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榕意旅游网


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常绿落叶阔

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

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另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

学习省情最大收获之三抓住机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省第十一届一次、二次、三次党代会的净胜,作为资源型省份,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拉动是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学习省情最大的收获之四困难也是优势。过去贵州因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山大雨水多,加上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屏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显着增强,人们对省情基本特点的认识也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人们认为“天无三日晴”的气候不好,是贵州发展的劣势;现在随着农业实用技术的进步,认识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认为雨多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雨量不仅有利于喀斯特山区农业防旱抗灾,又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长。过去因为山大坡陡,交通闭塞,认为贵州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现在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祖国西南的交通要道。过去因为开发粗犷,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卖出的是“傻大黑粗”低级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今,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开发有了显着进步,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如在水、煤资源开发上,贵州抢抓“西电东送”的机遇,实行煤电结合、水火互济发展 能源产业,全省电网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贵州的优势产业,为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四川,重庆 +

云南—— 贵州 ——湖南

+

广西

1.

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

2.

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

1.

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

2.

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

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

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

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

4.

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

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

大娄山

+

乌蒙山—— 苗岭 ——武陵山

三、地理差异:

1.

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

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

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

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

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

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

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

气温

1、年平均气温10-20

7.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8.

最高温度区为南部、东部、北部河谷地区,铜仁最高

9.

低温区为北部地势较高地带,威宁最低18

10.

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

降水

1.

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最多在110-1300mm属于湿润地区、

2.

多雨区:一、苗岭西段南坡,最多是晴隆。二、苗岭东段南坡,最多是丹寨。三、

武陵山的东南坡。

3.

最少威宁,赫章,毕节,其中赫章最少。

4.

雨季: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最大,水热光基本同步。

日照

在800-1600小时之间,形成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西多东少,西部威宁、盘县多,北部大娄山区的遵义、务川少。

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

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2.

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气象灾害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倒春寒、秋绵雨、暴风和大风。

四、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

1.

长江流域: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乌江是贵州最大

的河流。

2.

珠江流域:南盘江、北盘江、红河水、都柳江水系。

五、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其中黄壤面积最大占%,水稻土最少。

土壤耕作条件特点:

1.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人均耕地只亩

2.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3.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石漠化严重。

4.

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六、错综复杂、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1.

阔叶林 2.针叶林——最广 3.灌丛和灌草丛

组合态势的自然资源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1.

水能资源:储存量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占有量居全国第三。

2.

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六盘水、毕节最多。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1.

铝土矿: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阳、清真、修文、遵义。

2.

磷矿: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三,主要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其

中开阳最多。

3.

重金石:居全国第一

4.

金矿:居全国第十。

篇三:《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

第一章学习心得

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篇四:学习贵州省情感悟

精品课. 同时,正因为这样,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而努力学习,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篇五:贵州省情上课工作总结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二戈寨校区轨道交通分院

姓 名:何培琳

学 期:2014-2015-1

《贵州省情》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12五运营一、二班贵州省情教学工作,这两班学生人数分别为61人、62人,共123人。

本学期已结束,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课目的和意义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开设“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目的是:使贵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需要贵州当代大学生了解省情、认识省情、研究省情。加强省情教育,强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加快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了解贵州、宣传贵州、建设贵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性质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属于必修课,课程设置为1学分,18课时。

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使学生对

贵州省情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有关贵州省情的理论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贵州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之中,使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备好课,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授教养效果。阅读了大量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地理、历史方面参考书,对道德的产生、发展、演变作了进一步的讲解,以便同学们对该学科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积极向同事们请教,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预备,突出教学的难点,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使

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在每一课结束后并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得失,及时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得以更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和备课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取得课堂教授教养的有效性。在教授教养中,我特留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实际,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一学科的内容是中职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及社会问题,制作ppt,通过真人真事和真实图片和实景并引导性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把

贵州省情课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转变思想,把老师要我学的知识变成我要学的的知识。

通过对本学期工作的小结,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向其他同事学习,改进现存的问题,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师教养水平,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便在德育教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更大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