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的作用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的作用

作者:刘吉发 李宗云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4期

[摘要] 本文从生态文明史谈起,阐述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人们价值观的不同,因此现在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转变人们的价值观,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关键词] 价值观 生态文明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要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

一、从生态文明发展史看价值导向的作用

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如何确定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而人的存在依靠世界观指导,具有价值导向,由世界观所决定的价值观对生态文明的形态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价值观产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同导致了价值观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文明形态。

农业文明的出现,人们价值观开始转变从对自然的敬畏转向了不断征服自然。人类从自然的奴隶变成了自然的对抗者,那个时候的思想者逐渐的产生了诸如天人合一一类的难能可贵的学说。这一时期虽然有些地区也有滥砍乱伐过度垦殖等现象,使生态失衡,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以自我为价值中心,从自然界攫取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因此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生存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危机的根本就在于人类忽视与自然的和谐,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大肆的攫取自然,工业文明的整个体系都建立在人对自然的掠夺的基础上的。要改变人类自我中心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建立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生态文明观是崭新的文明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观提出了挑战。生态文明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是以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更关注生态的演变,而与传统的以生产力作为衡量标准的文明分割有较大区别,因此使用生态文明的狭义解释,更为恰当。

生态文明的提出,使人类开始意识到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价值观不能以人类自身的眼前利益为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協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功利与幸福及其程度的界定又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三、价值观对构建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构建的关键是人类世界观的改变。看待问题的世界观转变了,也决定了人类价值观的转变。从原始社会的蒙昧,到农业社会的过度垦殖,工业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都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认识每一个社会阶段文明的钥匙都是价值观。

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问题是人类价值观的选择。人类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自然生态平衡和谐为目的?人类发展是以目前自我的财富增长的眼前利益为主,还是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光来看问题?对这俩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动。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一个索取自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局部的生态灾难。我国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是靠对自然的索取和掠夺实现的。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生态保护环境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了大批生态智力和环境保护工程。我国的生态环境却仍旧呈现了“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好转与恶化并存”的特征。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一些地方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作祟。他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为了个人局部或一时的利益,不惜破坏生存环境。 一些地区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建立科学发展观,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的旧观念;摒弃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惟一指标的做法;改变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看法,自觉破除不合时宜,不利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是改变人们的世界观的问题,只有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人们的价值观才能转变。才能从长远利益来看问题,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原来粗放的生产方式,采用集约生产方式。只有转变成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人们才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样就把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变成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建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创造出合乎科学发展理念的现代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魏智勇赵明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姬振海主编:《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3]姜春云主编:《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新华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