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期 闽台文化研究 No.3.20l4 (总第39期) FUJIAN—.1IAIWAN CU姗RAL RESEARCH C,ener ̄Sefial No.39 云霄县博物馆藏唐宋墓志二题 汤毓贤 (云霄县博物馆,福建漳州363300) 摘 要:漳州初创于唐代,然唐宋时期碑刻留存至今的极少。近年云霄县博物馆征集了两 件唐宋墓志铭,分别涉及唐代武周时期闽南社会状况、宋朝民间崇佛习俗等,既为研究中国书 法演变历史及唐代文字改革提供实证;又有利于了解南宋佛教在漳州的传播,以及漳州民间的 丧葬风俗。 关键词:墓志;唐宋;武周;佛教;谱牒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领中原87姓府兵南下平定山越啸乱,开拓与 经营闽南、粤东、闽西,将中原河洛文明传人闽粤边陲。永淳二年(683),陈政子元光向唐廷呈上 《请建州县表》,提出安边之策。垂拱二年(686)十二月获准,遂建置漳州于云霄漳江之滨,下辖 漳浦、怀恩2县,诏命陈元光为漳州刺史。经过多年绥靖与开发,使得“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 抵汀赣,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唐宋以来漳州逐步得到开发,对此已 有不少文献记载,然目前发现的唐宋实物遗迹并不多,尤其刻有文字的碑铭更少。近年来,云霄 县博物馆陆续收集了漳州出土的唐、宋墓志铭各1方。本文就此二墓志及相关问题分别作初步 探讨,并就教于方家学者。 一、浮现武周闽南社会的唐代青石墓铭 2012年清明,云霄县博物馆征集一方由花岗岩青石刻制的墓志铭。碑高O.92米,宽1.11 米,厚0.18米。据悉,此碑原出土于漳浦县绥安镇霞潭村一带的山地,可惜墓葬情况不详。而村 民耕山开路拾得,差一点将其磨为石桌,后辗转由笔者征集并入藏于开漳历史文化展碑廊。 (一)墓志内容 这方墓志碑铭直行7行,满行10字,共77字,字径5.5厘米。因出土不久,整体保存完整, 字迹清晰可辨,系带有篆意的隶书。 该碑全文如次: 自昔先民。惟忠不泯,惟节/可鼎。母也天只,十七日嫔,/九月而悼。立孤著代,霜冷/鹤呜。 嗣君极土,母氏躬/营。讵矢志同穴,越卜佳城。/匪我来人是匮,仰天鉴淑/德,俾享兹以福 我后生。己亥季冬,不孝士罅勒。 此碑是一位叫士罅的某姓孤儿为其母亲所作的墓铭,其母九月十七日嫔敛,同年冬天才刻 铭安葬。铭文内容表达了对慈母深切的感恩和缅怀,刻制时间为己亥季冬。大意如下: 作者简介:汤毓贤(196弘),男,福建云霄县人,云霄县博物馆馆长、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36・ 汤毓贤:云霄县博物馆藏唐宋墓志二题 这是出自漳州北溪一对普通夫妻合葬墓中的一方红砖墓志铭,刻于南宋宝裙六年(1258), 距今已756年。墓主姓洪,为五十一承事,即家族谱系裔孙中第51位接续者。其妻姓李,尊为太 孺人。两人相继去世后,子女为其安坟合葬。洪氏夫妇生有一男六女,前四个女儿奉佛未婚嫁, 另二女分别嫁给郑姓、陈姓为妻,儿子也迎娶郑氏。儿女们都已生儿育女,孙男、孙女尚在幼年。 洪五十一承事夫妇逝世数年后。子女们于北溪可雷山卜择坎山午向佳穴将其合葬,并“纪其实 以铭之”,把父母生平、家史和颂句镌刻于红砖湿坯,晾干后烧成墓铭陪葬。 这方墓铭180字,刻写刚健有力,文字质朴无华。墓铭中“四长女奉佛”反映了南宋佛教在漳 州的传播。唐中期开始,漳州佛教已相当兴盛,“自象教汉兴,玄元唐始,浮屠、老子之宫几遍寓内。 矧兹郡古号佛国,胜壤名山,半为释宇。其参悟玄超,冥修密纬,灵迹显著,间有足述……”[2]。宋代 福建佛教更盛,民众热衷礼佛,常有女不婚嫁,私建庵舍而居者。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认 为此举引发诸多“污俗”,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不知礼。于是,他发布《劝女道还俗榜》,禁女子出 家为尼,规劝已出家者还俗。他认为“岂若使其年齿尚小,容貌未衰者,各归本家,听从尊长之 命,公行媒聘,从便婚嫁,以复先王礼义之教,以遵人道性情之常。息魔佛之妖言,革淫乱之污 俗,岂不美哉?”[3]虽有朱熹榜文,然此风仍未革除,如上述墓主人有“四长女奉佛”,惟有两女出 嫁。可见,宝{;占间女子“奉佛”而不婚嫁之风在漳州仍相当盛行。 综之。这方墓志载录了南宋时期漳州民众信佛的真实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墓主人洪五十一 的家族嫡亲堂兄弟众多,因而依照古宗礼,按出生顺序统一排列同辈昆仲次序。这一不写名讳而 按族内接续次序编号的作法,也为谱牒研究中家族宗支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年代较早的实例。 注释: [1](民国)郑丰稔:《云霄县志・名宦传》卷13(秩官》,云霄县修志馆,1947年。 [2](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33(方外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宋)朱熹:《晦庵集》卷loo(公移》,四库全书本。 [责任编辑蔡惠茹] Two Epitaph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in Yunxiao Museum Tang Yuxian Abstract:The Zhangzhou city have originally founded in the Tang dynasty,But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remain rarely.The Yunxiao county Museum have collectioned two epitaphs which each regard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recent years.Respectively.which involved to he tsocial conditions of het s0utllem Fujian in he tWu Zhou period of Tang dynasty,and the Worship Buddha customs for the popular culture in the Song dynasty,which have both provided real evidenc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and language reforms in the Tang dynasty;And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pread of Buddhism in the southe ̄Song Dynastyin at zhangzhou,and the private funeral CUS- toms of zhangzhou. Key words:epiaph,tTang and Song dynasty,Wu Zhou,Buddhism,Genealogy ・39・