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化学__北京大学(1)--期末考试试卷以及答案

生物化学__北京大学(1)--期末考试试卷以及答案

来源:榕意旅游网
生物化学期末试题(2009.7.6)

1、单选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共30分)1. 下列氨基酸中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是 A. 甘氨酸 B. 半胱氨酸 D. 丝氨酸 E. 天冬氨酸

C. 赖氨酸

2. 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A. 肽键 B. 半胱氨酸的-SH基 C. 精氨酸的胍基 D. 色氨酸的吲哚环 E. 组氨酸的咪唑环(异吡唑环)

3. Tm值愈高的DNA分子,其碱基组成的特点是A. G+C含量愈高 B. A+G含量愈高 D. A+T含量愈高 E. T+C含量愈高

C. A+C含量愈高

4. 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的主要改变是A. 溶液粘度升高 B. 浮力密度升高 C. 260nm处光吸收增加 D. 易被蛋白酶降解E. 分子量降低5. 与酶的Km值大小有关的是 A.酶性质 B.酶浓度 C.酶作用温度D.酶作用时间 E.酶的最适pH值

+

和NADP中含有的维生素是6. 辅酶NAD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PP D. 维生素B6 E. 维生素Vit B12

+

7.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

A. 占据酶活性中心阻止底物与酶结合

B. 能牢固地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C. 较牢固地与酶分子上一类或几类必需基团结合D. 酶可以与底物,抑制剂同时结合

E. 抑制剂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不能与游离酶结合

8. 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

上的化合物是

A. 6-磷酸果糖 B. 6-磷酸葡萄糖 C. 1-磷酸葡萄糖D. 3-磷酸甘油醛 E. 1, 6-二磷酸果糖9. 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 琥珀酸 → 延胡索酸 B. 琥珀酰CoA → 琥珀酸 C. 延胡索酸 → 苹果酸 D. 苹果酸 → 草酰乙酸E. 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10. 提供核酸合成原料的代谢途径是A. 糖酵解 B. 糖原分解

C. 磷酸戊糖途径

D. 糖异生 E. 三羧酸循环

11. 脂肪酸β氧化的直接产物是

A. H2O和CO2 B. ATP、H2O及CO2 C. 乙酰CoAD. 脂酰CoA E. 乙酰CoA、FADH2及NADH12. 关于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酮体是肝内脂肪酸分解的异常中间产物B. 各组织细胞均可利用乙酰CoA合成酮体C. 酮体只在肝内生成,肝外氧化

D. 合成酮体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E. 酮体包括乙酰乙酰CoA、丙酮、乙酰CoA13. 能将肝内合成的胆固醇向肝外转运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LDL D. IDL E. HDL14. 下列物质中参与脑磷脂生物合成的是A. CDP-胆碱 B. UDP-胆碱 D. GDP-乙醇胺 E. CDP-乙醇胺15.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生理意义是 A. 将草酰乙酸带入线粒体彻底氧化

+

B. 将NADH+H上的H带入线粒体C. 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 D. 将乙酰CoA转移出线粒体

E. 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足够的草酰乙酸16.

A. 甘氨酸 D. 谷氨酸

-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 B. 天冬氨酸 C. 蛋氨酸 E. 丙氨酸

C. ADP-乙醇胺

17. 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A. 嘌呤核苷酸循环 B. 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C. 转氨基作用 D. 鸟氨酸循环 E. 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18. 下列参与体内氨储存及运输的物质是A. 谷氨酸 B. 酪氨酸 D. 谷胱甘肽 E. 天冬酰胺

C. 谷氨酰胺 

19. 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分子是A. 甘氨酸 B. 天冬氨酸 C. 谷氨酸 D. CO2 E. 一碳单位20. 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亚细胞部位是A. 线粒体 B. 微粒体 C. 细胞质 D. 溶酶体 E. 细胞核21. 关于酶含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含量调节属细胞水平的调节C. 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 E. 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22.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A. DNA→RNA→蛋白质 C. 蛋白质→DNA→RNA D. DNAE. RNA→蛋白质→DNA

B. 酶含量调节属快速调节D. 产物常可阻遏酶的合成

B. RNA→DNA→蛋白质 蛋白质→→RNA

23. 能与单链DNA 5’-TGGCAG-3’进行核酸杂交的RNA序列是

A. 5’-UGGCAG-3’ B. 5’-ACCGTC-3’ C. 5’-ACCGUC-3’D. 5’-CTGCCA-3’ E. 5’-CUGCCA-3’24. 端粒酶的功能特性属于A. 逆转录酶 B. DNA聚合酶 D. 拓扑异构酶 E. DNA连接酶

C. RNA聚合酶

25. 直接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的分子是

A. rRNA B. tRNA C. DNA D. mRNA E. 转肽酶

26. 在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产物通过结合特异的DNA序列调节另一基因的表

达,该基因产物通常被称为A. 顺式作用元件B. 反式作用元件C. 顺式作用因子D. 顺式作用蛋白 E. 反式作用因子27. 乳糖操纵子的直接诱导剂是A. β-B. 透酶 半乳糖苷酶 D. 乳糖 E. 别乳糖

C. 葡萄糖

28. 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质粒的方法是A. 营养互补筛选 B. 抗药性筛选 D. PCR筛选 E. 分子杂交筛选

C. 免疫化学筛选

29. 蛋白激酶C(PKC)可催化效应蛋白质发生的化学修饰是 A.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B.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C. 酪氨酸残基脱磷酸化 D.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 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30. 下列属于肝脏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为

A. 普鲁卡因变为二乙胺基乙醇及对氨基苯甲酸 B. 胺变为醛

C. 硝基苯变为苯胺 D. 乙酰水杨酸转化为水杨酸E. 苯酚形成β-葡萄糖醛酸苷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Isoenzyme

2. respiratory chain

3. genetic code

4. structural genomics5. non-protein nitrogen 三、问答题(共55分)

1.某研究生采用特异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当时检测采用1:5000稀释的抗血清仍可与抗原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但在冰箱(4 ?C)储存2周后,再用琼脂板进行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抗原-抗体沉淀反应时,1:5000稀释的抗血清不再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甚至1:10稀释液仅出现微弱的沉淀。试问:(1)抗血清在储存2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抗血清不再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

(3)产生此现象提示该研究生应如何正确保存抗血清? (10分)

2. 研究表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力量速度型项目运动员补充1,6-二磷酸果糖的效果要优于葡萄糖。请用糖代谢中能量生成的原理说明其原因。(10分)3.试从原料、合成程序、反馈调节等方面比较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异同。(5分)

4.给动物以丙氨酸,它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物质?请同时写出转变的代谢途径名称。任写5个途径。(5分)

5. 从RNA聚合酶、转录过程及转录后加工等方面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特点。(10分)

6. 请简单比较PKA / PKC / PKG信号转导途径。(10分)7. 简述临床常见的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发生机制。(5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

, 每题1分,共30分)

1C6C11E16D21B26E

2D7A12C17A22A27E

3A8B13C18C23E28B

4C9B14E19C24A29E

5A10C15B20C25D30E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同工酶:

在同一种属中,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的一级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2分),例如乳酸脱氢酶(1分)。

2. 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酶和辅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递氢体、递电子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

3.遗传密码

指在mRNA分子内(1分),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作为某种氨基酸合成或合成起始、终止信号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2.0分)。4.结构基因组学:

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组作图和全基因组DNA测序(1.5分),揭示生物体基因组,

9

例如人类基因组3X10碱基对的全部序列(1.5分)。5.非蛋白氮:

血液中蛋白质、核酸代谢的终产物,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含氮的统称(NPN)(2分)。其中尿素含量最多,约占NPN的一半(1分)。

三.问答题(共55分)

1.某研究生采用特异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当时检查采用1:5000稀释的抗血清仍可与抗原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但在冰箱(4 ?C)储存2周后,再用琼脂板进行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抗原-抗体沉淀反应时,作1:5000稀释的抗血清不再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甚至1:10稀释液仅出现微弱的沉淀。试问:(1) 抗血清在储存2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抗血清不再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3)提示该研究生应如何正确保存抗血清?参考答案(要点):

(1)可能发生了抗血清蛋白质变性(2分)

(2)蛋白质(抗血清)变性后二、三级结构破坏,失去了原有正确的空间构象

或折叠形式,不能与抗原发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识别,沉淀反应消失或减弱。(4分)

(3)-20?C以下保存,以防止变性(2分)

2. 研究表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力量速度型项目运动员补充1,6-二磷酸果糖的效果要优于葡萄糖。请用糖代谢中能量生成的原理说明其原因(10分)。参考答案:力量速度型项目运动员主要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1分)。

而由1分子葡萄糖进入糖酵解过程时,首先需要消耗2分子ATP,才能生成1,6-二磷酸果糖(

耗能阶段),进而生成丙酮酸,最

终还原为乳酸提供4分子

ATP(产能阶段)。因此由1分子葡萄糖进入糖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4分)。

而由1,6-二磷酸果糖代替葡萄糖进入糖酵解,则直接进入产能阶段,故净生成4分子ATP(2分)。因此1,6-二磷酸果糖的产能效果要优于葡萄糖。(1分)。另外,分解1,6-二磷酸果糖比机体氧化葡萄糖速度要快(节约2步反应)(1分);

补充1,6-二磷酸果糖比补充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效应要少(1分)。

3.试从原料、合成程序、反馈调节等方面比较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的异同。(8分)参考答案:

嘌呤核苷酸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 CO2,一碳单位 (1分)

嘧啶核苷酸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CO2,一碳单位 (1分)

原料

程序

在PRPP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原料合成 嘌呤环 (2分) 利用各种原料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相连 (2分)

反馈调节终产物反馈抑制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 终产物反馈抑制合成过程中某些酶活性

(1分)

终产物反馈抑制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

终产物反馈抑制合成过程中某些酶活性(1分)

4. 给动物以丙氨酸,它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物质?请同时写出转变的代谢途径名称。任写5个途径。(5分)参考答案:

转氨基

丙氨酸

无氧分解

丙酮酸

糖异生

丙酮酸

酵解逆行

丙酮酸

氧化脱羧

丙酮酸

氧化脱羧

丙酮酸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磷酸二

羟丙酮

三羧酸循环

甘油(1分)呼吸链

葡萄糖(

1分)

乳酸 (1分)丙酮酸 (

2分)

A CO2 + H2O2(1分)脂肪酸合成

A 脂肪酸(1分)

氧化脱羧

丙酮酸 氧化脱羧

丙氨酸

乙酰辅酶

酮体合成

A 酮体(2分)

胆固醇合成

乙酰辅酶

A 胆固醇(1分)

5. 从RNA聚合酶、转录过程及转录后加工等方面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特点。(10分)

参考答案(每表格1分):

原核

RNA聚合酶转录起始

1种,α2ββ’ωσ

σ因子识别启动子,RNA聚合酶直接与启动子结合

转录延长转录终止

核心酶沿模板向3’端滑动依式

转录后加工

不需要复杂加工

需要剪接,末端添加,修饰,编辑等

因子和不依

因子两种方

真核

4种,polⅠ,polⅡ,polⅢ,MtRNA聚合酶以转录前起始复合物形式与启动子结合

聚合酶前行需核小体移位和解与转录终止修饰点有关

6. 10分,每条3分,综合能力1分。

参考答案:

简单比较PKA / PKC / PKG信号转导途径

配体+受体

Gs/i蛋白

ACcAMP

PKA

效应蛋白

(Ser/Thr)

配体+受体

Gq蛋白RTK

PLC

DAG+PKCIP3Ca2+

效应蛋白

(Ser/Thr)

配体+受体

GCcGMP

PKG效应蛋白

(Ser/Thr)

7. 简述临床常见的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发生机制。(5分)参考答案:

类型: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2分)形成机制:(每条1分)

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生成胆红素过多,超过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的能力。

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汁中的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代谢与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一方面摄取间接胆红素障碍或不能将间接胆红素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另一方面,不能将直接胆红素全部排入肠道,直接胆红素返流入血,使血中直接胆红素也升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