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溪丘湾乡概况

来源:榕意旅游网


溪丘湾乡概况

溪丘湾乡位于巴东长江北岸,东与宜昌市兴山县、秭归县交界,北与巴东县沿渡河镇为邻,西与官渡口镇接壤,南与东瀼口镇相连。东西长约22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乡辖38个行政村,301个村民小组,12248户,44723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7%。全乡现有高中1所、初中2所、完小9所。国土面积220.2平方公里、耕地42809亩(其中水田8751亩)、林地67848亩(森林覆盖率40.8%)。

溪丘湾乡区位优势独特。209国道由东部兴山县向南穿腹而过至巴东县城;巴巫省道由县城经溪丘湾集镇向北出境;新建的宜巴高速公路在我乡集镇留有互通出口。溪丘集镇距宜昌市145公里、距巴东县城28公里、距兴山县交界处仅8公里。是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神农架“双神线”的交汇处,素有恩施州“北大门”之称。201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一区多园”的布局思路已明确在我乡设立巴东经济开发区溪丘产业园。

溪丘湾乡物产资源丰富。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南北起伏,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175米,平均海拔800米。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差异明显。夏季炎热,降水量偏多;冬季寒冷,降水量偏少。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无霜期267天,年平均气温18.4℃。全乡低山占20%,二高山占50%,高山占30%。境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怡人,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全乡已形成万亩茶叶、万亩柑桔等支柱产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柑桔、板栗;高山盛产天麻、人参、党参、灵芝、头顶一颗珠等20多种名贵药材。此外,还有黑熊、野猪、明宗羊、黄麂、獐子等野生珍稀动物。境内有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矿、品味较高的铜矿及浑然天成的墨玉石、冰洲石等矿产资源。境内溪河交错,流域面积大,河流垂直落差明显,尤其是平阳河、沿渡溪河、板桥河三大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平阳河流域可梯级开发3级5个电站,装机容量8350千瓦。自200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对该流域进行全面开发,

新建成的平阳河电站已投入使用;小龙河电站正在建设之中;沿渡溪流域可梯级开发2个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板桥河可梯级开发5个电站,装机容量近1.2万千瓦。境内山川秀丽,特色独具,有风景秀丽的神龙溪绵竹峡;有连绵起伏的铧厂垭茶园;有鬼斧神工的小龙八仙池;有历经硝烟烽火的万仙洞;有世人敬仰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等等。

溪丘湾乡老区文化深厚。在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中国革命老区》一书中有溪丘湾闪亮的名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西第一个县人民委员会、第一支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人黄大鹏,巴归兴第一任县委书记张华甫,临时主席宋一陶等曾在溪丘湾进行过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据资料记载,当时溪丘湾有5000多人直接投入革命活动,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20余人。我乡甘家坪村就是“中共巴归兴县委”、“巴归兴县苏维埃政府”、“红军49师师部”三个革命遗址所在地。小龙仙女山万仙洞曾是200多名烈士英勇战斗过的地方。以堂戏、皮影戏、山民歌、采莲船等为特色的土家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异彩纷呈,深受乡内外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07年4月我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省级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几年来,溪丘湾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峡后扶政策实施、宜巴高速公路建设等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三乡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乡镇建设,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四个“一票否决”工作,加速经济发展,乡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整体推进,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456.39万元,同比增长6.4%,一般预算收入达251.64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45元,同比增长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