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浅析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为更好的执政和服务人民,为更好的领导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而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思想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无疑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试从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影响三个方面探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以期通过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早期提出的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为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提供原初理论借鉴。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备与时俱进特色的先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等等。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执政方式,也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游刃有余地领导中国人民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然而,饮水思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求索的结果,任何革命的成功都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非常重视这方面,使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好的与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结合起来,以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陈独秀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说,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中西方的结合,李、陈的探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萌芽,他们的探索起到了开天辟地的划时代意义。本文试就李大钊、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作初步的探究,以求正于方家。

人们对李大钊的认识是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巨大贡献,然而,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最初探索认识较少,笔者认为,是李大钊最初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门。

一、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俄国的十月革命,在当时的中国,知道者并不乏其人。但是,从这场革命中发现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并看到其对中国的作用,这一历史功绩非李大钊莫属。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并宣传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所写的几篇论文中,即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原来这回战争的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世界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

②此外,李大钊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

都变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

①②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94页。

2

③并高呼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变成强盗的机会。”“人

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④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了两万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做了系统的阐述,并说“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①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在此前后,李大钊大量撰文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相继写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再论问题与主义》、《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等等,系统介绍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不仅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而且积极提倡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助《晨报》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从1919年5月5日到11月11日,在六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公发表了五种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等。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了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和当时中国思想界观点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同当时大量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进行的,在与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发表大量文章,驳斥了胡适的改良主义,指出“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不过谈主义的人,高谈却没有甚么不可,也须求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无论失败与

③④

《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95页。

《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3页。 ①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3

成功,在人类的精神里,终能留下很大的痕影,永久不能消灭。”②此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还与以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发展实业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论战。另外还批判的无政府主义的一系列主张。通过这些论战,李大钊和各地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他们的认识水平,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阐述了对中国进行一次彻底革命的必要性,使大量的中国青年走到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来,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如何改造中国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李大钊是在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人

(一) 笔者认为,李大钊是在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李大钊从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十分注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宣传它,研究它,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即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而不应“偏于纸上空谈”,要“向实际的方面去作”等,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李大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思想。其标志是李大钊在1919年8月给胡适的复信《再论问题与主义》,李大钊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①这是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最有代表性的论述。此外,他还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

②①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33页。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4

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②“一个学说的成立,与其时代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我们批评或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就是了”。③李大钊在1920年写就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中指出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应该把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的科学论断,“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个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④等等论述不一而足,表明李大钊从认识接受马克思足以的一刻起就把他作为一种在他国的环境中产生的学说,要想这种学说在中国起到救国救民的应用作用,必须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此外,李大钊从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就自觉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他不仅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而且更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 。李大钊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而且是一位率先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具体实际的革命家和学者。能够从当时繁杂的思想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应用于中国实际,体现了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住李大钊的魄力和智慧。

(二)李大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新思想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认识到只有发动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任务。首先,李大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思想。1920年1月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

⑤他同时指出:就是一部分忠于民众作民众运动的先驱者。”“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②③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8-69页.。 ④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 ⑤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5

为横的组织,以反抗父权阶级、资本阶级。”⑥是现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其次,李大钊认为,要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他倡导、帮助邓中夏、张国焘、罗家伦等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农村中,到劳动群众中去唤起广大农民与之共同战斗。“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是万不容缓的。”⑦在他的指导下,一部分进步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积蓄了领导力量。再次,李大钊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建立民主联合战线,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实现,为中国革命理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三、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对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理论的影响

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上,毛泽东与李大钊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或者说二者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贡献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如果没有李大钊,毛泽东也可能会独立地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但是,毛泽东与李大钊毕竟有过个人交往,李大钊对青年毛泽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918年秋,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在北京结识了李大钊,遂被李大钊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后又经李大钊介绍,毛泽东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这一时期,李大钊所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

⑥⑦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①

《毛泽东在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

第一,李大钊李大钊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并通过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实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才能实现。这位以后大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抗日战中中全民族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中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建了理论前提。

第二,肯定工人阶级地位并提倡争夺革命领导权。“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欣喜地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深入地分析了世界以及中国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并深刻指出,“无产阶级本来是资本主义下的产物。到后来灭资本主义的也就是

②在积极推动实现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他”李大钊看到了革命领导权这个决定革命前途的

关键问题。“我们的策略是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以使其成为革命的先锋队。”③并希望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中,共产国际能够“给予中国党更大的关注”。虽然李大钊在这时还没有进一步阐述如何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权。但却为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产生了有益的启示。

第三,李大钊认识到中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为毛泽东以后提出团结农民阶级的理论提供了借鉴。李大钊没有对中国农村中不同成分的农民特点及对革命的不同态度加以具体阐述,也没有对如何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建立强大的农民武装和农村根据地作出明确的指示,甚至还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带有不同程度轻视农民的思想局限性,但可贵的是,他在大革命期间就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并感叹:“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④表明他较其他早期党的领导人更重视也相信农民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重要作用,对农民运动蓬勃高涨的态势充满信心。这也为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团结农民阶级,建立工农联盟

②③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80-781页.。 ④

《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34页.。

7

的思想做了理论准备。

李大钊对提出的一系列含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思想,为以后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理论做了先期的理论探索,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都是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演变发展而来的,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李大钊对于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中正确的部分基本上被毛泽东所吸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开拓性的探索。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艰苦探索的一个缩影。正是在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揭示中国革命规律的基础上,在逐渐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李大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实际的最初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初步孕育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