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

期中测试(三)

班级 姓名 评价____________

一、综合学习

1.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目曛(xūn) 祈祷(qǐ) 延绵(mián) 潜心贯注(qián) ....B.含蓄(xù) 鞠躬(jū) 亘古(gèn) 义愤填膺(yīng) ....C.嗥鸣(háo) 赫然(hè) 哽咽(gēng) 惹人注目(zhǔ) ....D.郝叟(sǒu) 瞬息(shùn) 嫉妒(jí) 历尽心血(xuě)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书塾 嫉妒 来势凶凶 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深邃 彷徨 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高高翘起的上唇,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万人努力的结果。 4.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夕阳,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彩霞;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月亮,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星星。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快男张杰。

D.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5.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6.综合性学习

倡导学生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前不久,某校“文明餐桌”系列活动在某市率先启动。

文明就餐,节约用餐,吃剩打包,低碳环保,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志愿者向

1

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和倡议书,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健康饮食。

此次活动的举办方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活动,而且应该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①结合材料概括“文明餐桌”活动的内容。

②你是如何看待“光盘行动”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语段,完成7—11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加点词。 未尝( )识书具 指物作诗立就(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及( )鲁肃过寻阳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闻之也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于舅家见之 见往事耳 ..

C.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蒙辞以军中多务 ..

9.翻译句子。

①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0.《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 和 。 1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变化和结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16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12.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1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

1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 ;

一方面象征 15.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6.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7—21题。

竹 篾 左建明

⑴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⑵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⑶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⑷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⑸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⑹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⑺“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⑻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⑼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⑽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⑾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⑿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4

⒀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⒁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⒂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⒃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⒄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⒅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⒆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⒇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注释】⒈竹篾:竹子劈成的薄片。

17.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8.“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第⒂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

样说?

19.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

“我”的性格特点的?

20.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5

2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6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期中测试(三)参考答案

不写作文按100分计 一、综合学习 (26分) 1.(4分 )B 2.(4分) D 3.(4分) A 4. (4分) C 5.(4分)参考示例:读经典书,做文明人;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酌情给分)6.(6分)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健康饮食。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7.(4分)曾经 完成 推辞 等 8.(4分)D 9.(6分) ①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10.(4分)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1. (6分)提示:可围绕“先天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没有后天的学习与努力也不会成才。”或“一个人的成才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来谈。 三、现代文阅读(50分)

12.(4分)“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13.(4分)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14.(6分)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爸爸生命即将逝去。15.(5分)“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16.(6分)略(要把握某个角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17.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对小男孩子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6分)18. 要点: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4分) 19.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4分) 20.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5分)21.要点: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6分) 写作文按120分计 一、(17分)1.(2分)2.(2分)3.(2分)4.(2分)5.(3分)6.(6分) 二、(16分)7.(4分)8.(2分)9.(4分)10.(2分)11.(4分) 三、(37分)12.(2分)13.(3分)14.(4分)15.(3分)16.(4分)17.(4分)18.(4分)19.(4分)20.(4分)21.(5分)

四、22.作文(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