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频超声技术应用

来源:榕意旅游网


高频超声技术应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达到50%,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高频超声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原甲状腺区常见的结节样回声包括:甲状腺残余腺体、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复发、原甲状腺区包裹性积液及手术后瘢痕、线结等。超声检查因其方便、高准确率、高性价比等优点,已经成为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最常用影像学随访方法。本文就高频超声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原甲状腺区异常结节的良恶性特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甲状腺;高频超声;甲状腺术后结节

1 绪论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据统计高达50%,其中甲状腺恶性结节占比5~10%,其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增长了2.4倍,因此近年来接受甲状腺手术的人也越来越多。甲状腺位置表浅,但检查时要求机器要有较高的分辨力,70年代的实时超声显像技术,由于仪器分辨率及图像质量较差,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等浅表器官的应用受到限制,并要借助水囊,因此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

近年来,高频率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核素扫描、CT扫描及MRI成像相比,高频超声分辨力高,能够检出 2~4mm大小的结节。此外因其费用低廉、可反复追踪观察而越来越广泛应用。高频超声目前已成为甲状腺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辅助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更是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最重要的随访工具。

甲状腺术后原甲状腺区再次发现的常见的结节样回声包括:甲状腺残余腺体、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复发、原甲状腺区包裹性积液及手术后瘢痕线结等[1-2]。甲狀腺全切术后再次发现结节,病人心理压力大,急需临床明确结节性质。利用高频超声评估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原甲状腺区异常结节的性质,直接决定临床选择处理方式。

2 高频超声的技术优势

对于一个聚焦超声束, 其焦点处的侧向分辨力 d 的计算方法[3]可表示为:

,其中F为焦距;D为探头直径;λ为超声波长

以c表示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以ν表示超声波的频率,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c为常数;而对于具体探头F、D均为常数

我们以A表示c、F、D相关的常数,则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对于确定的探头,ν越高,d越小,可分辨出的结节精细结构也越多。相对于原有超声成像使用的2~5MHz的超声,高频超声采用9~15MHz,其侧向分辨率可提升3~7倍,因此能够检出 2~4mm大小的结节。相较于核素扫描、CT扫描及MRI成像等技术,高频超声还具有费用低廉、可随时追踪等优势。

3 甲状腺残余腺体

由于解剖上甲状旁腺与甲状腺位置紧邻,甲状腺全切术中极易损伤甲状旁腺,术中要尽量避免对甲状旁腺进行过多的外科解剖和探查暴露,必要时外科大夫会保留临近甲状旁腺的少量甲状腺组织。由于病人自身病史交代不清,超声大夫极易将保留的少量甲状腺组织误认为再发结节。高频超声下残余的少量甲状腺组织呈边界清晰的结节样,形态规则,无明显占位效应,内回声与原甲状腺相似,形态多规则,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4 甲状腺癌复发

甲状腺癌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也会在局部复发,复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超声表现不同:乳头状癌复发时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结节,边界不清晰,内回声较低、不均质,后方常伴声衰减,纵横比大于1,还可伴多发点状强回声钙化;甲状腺髓样癌复发时,声晕及钙化少见,后方声衰减不明显,局部通常呈实性不均质团块状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滤泡状癌复发时呈均质低回声(类似睾丸回声)结节,呈椭圆形,边界清晰,水平生长,内未见明显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参数阻力指数RI范围为0.59~0.80。

5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最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有:①淋巴结形态不规则,纵径和横径比小于2;②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回声较低,皮质增多,皮髓质分界不清,内可见砂砾样、团块样高回声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其中沙粒样钙化点出现率为67.16%(45/67),甲状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另一个典型特征为淋巴结囊性变。转移性淋巴结呈现血供丰富特点,超声可见多支小动脉多方向进入,血流流速较快,阻力指数多大于0.75。

6 甲状腺全切术后包裹性积液

全切术后包裹性积液常被误诊为甲状腺肿瘤复发或甲状旁腺肿物,它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甲状腺。术后包裹性积液多是因为淋巴漏。解剖上由于不同个体胸导管汇入静脉系统的位置变异较大,且胸导管与淋巴管纤细,术中很难被察觉,加上手术中出血导致手术视野模糊及肿块推移等因素影响,导致术后淋巴漏

发生。

7 手术后瘢痕或丝线肉芽肿

甲状腺术后瘢痕或丝线肉芽肿为人的机体对手术中结扎及缝合丝线的肉芽肿性炎症,因在高频超声下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无包膜,非常易于甲状腺癌复发混淆。高频超声下瘢痕或丝线肉芽肿多表现为颈部切口周围皮下多发的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可位于各层软组织内,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可见线条样强回声,对周围组织无侵犯,无包膜,临近皮肤者,多与皮肤瘢痕相连,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高频超声下甲状腺全切术后瘢痕或丝线肉芽肿与其他类型结节的鉴别应密切结合患者手术病史,对二维及血流特点仔细分析,若无法确诊,可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细胞学检查。

总之,高频超声分辨临床未能触及的结节,还可以通过结节的形态、回声及血流特点进行初步半定型或定性判断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原甲状腺区结节的性质,且超声检查简单、无创、无辐射、经济,可重复检查对比,应当作为甲状腺肿瘤行全切术后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京平,王萍平,郑来坤,等.常规体检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和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19-120.

[2] 顾士荣,张建中,杨峰.对甲状腺良性结节高频超声误诊原因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3):266-268.

[3] 周永昌,王威琪.关于超声B型图像的分辨力[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2):6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