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玉林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来源:榕意旅游网
广西玉林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8分)

1. (2分) (2020八下·济南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拾级(shí) 棱角(líng) 连翘(qiáo) 旷野(kuàng) B . 蠕动(rú) 驰骋(chéng) 缄默(xián) 拙劣(zhuō) C . 妩媚(wǔ) 蓦然(mò) 斡旋(wò) 狩猎(shòu) D . 追溯(shù) 载途(zài) 苍劲(jìng) 幽悄(qiāo) 2. (2分) (2019九上·商水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宽宥 法琅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B . 亵渎 旁骛 不可明状 俯拾既是 C . 佝偻 天骄 红装素裹 理至易明 D . 劫掠 摇曳 断章取意 坦荡如砥

3. (3分) (2017九下·邹平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__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__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4. (5分) (2020八下·达县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兼葭萋萋,________(《兼葭》)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表现诗人高尚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11分) (2019七上·榆树月考)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各题。 (1) 请用一句话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做简要概括。

(2) 根据以下所给内容写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到的对应人物。

①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________

②他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关心来自弱国的学生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是他胡伟大之处。________

(3) 《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 A . 养狗

第 1 页 共 11 页

B . 养猫 C . 养隐鼠 D . 都不是

(4) 《朝花夕拾》是一本( ) A . 散文集 B . 论文集 C . 文学评论集 D . 杂文集

6. (15分) (2017·杨浦模拟)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弘扬传统文化,某班在3月20日举行“春分”节气的综合学习活动。

材料一:春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0℃,昼夜几乎同长,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古时又称为“日中” 、“日夜分”、“仲春之夜”。

材料二:【甲】春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七绝·春分》 【乙】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 【丙】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 (1) 从诗词中可见,“春分”时节的气象特点有哪些?

(2) 在每年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做“竖蛋”的游戏:取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来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的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居多,但成功也不少。这一“中国习俗”,何以在那一天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请你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从心理、气象学等方面猜测原因。

(3)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请你用一句诗加以赞美。(任选一景:春雨、春柳、春花、春风)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7. (22分) (2013·抚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现实版《少年派》湖泊探秘

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莫过于散发出淡蓝色荧光的夜晚:夜空下的海面像星空一样明亮,随着水面被轻轻搅动,蓝色的荧光从指缝中溢出。其实,这种景象不只出现在电影画面中,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只不过非常罕见。

②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湖,白天看起来与其他湖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晚上,湖水便会发出蓝幽幽的神秘光芒,令人惊诧不已。成千上万的游人在夜晚下到湖里游泳,浑身都被蓝色荧光包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蓝色世界中。

③有人怀疑湖水变蓝是因为湖里有放射性发光染料,对此,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吉普斯兰湖面积约10平方千米,如果把湖水全部染成蓝色,至少得用上万千克染料。另外,湖泊发光如果真是染料染成的,那么湖水肯定会有

第 2 页 共 11 页

异味,水质也会受到影响。但从吉普斯兰湖的现状来看,它显然没有受到放射性发光染料的危害。

④还有人猜测说,湖水变蓝有可能是湖里生活着大量会发光的鱼。近年来,科学家确实培育出了一种发光宠物鱼,自然界也偶尔出现过一些会发光的鱼。不过,不管是宠物鱼还是自然界的发光鱼,它们的数量都很少,不可能在湖里大量繁殖。

⑤古普斯兰湖夜晚发光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湖水进行采样调查,专家终于发现,原来湖水中生活着﹣种发光生物﹣﹣夜光藻。

⑥夜光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夜晚发光的藻类生物。这种浮游生物在海洋中分布广泛,是甲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其分类地位属于介核生物,因其异样的特性,故也被人们称作“夜光虫”。夜光藻有一个能轻微活动的触手,能将外界小型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送入胞口内,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其细胞受刺激时会发光,尤其在夜晚的海面上荧光点点。因此,夜光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发光生物。这些夜光藻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皮球,但其个头极其微小,细胞直径仅为150至2000微米,再加上细胞壁透明,人们用肉眼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⑦吉普斯兰湖的湖水之所以会在夜晚发光,就是因为这种藻类生物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从而将整个湖泊变成了夜光湖。尤其是当它们受到惊扰时,就会发出很亮的蓝光,但不分泌毒素,因此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它们这么做,是希望引起更强大的捕猎者的注意,从而帮助它们赶走入侵者。

⑧那么,以前夜光藻为何没能以如此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呢?相关专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2008年,当地的林区发生大火,烧毁了不少森林。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夏季暴发了洪水,在水的冲刷下,大量富含营养的物质进入湖中,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再加上当年气温十分适合夜光藻繁殖,所以它们大肆“生儿育女”,很快将整个潮区占领。一到晚上,它们就集体发出亮光,使整个湖泊成为了蓝光闪烁的荧光湖。

⑨夜晚的吉普斯兰湖宛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梦幻场景一般:船身激起水面形成的一条条荧光带在星空下起伏晃动着,飞溅的浪花闪烁着荧光。仰望夜空,星斗漫天,一时恍惚,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1) 选文开头为什么描写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④两段说明的内容。

(3) 选文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⑧段中划线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5) 选出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

A . 吉普斯兰湖一直发出蓝幽幽的神秘光芒,令人惊诧不已。

B . 人们很难用肉眼发现夜光藻的存在,只是因为夜光藻的细胞壁透明。 C . 夜光藻受到惊扰时会发出闪亮的蓝光,目的是想赶走更强大的捕猪者。 D . 吉普斯兰湖之所以成为夜光湖,是因为夜光藻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 8. (15分) (2019九上·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据报道,针对少儿读“经”不断涌现的讨

第 3 页 共 11 页

论,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抱持“温情与敬意”。更何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融入当下,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目前,从戏曲、书法、武术进校园,到新教材增加古诗文比重,无不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既可行可操作,效果也可期可赞。

我们今天读经诵典,是为了找到来时路,是为了探询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为了感受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故此,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这是好事,也是一次纠偏,令人欣慰。但是,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

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却不能让经典背黑锅。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论语》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大意是,不要整天聚在一起耍小聪明。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否则,妍媸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来,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

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在品位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的气节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有没有印度帝国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曾有英国人如是感慨。但凡对本国历史稍有了解者,都会明白民族文化的份量和意义。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到“传承”与“弘扬”。

(1) 文章中“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分别是什么意思? (2) 仿照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3) 围绕“读经诵典”提一个问题并说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9. (15分) 阅读文言文《解缙敏对》,回答后面问题。 解缙敏对

第 4 页 共 11 页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1) 解释文中划线字

①对曰 ②上大说 ③上遽

曰 ④既得诗

(2) 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 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0.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湖①道中

风迥②五两③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注释】①阳湖:今江苏常州 ②迥:动词,指风转动“五两” ③五两:古测风仪,以鸡毛五两系于竿顶,用以观察风力、风向的变化。

(1) 第四句中“冶红”“ 妖翠”分别照应了什么景物?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八下·宁波期中) 根据要求作文。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傅雷家书》中的这段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不得套写、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第 5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8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考点: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第 6 页 共 11 页

考点:解析:

答案:5-1、

答案:5-2、答案:5-3、 答案:5-4、 考点:解析:

答案:6-1、答案:6-2、

第 7 页 共 11 页

答案:6-3、考点:解析: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

答案:7-5、 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1 页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1 页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1 页

答案:10-1、答案:10-2、考点:解析: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1-1、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