了一些。大家都熟知微软与 oracle,世界名列第一和第二 的软件公司。但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是谁,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它就是来自德国 沃尔多夫小镇的软件巨人—德国 sap 软件公司,它占据了金字塔顶端财富蕴含量 最大的一块市场—企业应用,并且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就如同英特尔公司为计算机 芯片行业制定标准,微软为个人应用系统制定标准。(2)中国软件市场竞争 我国 软件产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平均每年以 20‐30的速度递增。但截至 2006 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为 5.9,远低于美国、西欧、日本等国 与国外软件企业相比,我国软件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企业的信息化率仅为 10,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未来国内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我国软件企业具有更熟悉国内市场环境的 优势,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内人力成本较低,仅相当于印 60,软件产业的成本中有70以上来自于人力成本,而较低的人力成本有助于我国软件企业提高竞争力。
但中国软件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与国外企业相比,我们 软件企业往往规模较小,上千人的企业已属罕见,企业受规模的制约无法承接大型 项目。更重要的是我国软件产业在整体技术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上要远远低于发 达国家,使得我国软件产业仍处于世界软件产业链的低端。
“十一五”期间,我国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快速发展。其中在 2010 年时期软件市场情况为:产业总 收入:达到 1.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产业规模:是 2005 3.5倍。软件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01 年不足 0.3上升到超过 1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 万家,从业人数由不足 30 万人提高到超过 200 万。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 重:从2000 5.8上升到18。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软件市场正蓬勃发展,而 各个大型软件企业正蓄积力量,争取在中国这个大市场分一杯羹。其中较特殊的处 于服务器市场。
2011 月,中国服务器市场上,ibm、惠普和戴尔三个品牌关注度继续增长,其和已经超过了 80,仅留不到 20的市场关注份额给其他 14 牌。联想、浪潮等品牌虽然奋力追赶,但就关注度来看,与三大巨头仍有不小差距。不过三巨头关注度上升空间有限,其他品牌仍有机会。
目前,ibm 中国公司 70 的收入来自硬件产品,其余 30来自软件和服务。这和 ibm 全球收入来源的组成成 分恰好相反,在全球市场中,服务收入占到了 57。
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软件与 服务业务的增长加快。
在服务器市场,ibm 的最大竞争者是惠普,后者拥有 26 的市场份额。idc 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服务器市场, ibm 在四大领域都保持领先 位置,它们分别是 pc 服务器, unix 服务器,小型机以及大型机。其次为 sun 公司,12.4,戴尔 7,联想 2.2。在竞争激烈的台式个人电脑市场,ibm 的份额不 ibm在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却拥有大约 24的份额。在中国,ibm 已经盈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际软件大企业一直在中国的市场占领着主导地位,而中国本土的企业,若想分一杯羹,简直是难上加难,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核心 技术,自主研发力量薄弱。因此,要想突破,只有比对手更加努力付出,才会迎来 希望。2.2.3 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 力模型分析)(1)、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时,由于资源 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经营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因为彼此 业务的加强,越来越需要联系和协同运作。ibm 需要与供应商双方建立长期、稳定 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供应商及其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 造、甚至是投放市场的过程中,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
因此与供应商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ibm 的成品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都不是自 己生产,比如,主板来自伟创,机箱来自富士康,散热器会来自富士等,ibm 自己 的工厂,主要担负着产品.
【篇二: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O 专栏,商鞅变法: 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李永瑞, 文《商君书》 现存24 篇, 计2万余字, 对其作者的考证,历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整部《商君书》 全是后人的伪托之作, 但这种观点很难自圆其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君书》 是商君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 但哪些是商君遗著, 哪些是其他法家遗著则是众说纷纭, 各有各的道理。笔者认为, 商鞅能伸不能屈、 得理不饶人、 过于自信、原则性强、 性烈如火、 权力欲盛, 结合商鞅变法时代的诸多历史背景, 以及商鞅推行变法过程中对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方式, 现存24 篇内容及文风。
确有一些篇目不是商鞅亲笔。但其主体内容也是从不同侧面对商鞅变法的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也可视为商鞅之作。《商君书》 作为早期法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主要阐述了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
在政治上. 商鞅主张以强力为根基、 以法治为主体、 以权势为支撑、 以刑赏为手段、 以排儒为辅助、 以农战为要务、 以富强为宗旨、 以称王为目的的一整套理论。
这些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商鞅的 强国之术 。
在军事上, 商鞅主张。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的战争观。
在战略思想上主张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思想上主张全民为兵、 以法治军。
此外。
商鞅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军事与政治、 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及军事部署与个别战役及战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较为独到的创见。确定一个符合S M A R T 原则的组织变革目标从现代组织变革的观点来看. 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成功, 可以堪称成功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
首先。
组织变革始于确定一个符合S M A R T 原则的组织变革目标。
S M A R T意指S p e c if ic ( 详细具体l、 M e a su r a b le ( 可以衡量)、A c h ie v a b le ( 可以实现)、 R e le v a n t l与变革行为密切相关)、 T im e~lim ited ( 期望时间内能实现l。孝公即位. 雄心勃勃, 但当时的处境是。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 夷翟遇之(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 诸侯们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 。面对其他诸侯强国的冷眼与鄙视, 孝公一方面内聚人气,。
孝公于是布惠, 振孤寡, 招战士, 明功赏( 孝公于是广施恩德. 救济孤寡, 招募战士, 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lO l嚣馘瓣~篡一讯乳编从哟帅鼢蝴糍榔枷愀。
俯划嚣一纂一篇一骢耕帐张确帆碱黼黻砩躲猫恸以蚌特掀 万方数据博客眦g令)。
。
另一方面。
外借他力。
下令国中求贤, 。
献公即位, 镇抚边境。
徙治栎阳, 且欲东伐, 复缪公之故地, 修缪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
常痛干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献公即位, 安定边境, 迁都栎阳, 并且想要东征, 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 重修缪公时的政令。
我缅怀先君的遗志, 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 使秦国强盛起来, 我将让他做高官, 分封给他土地)。
( 以上引文均出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字里行间, 孝公要变法图强了, 目 标明确具体( S p ecif ic). 就是要使当时已经江河日下的秦国回到他的祖先秦穆公时代的光景. 称霸天下( M ea su r a b le)。消息传到魏国。
公叔痤死后郁郁不得其志的商鞔。
终千看到了自己仕途的机会, 于是马上挟李悝《法经》 入秦,在朋友景监的帮助下得见孝公。
一面、 二面, 商鞅说之以帝道和王道, 孝公。
时时睡, 弗听( 一边听一边打瞌睡, 一点也听不进去) , 。
未中旨( 不是孝佘想要的) ( 不符合A ch iev a b le与T im e lim ited 原则)。
孝公见商鞅, 诚如他在求贤令中所言, 就是寻。
能强秦奇计 , 所以, 商鞅最终使孝公动心的。
并不是离秦国现实甚远的帝道和王道, 而是秦国躬身现实、 先富后霸、 富霸并举的强道与霸道( 符台A ch iev a b le与T im e lim ited 原则}。接下来的商鞅变法。
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看。
其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规范、 引导秦国全体国民个体及组织行为。
使之与秦国国富兵强、 称霸天下的组织变革目标最大程度契台的一系列方法与策略的总和( R elev a n t)。
这些方法与策略厘清了秦国的组织变草之路, 使秦国由穷变富、 由弱至强。将组织变革目标分解为关键绩效指标设计一个能有效支撑组织变革目标的组织结构, 把组织变革目标分解为组织结构下各单元系统职责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战国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
以力服人的时代。
秦国要。
复缪公之故地. 修缪公之政令。
. 就必须要有绝对实力在10 2对外作战中获取胜利。
商鞅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认识到国家的实质是一种。
内行刀锯, 外用甲兵( 对内使用刑罚, 对外用军队征伐) 的暴力; 所以, 他特别强调强力对秦国组织变革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慎法第二十五》 说:。
国之所以重, 主之所以尊者。
力也。
于此二者力本。
。
( 国家受到他国的重视, 国君受到尊重, 就在于自己的力量。
力量是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
)那么, 战胜敌国的绝对实力从何而来7 按照商鞅的观点, 一个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由对内农耕的职能系统与对外作战的业务系统组成。
很显然, 在以迸入他国阵地为主要特征的冷兵器作战年代, 。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 没有粮草。怎么能打仗?所以内部的农耕系统是对外作战系统的基础;同样,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国防能力, 自己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他人抢走, 所以对外作战系统是对内农耕系统的保障。
与之相应, 农耕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富国, 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为秦国的粮食生产能力; 作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强兵, 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是秦国的对外作战能力。所以。
经富强之路而称霸天下的秦国组织变革之道. 全民农战政策的推行至关重要。
商鞅认为, 不胜而王, 不败而亡者, 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没打胜仗而称王天下, 没打败仗而灭亡的国家, 这是古今未曾有过的事) 。
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 故举国而责之于兵( 圣明的君主看见称王天下的功业只能在战功中获得, 所以要求全国的民众当兵) 。
百人农、 一人居者王, + 人农、 一人居者强, 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
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
故诸侯挠其弱。
乘其衰。
土地侵削而不振, 则无及已。
( 如果一百人从事耕作, 一个人闲着, 这个国家就能称王天下; 十个人从事农耕, 一个人闲着, 这个国家就会强大; 有一半人从事农耕, 一半人阑着, 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所以治理国家的人都想让民众务农, 国家不重视农耕, 就会在诸侯争霸时不能自保, 这是因为民众的力量不足。
因此其它诸侯国就会采削弱, 侵犯它, 使它衰败。
这个国家的土地就会被侵占, 从此一蹶不振, 到那时就来不及想办法了。
)。
万方数据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基于组织成员心理需求特征。
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
引导并规范组织中个体及群体行为。
使其在方向上与组织变革目标保持一致。引马河边易. 逞马吃水难。
仅有目标、 体系、 指标, 还不能保证组织中个体及群体行为能完全朝组织期望的目标与方向前进, 这就需要制度来引导、 规范。制度作为组织对组织中个体及群体行为期盼的一种契约。其有效性取决于制度设计对人性的假设与其拟规范组织成员心理需求特征的契合性。关于民众心理需求特征, 商鞅认为, 人都是喜欢追逐名利并且因此忘形, 这是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在《箅地第六》中有这样的论述,。
民之性: 饥而求食, 劳而求佚. 苦则索乐, 辱则求荣, 此民之情也。
民之求利。
失礼之法; 求名, 失性之常。
故曰: 名利之所凑. 则民道之。
( 人的本性: 饿了就要寻找食物, 劳累了就寻求安逸, 痛苦了就寻找欢乐, 屈辱了就追拳荣耀, 这是人之常婧。
人追求个人私利时, 就会违背礼制的规定; 追求名誉时就会丧失人性的特征。
所以说, 将名和利聚集到一块, 民众就会顺从它。
)民众心理需求特征如此, 怎样去引导并规范它, 并使之与组织变革的目标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呢7商鞅认为, 组织的激励机制设计必须充分体现组织变革变目标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
。
民之所欲万。
而利之所出一。
民非一. 则无以致欲, 故作一。
作一。
则力抟; 力抟. 则强。
强而用, 重强。
( 民众想得到的东西很多, 可是能获得的途径只有农耕和作战一条路, 民众不通过这奈路, 就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所以民众蠲须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
民众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 那么力量就能集中, 力量集中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力量集中用于对外打仗, 国家就会更加强大。
)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设计, 在外部规制的拉动与内部天性的驱动下, 全体民众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并与秦国组织变革的目标对应的两个关键绩效指标在方向上保持了一致, 经富国强兵而称霸天下的组织变革目标就指臼可待了。严肃公平地执行制度制度执行过程的严肃性与公平性不可偏废,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组织的内部交易成本, 最大程度激发并保留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使其形成强大的谐振效应, 成就组织变革.商鞅认为, 制度的公平性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圣人之为国也, 壹赏, 壹刑。
壹教。
壹赏则兵无敌。
壹刑则令行, 壹教则下昕上。
( 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 统一奖赏, 统一刑罚,统一教化。
实施统一奖赏, 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 实行统一的刑罚, 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 实行了统一教化, 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
)很显然, 制度的公平性就意味着制度执行过程的严肃性.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这样制度才有公信力, 才能有效降低组织的内部交易成本, 使组织成员穷尽心力追求名利的同时,也成就了国家组织变革的梦想, 使组织中个体及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目标在步调上保持一致。
故法立而不革, 则显, 民变诛, 计变诛止。
贵齐殊使,百都之尊爵厚禄以自伐。
( 如果法度确立了而不再更改,就会显示出法度的地位, 民众就会明辨处罚的法令, 民众心中对处罚的法令弄明白了, 处罚自然停止使用了。
贵族和平民被君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 但是各都市中尊贵的爵位. 丰厚的俸禄都要通过在征战中立功获得。
)4 治法明。
则官无邪; 国务壹, 则民应用; 事本抟。
则民喜农而乐战。
( 政策法度清明, 官吏中就不会发生邪恶的的事; 国家的政务统一, 民众就服从国家调用; 国家所从事的根本之业专一. 民众就会听从使用; 事业集中, 郡么民众就会喜欢农业而愿意打仗。
)制度公平, 执法严肃, 组织成员就不会为自己的投入与产出可能的不对等而心存疑虑、 自耗内存了。
这样的组织。
内部交易成本很低, 人人都能自动自发穷其心力, 彼此之间形成强大的谐振作用, 国富兵强、 称霸天下的组织变革目标就清晰可辨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