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养猪 仔猪红痢的类型分析及其诊治 田向彬,张景双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分局嫩北农场畜牧科,嫩江 1 61 405)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本 层有明显的慢性炎症。一些实质器官如肝、脾、肾等变性,并 有出血点。心包有少量积液,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膀胱黏膜有 病的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 1流行病学特点 本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大多数养猪的国家均有本 病发生。本病在母猪产仔季节多发。主要感染1~3日龄的新 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但也有2~4周龄的仔 猪和断奶猪发病的报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 原菌在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 体外,污染饲料、饮水, 用具和周围环境等,初生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有如乳头 等,经口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发病。本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 率高。发病率最高达100%,病死率为20%~70%。 2病状 潜伏期很短,在生后数小时可发病。可分四种类型。 2.1最急性型病仔猪在生后当天发病,突然出现血痢,故 称红痢。粪便恶臭,并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气泡。病猪的 后躯,尤其会阴部沾满了血样稀便。日渐衰弱,喜卧,体温不 高,死前腹部皮肤变黑,生后12~36h死亡。也有不发生腹泻 而死亡的。 2.2急性型 乳猪排m淡红褐色水样稀便,粪中带有灰色 坏死组织碎片。脱水、消瘦,衰竭,一般在3日龄死亡。 2.3亚急性型病猪持续性腹泻,病初排出黄色软便,以后 变成液状,内含坏死组织碎片,呈米粥样。以后脱水,消瘦,体 质衰竭死 。病程5~7d。 2.4慢性型 本病呈问竭性或持续性腹泻达1周至数周。 粪便为灰黄色黏液样。在肛门周闱,尾巴和后躯沾满粪污。干 燥后形成干粪痂或干粪球附于后躯和尾巴』=。病猪精神尚 好,而生长停滞,数周后死亡或成为僵猪。 3剖检 3.1最急性型小肠严重出血,腹腔内有血样液体。空肠呈 暗红色,肠腔内充满红色液体,有的包括结肠在内的后部肠 腔有含血的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 结为鲜红色。 3.2急性型 肠坏死的病变严重,但 血不明显,肠壁增 厚,失去弹性,变成黄色,肠腔内容物呈血样,并含坏死组织 碎片。肠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并松散的附着坏死组织碎片。 3.3亚急性型病变肠段严重坏死,肠壁增厚,易碎,黏膜 形成坏死性假膜,如一条黄色的纵带。 3.4慢性型肠道黏膜表现病变不明显,肠壁局灶性增厚, 黏膜上有坏死性假膜牢同的附着坏死区,界限清楚。肠壁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小点状出血。 4诊断 。 4.1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1 ̄3日龄仔猪排出红 痢,剖检,尤其空肠出血和坏死可初步确诊,但必须进行病原 体检测。 4.2取肠内容物或坏死肠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 见到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稍钝圆的大杆菌,有荚膜, 卵网形芽孢,位于菌体中间或近端,可判为阳性。 4-3取肠内容物接种于厌氧肉汤中,放于37 ̄C培养16—24h 肉汤培养基极度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进行涂片,染色,镜 检,如见到大量C型魏氏梭菌可以确诊。 4.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仔猪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 行性腹泻等进行区别诊断。 5防治 5.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搞好猪场的卫 生消毒工作在产前,对产房和仔猪舍要进行彻底清扫,对 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产前对临产母猪的腹部皮肤及 乳头要进行消毒,以防感染仔猪。 5.2免疫预防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d和15d各肌肉注射 仔猪红痢灭活苗5~1OmL。经产母猪如前胎已注射过此苗,可 在分娩前15d,肌肉注射3~5mL红痢灭活苗,对仔猪免疫保 护率达100%。 5.3药物预防母猪产前2d注射长效抗菌剂5-lOmL,1次 /d,连用2d。复方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20—3OraL,2次/d,连 用2d。仔猪出生后可用抗猪红痢血清早期注射,效果很好。 仔猪吃奶前或以后3d口服氨苄青霉素片,效果也很好。 5,4治疗 仔猪m生后吃初乳前,早期用青霉素,链霉素, 各1O万IU/kg.bw,灌服,疗效较好。强力霉素片剂,5一 lOmg/kg.bw,内服,2次/d。针剂2—5mg/kg.bw,肌肉注射,1 ̄2 次/d,连用2~3d。5%葡萄糖2OraL,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 松lOmL,硫酸阿托品4mg,混合静脉注射,1次/d,连用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