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103762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5.04
(21)申请号 202021610784.7(22)申请日 2020.08.06
(73)专利权人 湖南佳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
路一段368号波波天下城3栋1401(72)发明人 李鑫 唐楚朋 吴晚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代理人 李翠梅(51)Int.Cl.
B09C 1/06(2006.01)B09C 1/0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3103762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修复土壤的过程中土壤与化学药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道,混合管道的内腔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通过轴承套与混合管道转动连接,螺旋杆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杆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漏孔,混合管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分布的带轮,带轮位于上方的一个与螺旋杆固定连接,带轮远离混合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可在处理大量土壤时使土壤可以与化学药剂均匀且充分的接触,提高处理效率,改善修复效果。
CN 21310376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8)、带轮(9)、传动带(10)以及第二电机(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道(6),所述混合管道(6)的内腔设置有螺旋杆(5),所述螺旋杆(5)通过轴承套与混合管道(6)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杆(5)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杆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漏孔(7),所述混合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分布的带轮(9),所述带轮(9)位于上方的一个与螺旋杆(5)固定连接,所述带轮(9)远离混合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与底座(1)螺栓固定连接且输出轴与靠近底座(1)的带轮(9)在中心处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带轮(9)通过传动带(10)连接,所述传动带(10)缠绕在带轮(9)的外壁上,所述混合管道(6)远离带轮(9)的一侧设置有药剂瓶(2),所述药剂瓶(2)通过支撑杆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药剂瓶(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药剂瓶(2)的内腔与螺旋杆(5)的内腔通过药剂管道(3)连通,所述药剂管道(3)的一端与药剂瓶(2)在出液口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套与螺旋杆(5)转动连接,所述混合管道(6)靠近带轮(9)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远离带轮(9)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合管道(6)位于进料口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热斗(11),所述加热斗(11)的内腔与混合管道(6)的内腔通过输料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斗(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17),所述顶盖(17)的顶部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加热斗(11)的内腔设置有传热罩(12),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顶盖(17)与传热罩(12)传动连接且在贯穿处与顶盖(17)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所述加热斗(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罩(12)的底部设置有滤网(16),所述滤网(1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所述加热斗(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滤网(16)两侧的辅助块想适应的滑槽,所述滤网(16)通过辅助块与滑槽的配合与加热斗(1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斗(11)位于与顶盖(17)转动连接点的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顶盖(17)想适应的限位卡环,所述顶盖(17)与加热斗(11)可通过限位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入料斗(14),所述入料斗(14)与顶盖(17)固定连接且底端贯穿顶盖(17)延伸至加热斗(11)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道(6)出料口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收集斗(4),所述收集斗(4)通过支撑杆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4)内部固定连接有筛网(18),所述收集斗(4)的底部呈倾斜结构且在最低点处开设有出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瓶(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弯折板(19),所述弯折板(19)为钢制网状结构。
2
CN 213103762 U
说 明 书一种土壤修复系统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各种污水、污泥等,土壤污染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二次污染,通过饮用水或土壤‑植物系统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目前,土壤的修复方法较多,采用化学试剂修复的方法较为普遍,但是现有的土壤修复装置普遍存在着由于土壤与化学药剂混合不充分造成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可以提出一种新型土壤修复系统,通过加强化学药剂与土壤的接触的方法提高修复效率,改善修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修复土壤的过程中土壤与化学药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底座、第一电机、带轮、传动带以及第二电机,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道,混合管道的内腔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通过轴承套与混合管道转动
混合管道的一侧连接,螺旋杆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杆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漏孔,
设置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分布的带轮,带轮位于上方的一个与螺旋杆固定连接,带轮远离混合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底座螺栓固定连接且输出轴与靠近底座的带轮在中心处传动连接,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带缠绕在带轮的外壁上,混合管道远离带轮的一侧设置有药剂瓶,药剂瓶通过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药剂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药剂瓶的内腔与螺旋杆的内腔通过药剂管道连通,药剂管道的一端与药剂瓶在出液口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套与螺旋杆转动连接,混合管道靠近带轮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远离带轮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混合管道位于进料口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热斗,加热斗的内腔与混合管道的内腔通过输料管连通。
[0006]优选的,加热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顶盖的顶部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加热斗的内腔设置有传热罩,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顶盖与传热罩传动连接且在贯穿处与顶盖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加热斗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0007]优选的,传热罩的底部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加热斗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滤网两侧的辅助块想适应的滑槽,滤网通过辅助块与滑槽的配合与加热斗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加热斗位于与顶盖转动连接点的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顶盖想适应的限位卡环,顶盖与加热斗可通过限位卡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入料斗,入
3
CN 213103762 U
说 明 书
2/3页
料斗与顶盖固定连接且底端贯穿顶盖延伸至加热斗的内腔。[0009]优选的,混合管道出料口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收集斗,收集斗通过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收集斗内部固定连接有筛网,收集斗的底部呈倾斜结构且在最低点处开设有出料口。
[0010]优选的,药剂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弯折板,弯折板为钢制网状结构。[0011]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2]此土壤修复系统时,首先可通过第二电机、加热斗、发热管以及传热罩的配合对土壤进行疏松加热的处理,其次可通过药剂瓶与弯折板的配合使不同的化学药剂充分混合,最后可通过第一电机、混合管道、螺旋杆以及漏孔的配合使经过预先处理完成的土壤与化学药剂均匀且充分的混合,从而提高土壤修复效率,改善土壤修复的效果。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示意图;[0016]图3为加热斗内腔示意图。[0017]图中:1、底座;2、药剂瓶;3、药剂管道;4、收集斗;5、螺旋杆;6、混合管道;7、漏孔;8、第一电机;9、带轮;10、传动带; 11、加热斗;12、传热罩;13、第二电机;14、入料斗;15、加热管;16、滤网;17、顶盖;18、筛网;19、弯折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9]参照图1‑3,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8、带轮 9、传动带10以及第二电机13,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道6,混合管道6的内腔设置有螺旋杆5,螺旋杆5通过轴承套与混合管道 6转动连接,螺旋杆5的内部呈空腔结构且杆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漏孔7,混合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分布的带轮9,带轮9位于上方的一个与螺旋杆5固定连接,带轮9远离混合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与底座1螺栓固定连接且输出轴与靠近底座1的带轮9在中心处传动连接,两个带轮9通过传动带10连接,传动带10缠绕在带轮9的外壁上,混合管道6远离带轮9的一侧设置有药剂瓶2,药剂瓶2通过支撑杆与底座1固定连接,药剂瓶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药剂瓶2的内腔与螺旋杆5的内腔通过药剂管道3连通,药剂管道3的一端与药剂瓶2在出液口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套与螺旋杆5转动连接,混合管道6靠近带轮9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远离带轮9 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混合管道6位于进料口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热斗11,加热斗11的内腔与混合管道6的内腔通过输料管连通。
4
CN 213103762 U[0020]
说 明 书
3/3页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1]操作此土壤修复系统时,首先关闭且固定顶盖17,再开启第一电机8与第二电机13,随后即可通过入料斗14向加热斗11中填入土壤,同时向药剂瓶2中注入化学药剂,传热罩12可在旋转过程中将加热管15散发处的热量传导至土壤中,起到疏松加热土壤的作用,被加热后的土壤进入混合管道6后可与从螺旋杆5外壁的漏孔7处漏出的化学药剂在搅拌中逐渐混合,并最终从混合管道6底部的出料口处掉落至收集斗4的内部,最后经过疏松过滤即可收集。
[0022]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23]此土壤修复系统在搅拌土壤的同时持续地向土壤中注入化学药剂,达到了少量多次的效果,即保证了修复过程中化学药剂的充足性,有可以使化学药剂与土壤均匀且充分的接触,从而提高修复效率,改善修复效果。[0024]进一步的,加热斗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17,顶盖17的顶部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加热斗11的内腔设置有传热罩12,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顶盖17与传热罩12传动连接且在贯穿处与顶盖17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加热斗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 15,起到疏松加热土壤的作用,提高修复效率。[0025]进一步的,传热罩12的底部设置有滤网16,滤网1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加热斗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滤网16两侧的辅助块想适应的滑槽,滤网16通过辅助块与滑槽的配合与加热斗11滑动连接,可方便过滤和清理土壤中的杂质,避免损坏修复装置。[0026]进一步的,加热斗11位于与顶盖17转动连接点的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顶盖17想适应的限位卡环,顶盖17与加热斗11可通过限位卡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入料斗14,入料斗14与顶盖17固定连接且底端贯穿顶盖17延伸至加热斗11的内腔,方便在使用时随时加入土壤,简化操作步骤。[0027]进一步的,混合管道6出料口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收集斗4,收集斗4通过支撑杆与底座1固定连接,收集斗4内部固定连接有筛网18,收集斗4的底部呈倾斜结构且在最低点处开设有出料,有利于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疏松过滤,方便收集储存。[0028]进一步的,药剂瓶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弯折板19,弯折板19为钢制网状结构,有利
改善修复效果。于化学药剂的充分混合,
[0029]综上所述,各部件与结构间的配合可以在土壤与化学药剂混合前对土壤和化学药剂进行预备处理,有利于土壤与化学药剂的充分混合,改善修复效果。[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5
CN 21310376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310376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