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剪纸:大阿福
适合班级:大班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孩子发展需要的各种有效策略,让孩子学习自主地剪出大阿福
说教材:教材选自江苏的民间剪纸。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能用五剪剪拼出一个神态各异的“大阿福”。而没有一点碎纸留下。
活动目标:
1、学习用5剪剪贴出具有中国民间剪纸风格的《大阿福》。
2、通过自己的观察、类比、动手进行感受和表现。
3、愿意提出自己的“不懂”。
活动准备:
1、范画若干。
2、视频。
3、音乐:东北民歌摇篮曲
4、魔法盒
5、A4白纸一张,红色彩纸一张,固体胶,剪刀
学具:
1、幼儿操作的纸
红色彩纸:A4纸的3分之一大(先准备每个幼儿一张)
白色底板纸:A4纸大小
剪法猜测纸:A4白色图画纸每人2张;铅笔每人一支。
2、剪刀、固体胶、抹布(剪刀每位幼儿一把)
3、黑色磁性板两张。磁铁若干(固定范画)。
4、幼儿16人;桌子5张;椅子17张。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教师捧出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引发孩子的猜测:这里面藏的是什么?
——幼儿猜测
2、教师:——你们不知道啊,那我们用咒语 “魔法魔法变变变”把它变出来。
3、幼儿从教师的魔法盒中一幅幅地摸出并展示在出示由大变小的剪纸《大阿福》共3个引发幼儿的感叹和仔细的观察。
——先变出一个大阿福,这个啊,是一个娃娃,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阿福。再出示其他两个。引导幼儿说出——大阿福,小阿福,小小阿福。
4、教师:——大阿福这么可爱,你们也想剪吗?
教师——那你们想想,要剪出大阿福要用到什么东西?幼儿猜测
教师——那你们看看老师的桌子上是准备着的是这些东西吗?
介绍材料——红色彩纸,白色纸,剪刀,固体胶。那我们剪的纸用哪张?那张做底板纸呢?
二、操作活动
1、播放视频,幼儿倾听。
2、请小朋友先认真听,仔细看老师剪纸。(教师边讲述边剪纸)
拿着长方形的红色彩纸,短边对折,变成一本书。压平按实,一边开口,一边不开口。一手拿着剪刀从不开口向开口的地方剪一条斜线。这是第一剪放最上面。
再从不开口的向开口的地方剪一条斜线。这是第二剪。
再从不开口的地方剪两个半圆,变成大阿福的衣服。这是第三剪和第四剪。
第五剪是什么呢?——在第一剪上从不开口向开口的地方剪一条短短的斜线。
所有的五剪已经剪好,接下来就是拼贴了。
那大阿福的眼睛呢?——衣服上剪下的那两个纽扣。
那大阿福的头呢?——第一剪剪下的那个小三角形,
那大阿福的嘴巴呢?——再从大阿福的头上那从不开口的地方向开口的地方剪一条直线,打开后的这个小三角形就是大阿福的嘴巴。
那大阿福的头发呢?——第二剪剪下分离了的两个小三角形这是大阿福的头发,最后用固体胶涂在红色的纸上,把他一个个粘在白色的纸上就可以了。
3请幼儿说说:你现在知道怎样剪出来的吗?你还有什么困难?
——教师根据幼儿表述的困难,再次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可以再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歌曲:东北民歌)
——现在小朋友可以自己来剪出大阿福。
5、展示幼儿作品,——请做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放到黑板上来。表扬剪得好的小朋友,为什么他剪得好?
6、表扬幼儿有创新的地方。并把她的步骤图带上来。
三、玩耍活动
1、教师将一幅《大阿福》变成《一条鱼》,引发幼儿“感悟“变”的欲望”
2、教师与幼儿“再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