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的基本⼯程性质有哪些?对⼟⽅施⼯有何影响?(P2)答:(1)⼟的天然密度。
(2)⼟的⼲密度。⼟的⼲密度越⼤,表⽰⼟越密实,⼯程上常把⼲密度作为评定⼟体密实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的质量。(3)⼟的可松性。⼟的可松性对⼟⽅的调配、计算⼟⽅运输量、计算填⽅量和运⼟⼯具的选择都有影响。
(4)⼟的含⽔量。含⽔量越⼤,⼟就越湿,对施⼯就越不利,含⽔量对挖⼟的难易、施⼯时的放坡、回填⼟的夯实均有影响。
(5)⼟的透⽔性.
2、在场地平整中,如何计算⼟⽅量?(P15~22)
答:场地⼟⽅量计算⽅法有⽅格⽹法和断⾯法,在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时宜采⽤⽅格⽹法;当场地地形⽐较复杂或挖填深度较⼤、断⾯不规则时,宜采⽤断⾯法。具体计算步骤详见书本15~22页。3、在场地平整施⼯中,如何划分调配区?(P23)
答:(1)调配区的划分应与房屋和构筑物平⾯位置相协调,考虑⼯程施⼯顺序、分期分区施⼯的顺序的要求;
(2)调配区的⼤⼩,应使⼟⽅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技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3)调配区的范围,应与计算场地平整时所采⽤的⽅格⽹相吻合;
(4)当⼀个局部场地不能满⾜填、挖平衡和总运输量最⼩,考虑就近借⼟或弃⼟,这时每⼀个借⼟区或弃⼟区应作为⼀个独⽴的调配区。
4、如何⽤表上作业法进⾏⼟⽅调配?(P24)5、在什么情况下会发⽣流砂?(P13)
答:当地下⽔位越⾼,坑内外⽔位差越⼤时,动⽔压⼒也就越⼤,越容易发⽣流砂现象。6、如何计算边坡坡度?(P13)
答:⼟⽅边坡的坡度以其挖⽅(或填⽅⾼度)H与底宽B之⽐表⽰。即:边坡坡度=H/B=1/(B/H)=1:m式中:m=B/H,称为边坡系数。
7、⼟⽅回填时对⼟料的选择有何要求?如何进⾏回填?(P36-37)
答:填⽅⼟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碎⽯类⼟、砂⼟(使⽤细、粉砂时应取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渣,可⽤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含⽔量应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可⽤作各层填料;碎块草⽪和有机质含量⼤于8%的⼟,仅⽤于⽆压实要求的填⽅;淤泥和淤泥质⼟⼀般不能作为填料,但在软⼟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使含⽔量符合压实要求后,可⽤于填⽅中的次要部分;含盐量符合表(在P36)中规定是盐渍⼟⼀般可以使⽤,但填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碎⽯类⼟或爆破⽯渣⽤作填料时,其最⼤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当使⽤振动碾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填铺时,⼤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或填⽅与⼭坡连接处。如果填⽅区内有打桩或其他特殊⼯程时,块(漂)⽯填料的最⼤粒径不应超过设计要求。8、如何进⾏填⼟?(P37)
9、何谓刚性基础、柔性基础?(P57)
答:刚性基础是⽤混凝⼟、⽑⽯混凝⼟、⽑⽯(或块⽯)、砖等建成,这类基
础主要承受压⼒,不配置受⼒钢筋,但基础的宽⾼⽐或刚性⾓有⼀定的限制,即基础挑出部分不能太⼤。柔性基础是⽤钢筋混凝⼟建成,需配置受⼒钢筋,基础的宽度可不受宽⾼⽐的限制。10、混凝⼟、⽑⽯混凝⼟及钢筋混凝基础是如何施⼯?有何要求?(P59-60)
答:混凝⼟及⽑⽯混凝⼟基础⼀般⽤于层数较⾼(3层以上)的房屋,在地基⼟质受潮湿或地下⽔位较⾼的情况下尤其合适。基槽经过检验,弹出基础的轴和边线,即可进⾏基础施⼯,基础混凝⼟应分层浇注,并振捣密实。对于阶梯形基础,每⼀阶内应再分层浇注层,并注意边⾓处混凝⼟的密实。基础⼀般应连续浇捣完毕,不得分开浇注。如基础上有插筋时,在浇捣过程中药保证插筋位置不能移动。
在浇注基础混凝⼟时,为了节约⽔泥,可加⼊不超过基础体积25%的⽑⽯,此时的基础称为⽑⽯混凝⼟基础。⽑⽯必须清洁,强度好,投⽯时,注意⽑⽯周围应包裹有⾜够多的混凝⼟,以保证基础⽑⽯混凝⼟的强度。11、在地基施⼯中如果发现地基局部出现岩⽯、⼟洞、松软⼟坑等情况,应如何处理(P60-61)
答:①岩⽯。当基底有局部岩⽯或旧墙基、树根等地下障碍物时,应尽量挖出然后夯填。如果⽆法挖除或遇局部坚硬岩⽯可在其上设⼀道钢筋混凝⼟过梁架过,或在其上作⼀道⼟与砂混合物的软性垫层,厚度为300~500mm,以调整沉降。②松软⼟坑。将⼟坑中的松⼟挖出,回填与基⼟压缩性相近的⼟或⽤灰⼟(灰⼟⽐为3:7)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于200mm。如果⼟坑较⼤可将基础加深;
如果⼟层较深,可⽤钢筋混凝⼟过梁架过;也可采⽤局部换⼟,回填碎⽯层的⽅法。12、钢筋混凝⼟预制桩制作时有何要求?(P66)
答:预制桩在制作时桩内应设纵向钢筋或预应⼒筋(或丝)和横向钢筋(或箍),以便承受桩在运输、起吊和下沉时产⽣的弯曲应⼒和冲击⼒。预制时应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纵向主筋长度不够时,应采⽤对焊。同⼀钢筋的两个接头距离应⼤于35倍主筋直径,主筋接头在同⼀截⾯内的数量不应超过50%。
桩⾝混凝⼟强度不⼩于C30,混凝⼟的粗⾻料应⽤粒径为5~40mm碎⽯或碎卵⽯,桩混凝⼟应⽤搅拌机拌制、机械振捣。,由桩顶向桩尖连续浇注,⼀次完成。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现场预制桩多采⽤叠浇法间隔制作,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不均匀沈降。桩与桩之间应涂刷隔离剂,以保证桩起吊时不相互粘结,桩的叠浇层数,应根据地⾯允许荷载和施⼯条件确定,但不宜超过4层。上层桩或邻桩的浇注,须在上层桩或邻桩的混凝⼟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后⽅可进⾏。
预制桩的质量,除要满⾜规范的允许偏差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桩的表⾯应平整、密实,掉⾓的深度不应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的缺损总⾯积不得超过该桩全部表⾯积的0.5%,且不得过分集中。混凝⼟的收缩裂缝,其深度不得⼤于20mm,宽度不得⼤于0.25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半;桩顶和桩尖处不允许有蜂窝、⿇⾯、裂缝和掉⾓。13、在预制桩施⼯中,如何考虑打桩顺序?(P70)
答:进⾏群桩打⼊施⼯时,为了保证打桩⼯程质量,防⽌周围建筑物受⼟体挤压的影响,打桩前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长短和桩架的移动⽅便等因素来正确选择打桩顺序。
1)当桩较密集时(桩中⼼距⼩于或等于4倍桩边长或桩径),应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或由中间向四周施打,这样,打桩时⼟体由中间向两侧或四周均匀挤压,易于保证施⼯质量。当桩数较多时,也可采⽤分区段施打。2)当桩较稀疏时(桩中⼼距⼤于或等于4倍桩边长或桩径),可采⽤上述两种打桩顺序,也可采⽤由⼀侧向另⼀侧⽅向施打的⽅式(即逐排施打),或由两侧同时向中间施打,在采⽤逐排打设时,桩架单⽅向移动,打桩效率⾼。但打桩前进⽅向⼀侧不宜有防侧移,防振动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以防⽌⼟体受挤压破坏。14、预制桩质量控制的原则是什么?(P72)
答:沉桩的质量主要是看能否满⾜贯⼊度或设计标⾼的要求及打⼊后桩的偏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质量控制的原则是:1)桩尖为于坚硬,硬塑的粘性⼟,碎⽯⼟,中密以上的沙⼟或风化岩等持⼒层时,以贯⼊度控制为主,以桩尖进⼊持⼒层的深度或桩尖标⾼作为参考2)贯⼊度已达到要求⽽桩尖标⾼未达到要求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度不应⼤于规定的数值
3)桩尖位于其他软卧层时,以桩尖设计标⾼为主,贯⼊度作为参考
4)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其他指标与要求相差较⼤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5)贯⼊度应通过打桩确定,或做打桩实验与有关单位确定15、安装梁的模板时有何要求?(P86)
答:(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前,⽊模板应浇⽔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
(2)模板与混凝⼟的接触⾯应清理⼲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程施⼯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净;
(4)对清⽔混凝⼟⼯程及装饰混凝⼟⼯程,应使⽤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对跨度不⼩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
设计⽆具体要求时,起拱⾼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16、模板的拆除有何要求?(P93)
答: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架拆除时的混凝⼟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侧模:应在混凝⼟强度能保证其表⾯及棱⾓不因拆模⽽受损坏时,⽅可拆除;②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表(P93)的规定强度,⽅可拆除;
③拆模应按⼀定的顺序进⾏,⼀般应遵循先⽀后拆、后⽀先拆、先拆⾮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以及⾃上⽽下的原则。重⼤复杂模板的拆除,应事先制定拆除⽅案。17、钢筋进场后应处理?(P94)
答:钢筋进场应有出⼚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应有标牌,并按品种、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每批热轧钢筋重量不超过60t,钢绞线为20t。验收内容包含钢筋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取样进⾏机械。钢筋进场后在运输和储藏时,不得损坏标志,并根据品种、规格按批分别挂牌堆放,并标明数量。18、如何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P102)
答: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值19、如何进⾏钢筋代换?(P103)
答:①当结构是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代换,称为”等强代换“,即:A s1f y1=A s2f y2
式中:A s1、f y1分别是原设计钢筋的计算⾯积和设计强度;A s2、f y2分别是拟代换钢筋的计算⾯积和设计强度;
②当构件按最⼩配筋率控制时,可按钢筋⾯积相等的原则代换,称为”等⾯积代换“,即:A s1=A s2
③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需进⾏裂缝及抗裂性验算。
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钢筋直径加⼤或根数增多,⽽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的有效⾼度h0减⼩,截⾯强度降低,此时需验算截⾯强度。
20、施⼯规范对箍筋的制作有何要求?
答:(1)HPB235 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于钢筋直径的3 倍;箍筋尚应不⼩于受⼒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度:对⼀般结构,不应⼩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般结构,不宜⼩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于箍筋直径的10 倍。21、施⼯规范对钢筋的绑扎有何要求?
答:绑扎要求是钢筋的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接头位置、数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规范要求:
同⼀构件中相邻纵向受⼒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
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于钢筋直径,且不应⼩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
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连接区段。同⼀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钢筋截⾯⾯积与全部纵向受⼒钢筋截⾯⾯积的⽐值。
同⼀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于25%;2 对柱类构件,不宜⼤于50%;
3 当⼯程中确有必要增⼤接头⾯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附录B 纵向受⼒钢筋的最⼩搭接长度
B.0.1 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积百分率不⼤于25%时,其最⼩搭接长度应符合表B.0.1 的规定。
B.0.2 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积百分率⼤于25%,但不⼤于50%时,其最⼩搭
接长度应按本附录表B.0.1 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2 取⽤;当接头⾯积百分率⼤于50% 时,应按本附录表B.0.1 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35 取⽤。
B.0.3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搭接长度应根据本附录B.0.1 条⾄B.0.2 条确定后,按下列规定进⾏修正:
1 当带肋钢筋的直径⼤于25mm 时,其最⼩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
2 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25 取⽤;
3 当在混凝⼟凝固过程中受⼒钢筋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其最⼩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 取⽤;
4 对末端采⽤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 取⽤;
5 当带肋钢筋的混凝⼟保护层厚度⼤于搭接钢筋直径的3 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 取⽤;
6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钢筋的最⼩搭接长度对⼀、⼆级抗震
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 采⽤;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 采⽤。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于300mm。
B.0.4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其最⼩搭接长度应根据本附录B.0.1 条⾄B.0.3 条的规定确定相应数值后,乘以系数0.7 取⽤。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于200mm。
22、如何计算混凝⼟施⼯配合⽐?(P105)
答:若混凝⼟的实验室配合⽐为⽔泥:砂:⽯:⽔=1:s:g:w,⽽现场测出砂的含⽔率为W s,⽯的含⽔率W g,则换算后的施⼯配合⽐为:
1:s(1+W s):g(1+W g):{w-s×W s-g×W g}23、何谓⼀次投料法、⼆次投料法?(P107)
答:⼀次投料法是在料⽃中先装⽯⼦,再加⽔泥和砂,在⼀次投⼊搅拌机的同时加⽔。投料时砂压住⽔泥,不致产⽣⽔泥飞扬,且砂和⽔泥先进⼊搅拌筒形成⽔泥砂浆,可缩短包裹⽯⼦的时间。
⼆次投料法是先将全部⽯⼦、砂和70%的拌和⽔倒⼊搅拌机,拌和15s使⾻料湿润,再倒⼊全部⽔泥进⾏造壳搅拌30s左右,然后加⼊30%的拌和⽔,再进⾏糊化搅拌60s左右即完成。24、对混凝⼟的浇筑有何要求?(P109-110)
25、钢筋混凝⼟框架结构施⼯中对混凝⼟的浇筑有何要求?(P111)
答:框架结构⼀般按结构层划分施⼯层和在各层划分施⼯段分别浇注。⼀个施⼯段内每排柱⼦的浇注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不可从⼀端开始向另⼀端推进,预防柱⼦模板逐渐倾斜使误差累计难以纠正。每⼀施⼯层的梁、板、柱结构,先浇注柱⼦。柱⼦开始浇注时,底部应先浇注⼀层厚50~100mm与所浇注混凝⼟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泥砂浆,然后浇注混凝⼟到顶,停歇⼀段时间(1~1.5h),待混凝⼟拌合物初步沉实,柱⼦有⼀定强度再浇注梁板混凝⼟。如
果柱与梁板分开浇注时也可以按前⽂所述的施⼯缝的处理⽅法在梁底留置⽔平施⼯缝。梁板混凝⼟应同时浇注,只有梁⾼1m以上时,才可以将梁单独浇注,此时的施⼯缝留在楼板板⾯下20~30mm处。楼板混凝⼟的虚铺厚度应略⼤于板厚⽤表⾯振动器振实,⽤铁插尺检查混凝⼟厚度,再⽤长的⽊抹⼦抹平。26、何谓施⼯缝?应如何留设和处理?(P110)
答:因施⼯组织需要⽽在各施⼯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缝并不是⼀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超过先浇混凝⼟的初凝时间,⽽与先浇注的混凝⼟之间存在⼀个结合⾯,该结合⾯就称之为施⼯缝。留设:
1)柱⼦的施⼯缝宜留在基础顶⾯、梁或吊车梁⽜腿的下⾯、吊车梁的上⾯、⽆梁楼盖柱帽的下⾯。
2)⾼度⼤于1m的混凝⼟梁的⽔平施⼯缝,应留在楼板底⾯以下20mm~30mm 处。
3)对于单向板,施⼯缝可留在平⾏短边的任何位置处。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向浇筑,施⼯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处理:
在施⼯缝处继续浇注混凝⼟时,应待混凝⼟的抗压强度不⼩于1.2N/mm2才可进⾏。浇注前应清除松动⽯⼦,将混凝⼟表⾯凿⽑,并⽤⽔清洗⼲净,先铺设与混凝⼟成分相同的⽔泥砂浆⼀层,再继续浇注,以保证接缝质量。27、何谓⾃然养护?有何要求?(P115)
答:所谓⾃然养护,就是在平均温度⾼于+5℃的条件下在⼀定时间内使混凝⼟保持湿润状态。⾃然养护分为洒⽔养护和喷涂薄膜养⽣液养护两种。
洒⽔养护即⽤草帘将混凝⼟覆盖,经常洒⽔使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长短取决于⽔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泥和矿渣硅酸盐⽔泥拌制的混凝⼟,不少于7d;掺有缓凝额有抗渗剂要求的混凝⼟不少于14d。
喷涂薄膜养⽣液养护适⽤于不易洒⽔养护的⾼耸构筑物和⼤⾯积混凝⼟结构。它是将要养⽣液涂在混凝⼟表⾯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表⾯形成⼀种塑料薄膜,将混凝⼟与空⽓隔绝,阻⽌其中⽔分蒸发仪保证⽔化作⽤的正常进⾏。
28、⽤于评定结构或构件强度的混凝⼟试件,对其留置的数量有何要求?(P116)答:(1)⽤于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留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B.每⼯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混凝⼟不⾜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次;C.对现浇结构其试块的留置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每⼀次浇楼层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同⼀单位⼯程每⼀次验收项⽬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每次取样应⾄少留置⼀组三块标准试件。
(2)作为施⼯辅助⽤试块。⽤以检查结构或构件的强度以确定拆模、出池、吊装、张拉及临时负荷的允许时机。此种试块的留置数量,根据需要确定。此种试块应置于欲测定构件同等条件下养护。29、如何确定混凝⼟试块强度的代表值?(P116)
答:试验分为三组进⾏,以3个试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强度的代表值。当3个试块中出现过⼤或过⼩的强度值,其⼀与中间值相⽐超过15%时,以中间值作为该组的代表值;当过⼤或过⼩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块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30.何谓先张法(P123),后张法(P129)?张拉或放张时对混凝⼟强度有何要求?答:先张法是在浇注混凝⼟构件之前在构件⼯作时的受拉区张拉预应⼒筋,将其临时锚固在⽀座或钢模上,然后浇注混凝⼟构件,待混凝⼟达到⼀定的强度,混凝⼟与预应⼒筋之间已具有⾜够的粘结⼒,即可放松预应⼒筋,预应⼒筋弹性回缩,借助于混凝⼟与预应⼒筋的粘结,对混凝⼟构件产⽣预压应⼒。
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块件,并在预应⼒筋的位置预留有孔道,待混凝⼟达到规定强度后,传⼊预应⼒筋并进⾏张拉,张拉⼒由构件两端的锚具传给混凝⼟构件使之产⽣预应⼒,最后进⾏孔道灌浆(亦有不灌浆者)。31、何谓钢筋松弛?如何减少松弛对预应⼒的影响?(P127)
答:何谓“松弛”,即钢筋在常温,⾼应⼒状态下具有不断产⽣塑性变形的特性。下述张拉程序的⽬的是为了减少预应⼒的松弛损失:
32、为了减少预应⼒筋与预留孔壁摩擦⽽引起的预应⼒损失,对于不同长度的孔道和不同形式的孔道,在张拉预应⼒筋时应采⽤何种张拉⽅法?(P139)答:为了减少预应⼒筋与预留孔壁摩擦⽽引起的预应⼒损失,对抽⼼成形孔道的曲线预应⼒筋和长度⼤于24m的直线预应⼒筋,应采⽤两端张拉;长度等
于或⼩于24m的直线预应⼒筋,可⼀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两端。对预埋波纹管孔道,曲线形预应⼒筋的长度⼤于30m的直线预应⼒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于30m的直线预应⼒筋,可⼀端张拉。33、施⼯规范对砌筑砂浆有何要求?(P149)34、砖墙有哪些组砌形式?(P154)
答:(1)⼀顺⼀丁;(2)三顺⼀丁;(3)梅花丁;(4)⼆平⼀侧;(5)全顺法;(6)全丁法。35、何谓可砌⾼度?
答:⼯⼈在地⾯上进⾏砌体施⼯,当砌⾄⼀定⾼度时,为便于砌筑施⼯的进⾏,则必须搭设脚⼿架,每次搭设脚⼿架的⾼度⼀般为1.2~1.4m,称“⼀步架⾼“,也叫墙体的可砌⾼度。36、砖墙的施⼯⼯艺是什么?(P155)
答:砖墙的施⼯⼯艺⼀般为:抄平、放线、摆砖样、⽴⽪数杆、盘⾓、挂线、墙体砌筑、勾缝、楼层轴线标⾼引测及检查等。37、砖墙的质量要求是什么?(P157)
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搭接,接槎可靠。38、框架结构中如何砌筑砖墙?
答:(1)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的位置应与块体⽪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度。
(2)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混凝⼟砌块搭砌长度不应⼩于砌块长度的1/3;轻⾻料混凝⼟⼩型空⼼砌块搭砌长度
不应⼩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于2⽪。
(3)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砖、轻⾻料混凝⼟⼩型空⼼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mm。蒸压加⽓混凝⼟砌块砌体的⽔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 和20mm。
(4)填充墙砌⾄接近梁、板底时,应留⼀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少间隔7d 后,再将其补砌挤紧。39、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中如何砌筑砖墙?
答: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槎,马⽛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中不得任意弯折。其他部位按⼀般砖墙进⾏砌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