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充满变化的,课程不是事先设定好的静止物,也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件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时时会有“意外”发生。如“倍的认识”这一课,课前进行学情分析时,我们一致认为“倍”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基于这个年龄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老师在上课时以具体形象的事物蓝花、黄花、红花来引入“倍”这一概念。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上有红花8朵、黄花6朵、蓝花2朵后,老师将红花遮住,引导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比一比这两种花的朵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出黄花比蓝花多4朵或者蓝花比黄花少4朵。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求它们的差,还可以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有3个2朵,这时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这样结合实物图的对比数数,借助图形个数的关系和叙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倍”含义比较自然顺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直接说出;“我发现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上课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立刻改变教学思路,话题一转就接着学生的回答说道:“这位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话音还没落,刚才那位学生已经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只要用6÷2=3就可以了。”上课老师包括在座听课的老师都楞住了,这个意外的挑战性未免太强烈了吧?老师还没教,学生已经把一节课要教的知识全掌握了,这课接下去该怎么上?如果把该学生的回答先暂时放在一边,仍然按照教学设计上下去,虽然大部分学生没意见,但这位回答的学生显然不会满意,或者班级里还有部分学生也已经知道了是这么做的,那么这一小部分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十分内能否静下心来听老师把课上完呢?如果顺着学生的回答直接教学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做显然为时过早,大部分学生或者包括那名回答的学生对“倍”的概念还没有制造理解,又怎么去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呢?

在尝试寻求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当我们发现课堂上出现异样的声音时,哪怕只有一个,我们都要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

调适。

针对学生之间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平衡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对“倍的认识”这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

倍这个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他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几个几”的旧知上。为此我们在课前增添了“分花”的活动(有6朵花,每2朵一份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几个盒子……)。既复习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几个几”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有趣的分化活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