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来源:榕意旅游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成绩:

题目:论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姓 名: 李万春 学 号 : 01031043 学 院 :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 行政管理 任课教师 : 徐学谦 日 期 : 2012年5月10日

论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摘要: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它的具体形成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发展着中国优秀文化;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对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革命 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迄今为止,它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四种。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

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领导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来的,他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克思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优秀文化当中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他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就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裂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历史经验认真的加以概括和提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新的内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困难,很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更无法照搬别人的经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

容。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 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