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药和抗妇消炎栓塞肛门及月经期静脉滴注抗生素综合治疗方案对我院门诊300例慢性盆腔炎进行了1~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 : 治愈124例,有效172例,总有率达98.66%,无效4例,停止治疗后观察3~9个月无复发。结论 运用中药和抗妇消炎栓肛塞及月经期静脉滴注抗生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改善微循环,消炎、解痉、止痛的作用;月经期静滴抗生素可达到稳定治疗的特殊功效。 标签: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中药;康妇消炎栓;抗生素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300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19~50岁,其中19~36岁206例,36~50岁94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均有性生活史。大多数患者有人流、药流、上环、取环史和急性、亚急性盆腔炎病史。其中腹痛220例,腰酸158例,肛门坠胀130例,不孕20例。
1.2 方法 于月经干净后1天运用我院自拟定盆腔炎方,处方组成有蒲公英15g,红藤30g,延胡12g,赤芍10g,紫草10g,冬瓜子20g,地丁草15g,连翘12g,忍冬藤10g,乳香5g,没药5g,甘草6g,一共10剂,每天1剂,分2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止使用。腰酸者加用川断12g、桑寄生12g、杜仲12g等。小腹下坠感则加柴胡10g、升麻6g。脾虚则加党参20g、山药15g、炒白术10g等。月经期改为抗妇消炎栓肛塞1天1次,1次1枚,共7天,静滴抗生素3~6天。进行1~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诊断标准[2] (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全身症状:低热、疲乏、精神不振、失眠及急性发作。(2)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性交及月经后加剧。(3)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阻塞时可致不孕。(4)妇科检查时子宫活动受限,子宫两旁组织增厚及轻压痛,可触及边界清或不清的囊性肿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盆腔无包块和积液;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1.5康复指导:急性盆腔炎一点要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并做到治疗彻底,以免发展慢性炎症。患有慢性盆腔炎患者要警惕亚急性或急性发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做到较彻底治疗[3]。 2 结果治愈124例,有效;172例,无效4例,患者经1~3个疗程后,其结果第一疗程治愈率达52.0%,经第二疗程治愈率达72.3%,经第三疗程治愈率达83.7%,总有效率达98.5%以上,仅有4个患者不能坚持用药无效,从疗程的治愈率看只要能坚持2~3个疗程患者均有效。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合并不孕症患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子宫腔内手术操作过多过频,消毒不严,以及患者抵抗能力低下引起的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盆腔内组织出现浆液或黏液渗出或纤维组织增厚变硬,病灶迁延所致。
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坠胀,腰骶部胀痛,性交及月经期疼痛加重,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失眠、月经不调、不孕,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病程长。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后增粗、增厚或触及包块。B超显示:子宫直肠陷凹不同深度的液性暗区。给患者身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使夫妻生活不协调,特别是给不孕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繁多,单一疗法效果不佳,抗生素长期治疗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本组治疗运用中药和抗妇消炎栓肛塞1天1次共7天及月经期静脉滴注抗生素5-7天综合治疗,根据:(1)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作用,病久者则加用健脾补肾以扶正;月经期盆腔充血,血管扩张,患者抵抗力下降,(2)抗妇消炎栓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结,解痉止痛作用。(3)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使药物易渗入盆腔血管,增加疗效。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达到了抗感染、解痉、镇痛、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功效;加之月经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保持治疗效果,以达到稳定病情的特殊功效,从而加快治疗速度,提高治疗率,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妇产科学》第7版,主编乐杰[2]刘小波,赵虹,孙东屹,等.《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3》南.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1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