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勤瑞;张欣
【摘 要】Recently, the Internet financia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nonuniqueness of Internet system and financial system, Internet finance has high instantaneity, virtual resistance, fast correlation and super complex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risk from the technology, operation and safety of Internet finance, so a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近期,互联网金融占据了重要地位,这都是归结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互联网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非单一性,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具有高瞬时性、快联动性强、虚拟性超复杂性等特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操作、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5(000)034 【总页数】3页(P39-40,4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作 者】袁勤瑞;张欣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11605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11605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2.2
伴随着金融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展开,中国金融业务呈现信息化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如日方升,日新月异。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必将出现种种问题,本文将针对互联网金融现状、特点以及面临风险方面分析,去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互联网金融这一种最新兴起的的产业,是一种新进金融范畴,是传统产业和第二代互联网灵魂的融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现呈现一种高产成长的形式,创新内容多样化。创新显着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其一,在银行开展网络借款和贷款方面;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三是在P2P网络借贷方面。第一,银行开展的网络借款和贷款交易,银行创建的在网上进行借款贷款交易已经由传统“网下申请、网下审核、网上发放”内容,通过“银行+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个专门为个人,或者是企业,提供在网络上交易洽谈使用)而开展成为了“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内容。例如网易宝和支付宝等。在很大的水平上,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场,这样来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分配经济资源,从而使得社会效用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被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以迅猛的姿态发展,以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为标记的信息技术创新显现出深度交融、普遍使用和迅速改变的特点,由于对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行动形式被深深地影响了。互联网金融形式多变,产品触及范畴大,与传统生产事业和传统金融行业相比较,产品为数浩繁,业务关联范畴很宽。 2.1 高瞬时性
互联网时代如日方升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顺应而成,这大大推进交易高速有效运转。因为互联网具有特别高的瞬时性,如果在交易中出现“差错”,那么,这个“差错”就会以迅猛的速度被扩大,迅速的传播速度导致它与传统金融比较,补救会耗费巨大。 2.2 快联动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中,我国市场经济欣欣向荣,国家繁荣昌盛,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在国际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三十几年,我国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各项政策数据,包括经济、政治以及各项金融指标,这些的发布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相同地,我们与国际市场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通达的,我们国家关于各项政策的制定也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同样地,互联网的“快联动性”正是由于它的“开放、平等、普惠、协作、分享”。 2.3 强虚拟性
互联网一个极大的特性就是,它效用的目标是不真实的,是以信息方式展现的。所以交易的对象、目标和经过都是比较不透明的。因为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任何时间地域交易的特质,信息相对隐秘,也是不对称的,这导致了风险的复杂多样。 2.4 超复杂性
我们详尽的从深度层面来分析互联网技术,可以分成:P2P人人组织网络、大数据和两面市场。其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大数据对于金融来说,对比其余产业,毫无疑问,具有更强的影响。由此可知,互联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信息系统。此系统里,资源共同享用通过信息交叉来达成。这样的后果就是也许会使得信息被走漏,如果,一些要紧的信息被泄露出去,必定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3.1 技术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新颖的互联网金融处于一个开放式的网络体系中,面临着很大的术风险。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且目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还没有做到很完备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致使互联网金融体系易于受到黑客或者是各种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现在,我们了解到有很多的账户被盗取信息,这样导致很多想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可是,据分析,专职做金融的人,和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进入交易市场。由此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企业急需做的就是,投入资金技术用来保证自身交易系统的安全性,虽然这样会增加成本,可能会降低一些优势,但这是保证其继续运行的重要环节。 3.2 操作风险
现如今,WIFI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不法黑客分子使用黑客技术制造假冒WIFI站点,骗取客户资料,盗取钱财。此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易在交易中发生错误,造成风险。例如:“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3.3 安全风险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换飞速。与之关系甚密的金融业务也随之发展。但是金融是一个对于安保性要求严格的行业,相对而言,互联网是开放式的,所以在融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而且,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起的金融,在法律法规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会有很多漏洞存在,具有很大的法律风险。
表1所示是几个P2P网贷平台诈骗案例: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各自管理其域,这造成了监管的不力。第一,需要建立起专门监管机构,有针对性地处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应配合专门风险控制部门。第三,建立数据信息库,严格审查互联网上的信息。 4.3 完备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保护
伴随互联网金融发展,愈发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普罗大众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中来。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素质,对于风险的了解和控制有所欠缺,由此,我们需要完备消费者保护。第一,订立消费者保护法,对于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分配、责任承担、机构的信息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准确制定。第二,需要建立消费者咨询平台,监管部门与消费者直面沟通,监管部门发表相关避开风险的金融常识,提升消费者的处理风险能力,消费者可以通过问询平台,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运行的特点,项目的特征,避免发生任意入手新发产品。
第三,需要加大保护消费者信息,特别是在交易流程中消费者的资产等需要隐蔽信息,提供比较安全的交易环境,严令禁止把消费者理财消息任意泄露出去。 4.4 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信息平台,出台的金融法律跟不上它的变化脚步,监管系统还在发展中。所以,内部自律对于维持行业正常运营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应当设立一个行业组织,实施自律管理,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秩序和公共利益,增大行业之间的正常交流,防止恶意竞争损坏公共利益。另外需要加速促进本行业自我约束规范的颁布,为这个系统提供一个行业模范和准则。最后应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增强工作能力,加大道德规范的责任心。 4.5 组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
第一,设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加大投资资金提高硬件设备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第二,在提高硬件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保密,互联网的交融特质致使容易被入侵使得走漏客户信息,所以应大力开发互联网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以及数字签名技术,建立自主创新的安全监管体系。
2015年5月部分P2P平台跑路名单:(最新数据) 1幸汇财富2015年5月4日北京失联 2 19贷2015年5月14日北京海淀平台失联
3众和贷2015年5月22日内蒙古包头停业(不能提出现金) 4.1 加速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想要使互联网金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必要条件就是需要保证交易环境交易过程的安全,严厉禁止透露任何交易者信息。促进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完备,首要的是推动立法,加速建立完备基础性法律和技术环节的法律法规。 4.2 增进互联网金融的监察合作力度
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建设,进一步规范,这是亟需处理的。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
各守其位,相关单位银监会、
我们从以上的五个角度出发,具体地提出八个策略去解决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我们具体阐述下第八个方面的监管方法。
处于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面对着信息泄露等风险,从另一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风险,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识别码系统,它是关于金融的市场法人的,目的是为金融市场交易的法人进行实际本体地分派一个能够识别身份的编码,这个编码是数字化的。这一标准化编码技术如果能够建立在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必将增大金融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有效度。
针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当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阐述了以上的一些方法去应对。而今,我们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还是比较稚嫩,不断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方面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紧要的。
【相关文献】
[1]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100-105. [2]乔玉梅.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管控研究[J].金融监管,2014(3):47-84. [3]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浙江融,2013(12):40-42. [4]王国贞.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河北企业,20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