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Vo1.29 NO.4 2010年l0月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ct.2010 ●传统体育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社会价值研究 何文清 吴松伟2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广州广东510665; 2.孝感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孝感43200) 摘 要 我国是世界唯一定期举办全国性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国家。在世界因种族人权问题纠纷不断的背 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选取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为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运动会和进一步提升 其社会价值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国民运会;社会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00(2010)04—0035—04 On the Social Valu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 Wen—qing WU Song—wei (1.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5;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China is the only regular nation to hold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regularly in the world.It’S outstanding compared with the human rights and race conflicts around the world.The author researched each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ntise of the People’8 Republic of China and discussed their values for the culture,politics and economic and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s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social value;re— search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 升其社会价值提出建议。 民运会),是我国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 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由国家 1 民运会的特征 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 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次的全国性民族体育盛 1.1大众性与民族性并存 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它不但已经成为全国各 从表1得知:50年多前举行第一届民族运动 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各民族文化展示表演的大舞 会时,参赛运动员仅有13个民族的395人,比赛 台,也成为一个影响广泛、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品 和表演项目分别仅有5个和3个,参与总人数为 牌赛事。本文选取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1 200人;54年后的第8届民运会,运动员增加到 会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55个民族的6 381人,比赛和表演项目分别增加到 的社会价值,为更好地发展全国民运会和进一步提 15个和150个,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收稿日期:2010-09—07 作者简介:何文清(197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 ・ 35 ・ 第29卷 军事体育进修 院学报 第4期 【Il国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 台湾地区等34个代表团以及工作人员、少数民族 体育 作先进代表、中外记者等共1万4 f人 历 届民运会参加的人数、比赛项目都旱上升趋势。这 说明民运会一跃发展成为目前全国参与民族数量最 伞,涵盖业余选手和普通群众等不同人群的规模庞 大的群众性体育文化盛会。 表1历届民运会数据统计 民族性是指每个民族不同其他民族的,具有独 演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西方竞技体育的 影响,射弩、蹴球、抢花炮、木球、秋千等一些竞 赛项目都是在表演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3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 的产物,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 特的民族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特 征。在民运会上,比赛的项目都是来源于本土民族 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自身生产、生活方式密切 相关的活动,在各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如武术与龙 舟。目前开展赛马运动的民族有34个,开展摔跤 运动的民族有37个,开展射弩运动的民族有18 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也悄然发生 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体现为现代与传 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 个。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原汁原味、带有 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傣族的 孔雀拳、纳西族的东巴舞、白族的霸王鞭、回族的 斗牛、朝鲜族的秋千、塔萨克族的叼羊、蒙古族的 赛骆驼和赛马等等。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民族体育现代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列为全国民运 会比赛项目的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 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 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 来,各具特 色,异彩纷呈,吸引J一大群众观看。因此,鲜明而 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最引 入注目的第八届民运会云南代表团表演的“嘎诺 独特的民族性是民运会比赛项目的选取依据。因此 第一届民运会的比赛项目——石锁、举重、拳击, 由于民族特点不明显等原因而被取消。 1.2娱乐性与竞技性并存 民运会的举办宗旨是一场民族团结的盛会、娱 傣”——飞翔的孑L雀,加上轮滑,使传统的徒手孔 雀舞、架子孔雀舞和现代孔雀舞结合起来,更好地 表现了孔雀飞舞的感觉。这些项目具有现代体育的 内容,同时也具备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乐的盛会。娱乐性与民族性并存是它一个鲜明的特 2民运会的社会价值 2.1体育文化价值 2.1.1挖掘、整理、普及和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 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参赛运动员不受年 龄、性别和职业的限制。在民运会的赛场上,不但 可以看到女性赛马手可以与男性同场竞技,而且也 看到祖孙同台参赛的热闹场面。如第八届民运会的 表演项目,80岁高龄的“恩施土凉族苗族自治州 民问艺术大师”吴修福和他仅6岁的徒孙同台演绎 ——过去受封闭的自然环境与保守的自然经济的影 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范围处于封闭和半封闭 “肉莲响”。二是竞赛项目的比重逐年提高。 6・ 的状态,再加上受到以“奥运会”为主的西方体育 文化的冲击下,有许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处于濒危 全国民运会虽说是少数民族体育展示的舞台,以表 ・ 第29卷 何文清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社会价值研究 第4期 状况等:如满族的珍珠球、壮族的抢花炮,彝族的 跳火绳。新中国成立后,民运会担负起挖掘、整 理、普及和提高民族体育项目的使命,先后挖掘整 理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超过200项。第二届民运 会竞赛项目只有2个,到第八届达到15项,表演 项日也从68项增加到150项。1986年,射弩第一 次作为正式比赛项}|在第3届民运会上亮相时,参 赛队较少,仅6个队,而到第七届时则有23个队 参赛。目前,全吲已有20个省区(市)建立了 15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有26个省、区、 市定期举办省级民族运动会,很多地方定期或不定 期地举办单项赛事。从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筹备委 员会得知,独竹漂是该届新增加的第16个竞赛项 目。这反映出4年1届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挖 掘、整理、普及和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 取得了新的成就。 2.1.2推进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 目前,我国有少数民族一亿零六百多万,绝大 部分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63.7%的经济落后区。 这意味在中华大地全面实施健身计划,更重要地是 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是 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举办全国民运会对推进全民健 身的影响来看,自1953年开始举办全国民运会以 来,现已举办了8届。这些赛事不但使本土化的少 数民族体育运动趋向科学合理化,更重要地是它有 效地促进r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民运会上的众多 竞赛和表演项目大多都是各民族的体育精华。通过 在全国民运会上的展示,而且还跨越了民族界限, 使其他民族群众对陔民族的传统体育有了更广泛、 更深入的了解,并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使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在令民健身的热潮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2.1.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使各民族文化在全 国范围宣扬、交流、相互融合。在已办的八届民运 会中,大型活动一届比一届多,运动会的文化色彩 也一届比一届浓厚。每一个运动项目郁是某个或某 些民族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每届民运会的开闭幕 式更是精彩纷呈,赢得全国上 一致好评。全国民 运会借助在民族文化和宣传活动上的成功,使它不 仅只是传承体育文化,也成为一个汇聚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 2.2经济价值 2.2.1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举办地城市基础 建设 成功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对于推动地区 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世界和国内的其他运动会举办 过程中得到显著地表现,全国民运会也不例外。 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全国第4届“民运会”期 间各种物质、产品成交额达25亿元之多;1995年 在昆明举办的全国第5届“民运会”也收到了32 亿元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1999年在北京举办 的全国第5届“民运会”,适逢我国建国50周年庆 典,经济获利达90多亿元;2003年在宁夏全国第 7届“民运会”是新世纪第一次56个民族团结盛 会,运动会期间举办商品交易节、清真美食节、国 际枸杞节等活动,各种贸易、投资、旅游、产品、 高层论坛达到了顶峰。 2.2.2促进民族产业链多样化的发展 民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 广泛推广,从而带动民族产业链的多样化发展。主 要体现:1)横向发展链——体育用品特别是民族 体育用品效益逐年提高,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市场 迅速发展,体育彩票由普遍体育彩票扩展到专项体 育彩票、销售额大幅提升等等。2)纵向发展链 ——促进旅游业、娱乐业发展,兴旺民族手工业, 带动民族休闲体育等等。3)复合型发展——体育、 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结合发展。宁夏青海湖体育 旅游圈,就是复合型产业链发展的成功例证。“环 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是以西宁“宁湖”为起 点,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为中心,以青海湖基 地、金银滩射击俱乐部为两翼,延伸到尖扎县国家 水上训练基地、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基地。同时纳入 了互助土族轮子秋、玉树草原赛马大会、徒步穿越 柴达木等活动,寓体育于旅游、休闲、娱乐中,引 导更多的旅游者开展体育旅游消费,以此促进民族 体育、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相互融合发展而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 2.3社会价值 2.3.1 有利于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民族_Y-作的落实 全国民运会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 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作为开展民族工作和民族 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创立与发展都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人民的重视与关怀,这也是 我国民运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通过对 民运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向各族人民传达国 ・ 37・ 第29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4期 家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宣传了我党民族政策的优越 性和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 国家在民族团结上的巨大成就。 2.3.2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大团结 到民族性和娱乐性。所以,民运会在项目设置和改 革上要实现民族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三者的统一。 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娱乐参与型、联 欢型的发展道路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性少数民族传 历届全国民运会一直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宗 旨。体现在:1)举办地。目前,天津、内蒙卉、 新疆、广西、云南、北京与西藏、宁夏、广东等省 区市分别举办了全国民运会。其中,第6届民运会 统体育运动会的国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 促进民族团结是全国民运会的核心社会价值所在。 而要实现和提升这一核心价值,全国民运会的发展 在北京和西藏共同举办。西藏在此之前从来没举办 过大型体育活动,并且地处“世界脊背”。第8届 全国民运会首次在非民族地区的副省级城市——广 州举办。这两届民运会都深刻地体现出民族大团 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宗旨。2)第八届民运会只颁 发单项竞赛奖牌,不设金牌榜和各省区市排名,以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核心。3)历届民运会都高 度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不但在生活中充分尊重少 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还在运动会期间休 会一天,举办富有传统特色的民族大联欢,为各民 族运动员提供交流平台,增进相互问的友谊,增强 民族凝聚力。举办全国民运会,充分展示了我国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 自豪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各民 族的大团结,实现我们国家政通人和、各民族共同 发展繁荣的美好景象。这是民运会政治价值的重要 体现。 3推进全国民运会发展的建议 3.1项目设置和改革上实现民族性、娱乐性和竞 技性的统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将体育、文艺、节庆融为 一体,这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一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既能观看各民族体育竞 技,又能欣赏到各民族歌舞艺术,从而了解到各民 族的传统文化,这是民运会区别其他体育运动会的 特征,也是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因此,在项 目的设置上和改革上不应只追求竞技性,也要考虑 ・38・ 就不应朝着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向发展,要立足于如 何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展示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 立足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繁荣富强的和谐社会这 样的根本宗旨。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起不同于其它体育赛事的娱乐参与型、联欢型 发展道路。 3.3结合全国民运会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型 综合性运动会市场开发经验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以增强各 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目 的,受到国家支持的公益性体育赛事,其宗旨是增 进各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增强全国 各族人民体质。其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于社会效益 而言比较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 展,从第7届民运会开始,举办方也进行了“借水 行舟”的市场化运作——首次发行40万邮资付捐 明信片、建立民族运动村等等,以最少的钱办最好 的民运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体育赛事市场 化的前进,民运会作为我国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应 结合实际和资源特点,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型体育赛 事市场开发经验,探索它的市场开发道路,进一步 提升它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j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9 [2]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方网站,http:// v, M.gd xinhuanet com/ztbd/my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